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十二面体烷

✍ dations ◷ 2024-10-06 09:11:28 #正十二面体烷
正十二面体烷(Dodecahedrane),也称十二面烷、正十二面烷,是一个正十二面体形状的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20H20,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它的合成首先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Leo Paquette于1982年完成,该合成路线被誉为有机合成的经典作品之一。正十二面体烷 中,每个顶点碳与三个邻近的碳原子相连,碳-碳键角为正五边形的内角108°,与sp3杂化碳原子的109.5°相近,因此张力不大。每个碳上连有一个氢原子,整个分子为Ih对称性(类似于富勒烯),质子核磁共振谱中氢原子只有一个单峰,化学位移为3.38pm。正十二面体烷与立方烷和正四面体烷同属于柏拉图烃一类。它也是多并五元环之一。正十二面体烷的全合成历时超过30年,菲利普·伊顿和Paul von Ragué Schleyer等研究团队都曾经加入进来。早在1964年伍德沃德合成三并五元环(Triquinane)时,就有人认为正十二面体烷可以很容易地由该化合物二聚制得,但结果并非如此。菲利普·伊顿在1978年时发表了一篇回顾,谈及之前对正十二面体烷合成的策略,参见:。1982年,Leo Paquette利用了一个29步反应,用两分子环戊二烯(十碳原料)、一分子丁炔二酸二甲酯(四碳)、两分子烯丙基三甲基硅烷(六碳)为原料,成功构建了正十二面体烷。该路线中, 首先用两分子的环戊二烯1与金属钠反应,借由环戊二烯基配合物中间体,与碘作用得到偶联产物二氢富瓦烯2。然后发生与丁炔二酸二甲酯3发生Diels-Alder连续反应,生成4b与4的等量混合物,不对称的4b被舍弃。接下来, 碘与底物4发生卤内酯化反应,碘与烯烃加成生成的碳正离子被羧基捕获,反应生成卤代二元内酯5。酯基与甲醇作用断键,生成邻卤代醇6,接着琼斯氧化得到酮7,用锌铜偶(Zn(Cu))处理,碘脱去。烯丙基三甲基硅烷10与正丁基锂反应得到碳负离子9,与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引入最后六个碳原子。然后乙烯基硅烷11与过氧乙酸在乙酸中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得到二元内酯12,用五氧化二磷和甲磺酸酸性试剂处理,发生分子内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得到二酮13。用钯碳催化剂氢化还原13中的双键得到14,硼氢化钠还原羰基得到醇15。15发生酯交换反应生成二元内酯16,对甲苯磺酰氯处理,经过亲核脂肪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的产物17。接下来17与金属锂在液氨中作用,碳负离子被氯甲基苯基醚捕获发生Birch烷基化,引入苯氧基甲基,以防止后面步骤中发生的烯醇化。这一步中控制氯甲基苯基醚的量,可使烷基化只发生在一个碳原子上。而后18发生Norrish光化学反应,与邻近的碳原子生成新的碳-碳键得到19,醇在对甲苯磺酸作用下消去得到烯烃20。用二亚胺还原20中的双键,二异丁基氢化铝还原酯为醇,再用氯铬酸吡啶盐氧化生成醛22。继续借助Norrish反应搭建碳-碳键得到醇23。接下来除去苯氧基甲基:Birch还原其中的苯环生成脂环族醚,酸性水解生成二醇24,氯铬酸吡啶盐氧化得到β-酮醛25,碱性溶液中经由逆克莱森酯缩合反应,醛基脱去得到26。再次发生Norrish反应得到醇27,失水生成28,还原得到29。最后一步是将29用钯碳催化剂在250℃时加压处理,反应物脱氢生成最后一个C-C键,即正十二面体烷30。以上的路线也有不同的版本。8生成12一步,另一条路线是用二苯基环丙烷基锍叶立德与8反应酸解,得到双四元环的中间体,再用过氧化氢氧化得到双螺环结构的12。17到18一步,Paquette一开始用的是碘甲烷作Birch甲基化,且甲基化在两个羰基碳上都有发生。但后期发现引入的两个甲基难以移除,最后会得到1,6-二甲基的取代物(两个甲基都在五边形交点碳上,最后一步关环时一个甲基发生1,2-迁移),而非正十二面体烷。于是减少碘甲烷的量,发现1:1反应可以只在一个碳原子上引入甲基,但是最后生成的1-甲基正十二面体烷仍然无法转化为想要的产物。而后制得了无苯氧基甲基取代的醛22,但该分子的烯醇含量很高,极易发生氧化脱氢,生成α,β-不饱和醛。于是寻找新的既可作钝化基团,不易与其他官能团发生副反应,又可以在后期很容易移除的取代基又成了新的任务。这就导致了以上路线中苯氧基甲基的使用。密度=1.412g/cm3。由正十二面体烷可以制得一系列的衍生物,它们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比如1-正十二面体烷胺可能与金刚烷胺类似,也是抗病毒及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由正十二面体烷衍生出的碳正离子可能是稳定的,并且具有不寻常的性质。改变正十二面体烷合成过程中的一些步骤,可能会得到氮杂产物;改变正十二面体烷中几个环的元数,生成的球状烃可能具有捕获氦原子的功能,等等。不饱和的正十二面体烷分子也已经制得。将三氟乙酸的1-正十二面体烷醇酯 或1-溴代正十二面体烷 用碱性试剂,如具有膦亚胺结构的“P2F”(2N+F−) 处理可以得到正十二面体烯。该化合物虽然双键突出, 但它在动力学上是稳定的,只有加热到300℃才发生二聚, 原因可能与邻近四个烯丙基氢原子对双键的位阻保护有关。类似地,球面对位脱氢的正十二面体二烯也已合成,且性质稳定。它的合成路线是先用一个宝塔烷(Padogane,正十二面体烷的同分异构体)的衍生物发生分子内的羟醛反应,生成正十二面体烷二羧酸甲酯被两个邻位羟基取代的产物,然后用苯磺酰氯在吡啶中处理,转化为正十二面体烷的并合双内酯取代物,再在500℃时真空脱羧, 得到正十二面体二烯,产率50-70%。 此外,质谱研究表明,不饱和度更高的正十二面体烷脱氢产物在气相中也是存在的。完全脱氢的正十二面体烯(C20)是最简单的富勒烯,用全氯代的正十二面体二烯(C20Cl16)及全溴代的正十二面体烷(C20Br20)在高温时失卤化氢,用质谱分析裂解产物,确定了C20的存在。

