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槐

✍ dations ◷ 2025-08-24 03:27:09 #苦参属,耐盐植物

绒毛槐(学名:),台湾称毛苦参。为豆科苦参属的一个种。别名有绒毛槐(植物分类学报),海南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岭南槐树(中国树木分类学),毛苦豆、岭南苦参、海南槐树

原产地于琉球、小笠原群岛及亚洲热带海岸地区或岛屿上。台湾分布于台东、高屏、恒春半岛、兰屿、绿岛珊瑚礁岩上;生于海边砂地及向阳坡疏林中。

对于蜜蜂与蝴蝶,甚至部分北美地区的蜂鸟来说,毛苦参其花蜜可供采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被当地植物爱好者当作旱生园艺造景植物,而野外原生的毛苦参只分布在佛罗里达州中部与南部的沿岸区域。其近亲特有种则出现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与加勒比海各国。在澳大利亚,毛苦参的部分特有种,在部分区域被列为保育类,原因是因为其他物种侵入,以及其海岸栖息地被清理。

有下列用途

毛苦参是中药名称,如其名,性味苦沈,犹如人参,神农本草经与本草纲目都有记载,传统医学用来清热利湿,驱风,清除肠道寄生虫;有人当作农用杀虫剂,以杀死牛或马等牲畜的寄生虫或农作物害虫。

1958年,研究发现,毛苦参根部含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生物碱是植物自身防止被动物食用的防御武器,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癌症、肝炎、皮肤病的治疗上,显示其药用价值比观赏价值还要高。

灌木或小乔木,高 2~4 米;枝被灰白色短绒毛。

羽状复叶长 12~18 公分;无托叶;小叶 5~7 (-9)对,近革质,宽椭圆形或近圆形,稀卵形,长 2.5~5 公分,宽 2~3.5 公分,先端圆形或微缺,基部圆形,稍偏斜,上面灰绿色,无毛,具光泽,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干时边缘反卷或内折,中脉上面稍凹陷,侧脉不明显。

通常为总状花序,有时分枝成圆锥状,顶生,长 10~20 公分,被灰白色短绒毛;花较密;花梗与花等长,长 1.5~1.7 公分;苞片线形;花萼锺状,长 0.5~0.6 公分,被灰白色短绒毛,幼时具 5 萼齿,甚小,成熟时檐部偏斜,近截平,萼下有一关节;花冠淡黄色或近白色,旗瓣阔卵形,长 1.7 公分,宽 1 公分,边缘反卷,柄长约 0.3 公分,翼瓣长椭圆形,与旗瓣等长,具钝圆形单耳,柄纤细,长约 0.5 公分,龙骨瓣与翼瓣相似,稍短,背部明显呈龙骨状互相盖叠;雄蕊 10,分离;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柱短,长不到 0.2 公分。

荚果为典型串珠状,长 0.7~1 公分,径约 1 公分,表面被短茸毛,成熟时近无毛,有多数种子;种子球形,褐色,具光泽。花期 8~10 月,果期 9~12 月。

维基物种中有关绒毛槐的数据

相关

  • 埃因霍温埃因霍温(荷兰语:Eindhoven)又译埃因霍温、爱因荷芬,旧译名安恒,是一个位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的市镇,是荷兰的第五大城市。埃因霍温是欧洲领先的科技中心之一,地处西欧悠久科技
  • 轻率概化轻率概化(hasty generalization),又称不当概化(inappropriate generalization)、错误概化(faulty generalization)、范例肯证(proof by example)等等,是一种非形式谬误,指未充分考虑一
  • 哈泼杂志(2011年)《哈泼斯杂志》(Harper's Magazine)是一本带有美国进步人士及左派立场的月刊,她涵盖了文学、政治、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它是美国第二长寿的持续发行的月刊(最古老的是
  • 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英文简称IFPRI)是一个国际性的农业研究机构。IFPRI的研究范围广泛并围绕一个宗旨,即为消除饥饿和减少贫困寻求持久可行的方案。IFPRI的研究重点是在发展中
  • 氯痤疮氯痤疮(英语:Chloracne),由氯、氯酚和多氯联苯等导致的痤疮。也有因二噁英引发的病例。氯化烟雾以及不断接触固态氯可造成接触部位皮肤损害。氯化透过衣服也可造成皮肤损伤。皮
  • 新会宁站新会宁站(朝鲜语:신회령역;新會寧驛)曾为朝鲜铁路咸北线上的一个车站,位于咸镜北道会宁市,废止时间不明。
  • 切列穆什纳河切列穆什纳河(乌克兰语:Черемушна),是乌克兰的河流,位于该国东部,属于姆扎河的支流,河道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流经哈尔科夫州,发源自奥古利齐,河口处在巴赫梅季夫
  • 中介效应化学中的中介效应,是英国化学家克里斯托夫·英果尔德在1938年最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通过分子共振式定量判断得出的、取代基的一种吸电子/给电子性质。 指具吸电子性的取代基(如
  • 新北市立三民高级中学新北市立三民高级中学,简称三民高中、三民中学,位于新北市芦洲区三民路96号。中央气象局在三民高中有设立雨量测站,负责观测芦洲区的雨量。于图书馆旁的垃圾场设有土壤液化观测
  • 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威廉·莫格福德·哈姆勒特,F.I.C.(英语:Royal Institute of Chemistry),F.C.S.(英语:Chemical Society),(英语:William Mogford Hamlet,1850年8月20日-1931年11月18日),是一名澳洲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