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R

✍ dations ◷ 2025-09-16 17:33:36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1AR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PHA),是一种症状类似醛固酮减少症的病症,系肇因于机体对醛固酮无法作出反应,负反馈调节抑制机制缺陷,导致醛固酮含量异常。1958年,Cheek和Perry首次描述了此种综合征。后来,儿科内分泌学家Aaron Hanukoglu称,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有两种形态,遗传模式不同:一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肾形态,主要表现为盐分自肾流失;另一种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系统形态,表现为盐分自肾、肺、汗和唾液腺流失。此二种统称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醛固酮反应异常的遗传缺陷至少有以下两种可能:1.与醛固酮结合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突变,或2.醛固酮所调节的基因突变。对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进行的分析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后来,人们发现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是由基因SCNN1A、SCNN1B和SCNN1G突变导致的,这三个基因分别编码上皮钠通道亚基α、β和γ。PHA2,即Ⅱ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又名家族性高钾血症或戈登综合征,由Gordon于1986年首次描述,病因为潜在遗传缺陷导致肾脏远端小管氯化钠重吸收增加,进而导致体积膨胀、高血压、肾素水平降低。与Ⅰ型存在醛固酮抗性不同,Ⅱ型体积膨胀导致醛固酮水平降低。临床特征为高血压、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英语:metabolic acidosis),但肾功能正常。Ⅰ型严重患者治疗需要较多氯化钠。相反,Ⅱ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并使用噻嗪利尿剂阻断氯化钠重吸收,使血压、血钾水平恢复正常。医学导航:泌尿系统解剖/生理/发育/细胞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大鼠肉瘤相关GTP结合基因: RAB7 (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 · RAB23 (卡彭特综合征) · RAB27 (格里斯塞利综合征2型)RHO族基因: RAC2 (中性粒细胞免疫缺陷综合症)

相关

  • 发热发烧(英语:fever),又称作发热(英语:pyrexia)或发热反应(英语:febrile response),其定义为:体温在调节时超过了平常体温。现在医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正常体温上限,文献从37.3到38.3℃都有。
  • 卫氏肺吸虫卫氏肺吸虫(学名:Paragonimus westermani,又译卫氏并殖吸虫)为斜睾目住胞科并殖属的动物。是一种扁平似似咖啡豆的寄生虫,是肺吸虫症致病原中最重要者,必须透过数种中间宿主才能感
  • 3d10 4s22, 8, 18, 2蒸气压第一:906.4 kJ·mol−1 第二:1733.3 kJ·mol−1 第三:3833 kJ·mol−1 (主条目:锌的同位素锌(英语:zinc)是化学元素,化学符号是Zn,原子序数是30,相对原子
  • PNS周边神经病变(英语:Peripheral neuropathy,缩写PN)俗称神经系统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的疾病或异常状态下的神经系统 。虽然在大众文化中神经病常常是一种代替精神病的说法,但神经病实
  • 四氯乙烯四氯乙烯,又称全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学品,被广泛用于干洗和金属除油,也被用来制造其他化学品和消费品。室温下是不易燃的液体。容易挥发,有刺激的甜味。很多人在空气含有百万分之
  • 红螺菌目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是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下的一目。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本目很多细菌属于紫细菌。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
  • 病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高G+C) 厚壁菌门 Firmicutes(低G+C) 无壁菌门 (无细胞壁)产水菌门 Aquificae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 Deinococcus-Thermus 纤维杆菌门-绿菌门/拟杆菌门 Fibro
  • 单链DNA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英语:DNA virus),又称D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DNA。一般为正链DNA病毒。医学导航: 病毒病病毒(蛋白质)/分类cutn/syst (hppv/艾滋病, 流感/疱疹/人畜共患)/人名体
  • 载体在流行病学中,载体又称为病媒,是指疾病携带者和传播者,但其本身不受影响。如疟蚊是疟疾的载体,它在吸血的过程中可以将导致疟疾的疟原虫传入人体内,但疟原虫对于疟蚊本身却不带来
  •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英语:Machine Translation,经常简写为MT,简称机译)属于计算语言学的范畴,其研究借由计算机程序将文字或演说从一种自然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简单来说,机器翻译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