相关

  • 狭窄二尖瓣狭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瓣膜病。在正常情况下,二尖瓣在左心室舒张时打开,使血液从左心房流入左心室。患有二尖瓣狭窄症的病人二尖瓣在左心室舒张时不能够完全开放,使左心
  • Hepatic肝脏(英语:liver)为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并扮演着除去毒素,储存糖原(肝糖),分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脏也会制造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
  • 跖疣跖疣(verruca plantaris)是发生在足底部的寻常疣,是一种发生在足跟、跖(脚趾hi)骨头或跖(脚趾)间、脚掌的赘生物。西方医学称为跖疣,还有多种如“足疣”“刺瘊”的民间说法。是由人
  • 静脉血液外周血是指不包括骨髓的血液,医学临床上会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再从这些血液中分离,得到造血干细胞,这个过程中得到的干细胞被称为周边血干细胞 ,在二十一世纪初人
  • VOT发声起始时间(英语:Voice onset time,简称VOT),或译为嗓音起始时间、浊音起始时间、声带震动起始时间、浊声初起时、初浊。VOT的具体含义不完全与字面吻合,实际指某一辅音从除阻的
  • 真核延伸因子1真核延伸因子1(英文: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1,简称“EEF-1”)是参与真核翻译的真核延伸因子之一。EEF-1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α亚基对应原核延伸因子中的EF-Tu,而β和γ亚
  • 自治领印度(英语:India),通称印度自治领(英语:Dominion of India),是曾短暂存在于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 当英国于1947年结束对印度次大陆的统治之后,便在此地建立了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
  • 金属晶体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对可见光强烈反射)、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由于金属的电子倾向脱离,因此具有良好的导
  • 亚述人亚述人(阿拉米语:ܥܡܐ ܐܬܘܪܝܐ ;希伯来语:אשורים ;阿拉伯语:الآشوريون ),又称叙利亚人(Syriacs),是主要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个民族集团,属于阿卡德人的分
  • 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 Φιλοπάτωρ,又译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利欧佩特拉七世、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前69年-前30年8月12日),世称“埃及艳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