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疏语言

✍ dations ◷ 2025-08-21 11:41:28 #稀疏语言

在计算复杂性理论里面, 稀疏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 (一堆字串的集合字串),并且这语言内长度为的字串个数,被一个的多项式所限制住。 这种语言主要被用来研究NP这类语言与其他种类语言的关系。包含所有稀疏语言的复杂度类被称作SPARSE。

稀疏语言会被叫做的原因是因为,对任何语言,长度为的字串可能性个数总共有2个,而如果某特定语言只有包含这一些字串里面的多项式个数个,那这语言所包含字串的比例会随着的成长很快的减少。 所有一元语言都是稀疏语言。一个稀疏语言比较不单纯的例子是,某个语言包含所有恰有个1(k是某个常数)的二进制字串,; 对任何长度, 这个语言仅包含 ( n k ) {displaystyle {binom {n}{k}}} 给限制住。

SPARSE包含了TALLY(包含所有一元语言的复杂度类),因为TALLY里面每一种长度的字串至多只有一个。虽然并非所有的P/poly语言都是稀疏语言,但对任何在P/poly里面的语言均存在一个将之转换为稀疏语言的多项式时间变换。 在1979年,Fortune 证明若任何稀疏语言是co-NP-完全,则P = NP; Mahaney在1982年利用这个证明了如果任何稀疏语言是NP-完全, 则 P = NP (这就是Mahaney's theorem). 在1991年, Ogihara和Osamu提出一个基于left-sets的比较简单的证明。 EXPTIME ≠ NEXPTIME 当且仅当存在任何属于NP的稀疏语言不属于P。 在1999年,基于之前Ogihara的证明,Jin-Yi Cai和D. Sivakumar证明出若存在任何稀疏语言是P-完全 问题,则L = P.

相关

  • 均四甲苯均四甲苯,即1,2,4,5-四甲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2(CH3)4。它是带有甜气味的无色固体。它是四甲苯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之一,其余两种为1,2,3,4-四甲苯(熔点−6.2 °C)和1,2,
  • 树德科技大学树德科技大学(Shu-Te University),简称树德科大、树科大,位于台湾高雄市燕巢区,2000年8月1日奉教育部核准正式改名为树德科技大学,成为台湾南部第一所由技术学院改名为科技大学之
  • 拉马努金求和拉马努金求和(英语:Ramanujan summation)是由数学家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所发明的数学技巧,指派一特定值予无限发散级数。尽管拉马努金求和不是传统的和的概念,其在探讨发散级数
  • 张好合张好合(越南语:Trương Hảo Hiệp/.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SOCKSSOCKS是一种网络传输协议,主要用于客户端与外网服务器之间通讯的中间传递。SOCKS是"SOCKetS"的缩写。当防火墙后的客户端要访问外部的服务器时,就跟SOCKS代理服务器连接。这个
  • 小岛朋之小岛朋之(1943年9月9日-2008年3月4日)是一名知名日本政治学家,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博士论文指导老师为同样专门研究中国政治的石川忠雄。长期关注并且分析中国时事,是日中历史共同
  • 唐·柯基斯唐纳德·R·柯基斯(英语:Donald R. Kojis,1939年1月15日-2021年11月19日),美国NBA联盟前职业篮球运动员。他在1961年的NBA选秀中第2轮第21顺位被芝加哥包装工选中。
  • 麻辣小龙虾麻辣小龙虾,简称麻小、麻小儿,是近年来流行于中国的宵夜,甚至有“宵夜之王”的称号。2000年,江苏省盱眙县开始举办“龙虾节”,但当时仅以炒制方式烹调小龙虾。此后盱眙龙虾开始扩展到苏浙沪及全国。盱眙的“十三香麻辣小龙虾”在中国名声大噪,“十三香调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实际上是由20多种香料搭配使用,可分别烹制出多种味型。2001年后,麻辣小龙虾传入北京,开始在簋街等地贩卖,逐渐成为北京赫赫有名的小吃,是常见的餐点,受到食客的普遍欢迎。2002年北京簋街举办首届“麻辣小龙虾节”,一举带动了簋街乃至北京的麻
  • 费利克斯·奥古斯特·克莱芒费利克斯·奥古斯特·克莱芒(1826年5月20日-1888年2月2日)是一位法国东方主义绘画画家。他最初在里昂国立美术学院(英语:É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 de Lyon)跟随让-克劳德·博内丰(英语:Jean-Claude Bonnefond)学习 1848年,他进入法国美术学院学习,在那里他师从米歇尔·马丁·德罗林(英语:Michel Martin Drolling)和弗朗索瓦-爱德华·皮科。1856年,他获得了罗马大奖。他在罗马呆了几年,随后在1862年前往埃及。
  • 阿姆达尔定律阿姆达尔定律(英语:Amdahl's law,Amdahl's argument),一个计算机科学界的经验法则,因吉恩·阿姆达尔而得名。它代表了处理器并行运算之后效率提升的能力。平行运算中的加速比是用并行前的执行速度和并行后的执行速度之比来表示的,它表示了在并行化之后的效率提升情况。阿姆达尔定律是固定负载(计算总量不变时)时的量化标准。可用公式: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