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贵太妃

✍ dations ◷ 2025-05-10 12:25:36 #婉贵太妃

婉贵太妃(1716年2月1日-1807年3月10日),陈氏。陈廷璋之女。乾隆帝之贵妃。

雍正年间,被雍正帝赐侍高宗藩邸,时为格格,其“母家姓陈,系汉人”,并非汉军旗或包衣出身,而是民人出身,应为南方官员进贡的女子。

乾隆帝即位后,陈氏与格格海氏一样,初封常在,称为陈常在。乾隆二年(1737年) 五月十二日,陈常在与海常在一样,晋封为贵人,称为陈贵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七月,乾隆帝册封娴贵妃那拉氏为皇贵妃,并准备立为皇后。于是嘉妃及陈贵人等四人,同受恩典,晋封一级。

乾隆十三年九月,内阁典籍厅为陈氏晋封为嫔所拟的字样有“婉、巽、颖”三字。乾隆帝从中选择了婉字,陈贵人由是成为婉嫔。

乾隆十四年(1749年)夏四月,正式册封为婉嫔。

陈氏看似没降位的表面下,实质所享的份例一度被削减,仅有贵人的待遇,而生日的赏赐更是多年按常在之标准配合。乾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乃为婉嫔四十千秋,却没有任何赏赐记载。直至乾隆三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婉嫔五十大寿,内务府才以稍高于贵人之例,恩赐银二百两。及后,乾隆帝考虑到该日为陈氏五十大寿,别具意义,才命人改赏她银三百两及庆寿物品。直至陈氏七十岁时,才恢复正常待遇。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居嫔位长达四十多年的陈氏才晋为婉妃。

嘉庆六年(1801年)正月,尊封婉贵太妃,嘉庆帝曰:“婉太妃母妃,以前皇考在藩邸时,蒙皇祖所赐,侍奉皇考多年,嗣经晋封贵妃,现在寿康宫位次居首,年跻八十有六,康健颐和,宜崇位号,以申敬礼。应尊封为婉贵太妃。所有应行事宜,著各衙门查照定例预备,于四月十五日举行。”嘉庆六年二月,在正月的一份文书中,工部司员没有遵照抬头制度将“婉贵太妃”抬写两格。因此,上至尚书琳宁及左侍郎英和,下到郎中永祚等人均受到罚俸的处罚。

嘉庆十二年(1807年)二月初二日逝世,享寿九十二岁,乃为乾隆帝后妃中最长寿者。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一月初三日,金棺葬于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喂马档》记载鄂贵人西林觉罗氏在婉贵妃陈氏死后,曾亲自到静安庄送别即将被抬到清东陵的陈氏。目前并不知道这两人的关系。

相关

  • 柱色谱柱色谱法(英语:Column chromatography,又称为柱层析,俗称过柱子)是一种制备性色谱(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在化学中是最为常用的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净物的分离方法。不同蛋白质
  • 江蕙江蕙(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Kang H
  • 法国总理 政治主题法国总理(法语:Premier ministre français),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府首脑。在法兰西第三、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首脑称作“部长会议主席”(Président du Conseil des Min
  • 玛丽·科斯塔玛丽·科斯塔(Mary Costa 1930年4月5日-)是一位美国女高音演唱家、演员,因在1959年的《睡美人》电影中为睡美人配音而出名。她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高中时就加入了合唱
  • Foobarfoobar是计算机程序领域里的术语,并无实际用途和参考意义。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文档中,术语foobar是一个常见的无名氏化名,常被作为“伪变量(英语:metasyntactic
  •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55号(天平校区)苏州科技大学由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于2001年9月合并而成,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学
  • 王爱俭王爱俭(1954年-),山东烟台人,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天津地区代表。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民建党员。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 滨江高教园区滨江高教园区是杭州市的一个高教园区,位于滨江区浦沿街道滨文路两侧,2000年建立。入驻有浙江中医药大学(2000年3月迁入)、杭州医学院、浙江警察学院(2000年迁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共六所院校。
  • 迪特马尔·席勒迪特马尔·席勒(德语:Dietmar Schiller,20世纪-),德国男子赛艇运动员。他曾代表东德参加世界赛艇锦标赛,获得二枚金牌、一枚银牌和一枚铜牌。他也在1984年友谊运动会上获得一枚铜牌。
  • 心理压力在心理学中,压力(英语:stress)是一种情绪紧张与受压迫的感觉。 压力是一种心理性疼痛(psychological pain)。少量的压力可能是有益的,例如它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动机和对环境的反应。然而,过度的压力会增加中风、心脏病发作、溃疡和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的风险,也会使原有疾病恶化。压力可以是来自外部且与环境相关,但也可能起自内部感知,造成个体经验到焦虑,或其他与(当下)情境有关的负面情绪,如压迫感、不舒服等被当事人认为在当下带来压力的感觉。汉斯·谢耶(Hans Selye)在1974年提出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