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

✍ dations ◷ 2025-08-13 08:39:33 #墨家,中国哲学

墨家系列条目

尚同,是墨子在春秋战国时提出的主要思想,其主旨之所谓“尚同”即是“上同”。墨子认为,在没有刑罚政令时,人人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此谓“人异议”,因此一人有一个道理,二人有二个道理,十人则有十个道理,且人人都认为自己的道理正确,因此互相否定,家庭的内部由此出现混乱,兄弟姊妹互相离散;天下的百姓也因此互相损害。因此墨子认为应选择一位圣贤,让人们效法于他,简单的说,就是人们的意见要统一于上级。然而,胡适认为,“尚同”并不是推尚大同,而是“取法于人”的意思。

墨子生于春秋时代之后,眼看诸侯国之间各有各的道德标准,互相攻伐,不能统一。

墨子认为,需要统一上级的是非标准,必须需要清晰的赏罚政策。上级凡是听到善的,都必须告诉上级;听见不善的也要报告上级。上级认为对的大家都应认为对,上级认为不对的大家也应认为不对。但上级有过错时必须及时指正。为了把这思想实行,因此设立了赏罚制度:上面得到报告就应加以奖赏,下级听到亦应跟着赞美;若上级赞同的不跟着赞同;上级否定的不跟着否定,就应加以惩罚,万民则加以诋毁。

实践尚同,首先从家庭开始。从家君发布宪令,如果看到有爱家利家的人,必须向上级报告;若有害家恶家之人,也要向上级报告。做到这样也算是爱家的,对待这类型的人应要奖励他。如果看见有害家恶家的人不向上级报告,那就算是害家恶家的人了,这样的人需要惩罚和指责他。做到这样,家总算能治好了。

故此,里长亦应尚同上级的标准,使他这一里内意见一致。里内意见一致了,又应与乡长意见一致。因此乡长认为对的,大家都应认为对的;乡长认为错的,大家都应认为错,并且学习乡长好的,效法乡长的思想。

同样原理,当一乡村治成时,应尚同至天子,国君认为对的,大家都应认为对的;国君认为错的,大家都应认为错,只要全国人效法国君,就能治好一个国家。

墨子还认为,万民不仅要尚同到天子,还要尚同到天,这样才能得到幸福。若没有尚同至天,则会发生天灾。包括气候不调、五谷不收、六畜不生、灾难瘟疫、暴风久雨等等。这就是天降的惩罚。

相关

  • 玉米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还有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
  • 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简称 PMBL,是一种发生在纵膈的淋巴瘤,主要影响年轻的成年人。它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子类型,但通常预后显著较好。幼淋巴细胞(幼T淋巴细胞白血病)
  • 道姑道士一词,在古代可以指的是一般学道、务道之士,是学道之人的泛称,并非完全指向道教的信徒。在宋朝以后,道士逐渐成为道教神职人员的专有名词。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大陆有道士
  • 2017年东亚运动会2017年东亚运动会临时动议于2013年天津举行的东亚运协会理事会宣布原定于2017年的第七届东亚运动会中止举办,于2019年转型为东亚青年运动会。第七届东亚运动会,原定将于2012年
  • A-1 Pictures株式会社A-1 Pictures(日语:エー・ワン・ピクチャーズ,英语:A-1 Pictures Inc.,简称A1P)为日本Aniplex所属制作动画的子公司,于2005年5月9日成立。日本动画协会正式会员。2005年,日
  • 南汉国广东地区历史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越南北部(后失)。971年为北宋所灭。唐朝末年,刘谦在岭南的封州(今广东封开)任刺史,拥兵过
  • 一语双关双关语,又称一语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存在于各种自然语言中,是把词语真正的含义模糊化。双关语在一句话中会有很多种意思,使同一个句子可以理解成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意思。利用
  • 哈得孙河哈德逊河(英语:Hudson River,又译赫逊河)是美国纽约州的大河,长507公里,发源于纽约上州阿第伦达克山脉,上游分出莫华克河,西接伊利运河(可达五大湖),流经哈德逊河谷后汇入纽约港,是纽约
  • 13号线13号线可以指:
  • 成敬成敬(?-1455年),字思慕,陕西人,明朝政治人物。永乐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改任山西晋王府奉祠。当时晋王朱济熿派人和汉王朱高煦勾结谋反,宣德二年,明宣宗废朱济熿为庶人,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