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科斯梅是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形成的第六个热带气旋、第三场获命名的风暴及首场飓风,曾于2007年7月中旬威胁夏威夷州。系统源于6月27日离开非洲西海岸的东风波,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都没有显著发展,于7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东风波边缘组织出天气系统,这片扰动天气于7月14日成为热带低气压,次日又升级成热带风暴,7月16日达到飓风强度。成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下的一级飓风后,气旋因行经海域水温渐低而迅速减弱,降级成热带低气压后不久就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然后进入中太平洋,最终于7月23日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
科斯梅自始至终远离陆地,所以造成的影响很小,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夏威夷州出现2.7米的涌浪,最高降雨量达到176毫米,最强阵风时速65公里。
2007年6月27日,一股东风波离开非洲西海岸进入大西洋。系统内缺少关联对流,所以在穿越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期间一直难以追踪,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估计东风波于7月8日进入东太平洋。系统内嵌在热带辐合带中,所以起初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7月13日同热带辐合带分离后,这片扰动天气中的对流结构逐渐改善,在墨西哥同夏威夷州的中途海域附近成为2007年太平洋飓风季第六E号热带低气压。受热带东向气流影响,气旋以每小时19公里的速度西进。虽然行经洋面风切变较少,但受海面温度限制,系统的发展速度不快。气象机构一度难以确定气旋中心的准确位置,到7月14日时,其中对流已开始稳步消退,系统位于大范围低气压区以内,所以气象部门起初也很难确定其具体动向。7月15日,低气压的卫星图像变得更清晰,美国国家飓风中心于协调世界时18点将其升级成热带风暴,并以“科斯梅”(Cosme)命名。
获名后不久,风暴中原本范围广阔的环流逐渐收缩,形成带状特征。气旋上空经过的AMSR-E卫星所测数据表明,科斯梅的内层核心逐渐凝聚收紧。7月16日,风暴内开始形成风眼,风速提升至每小时105公里。气旋朝西北方向移动,逼近中层高压脊的薄弱点,并且继续强化,于7月16日晚在希洛以东约2600公里洋面升级成飓风。科斯梅达到的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20公里,但由于行经海域水温降低而迅速减弱成热带风暴,风眼也被云层填充,变得模糊不清。
7月17日,系统的云层格局已经显著恶化,风速降至每小时75公里。风暴中心随后从对流中暴露出来,气旋整体开始加速向西前进,仅有西南象限内还存在少量雷暴。随着东向垂直风切变增长,中心西南方向一度重新有对流形成。由于接下来行经洋面水温稳步降低,气旋于7月18日在希洛东南方向约1400公里海域降级成热带低气压。与此同时,风暴进入中太平洋飓风中心预警责任区。科斯梅以每小时23公里的速度继续西进,风力时速约为56公里,局部位置的阵风速度更高。气旋继续弱化,于7月20日以最低中心气压1010毫巴(百帕)强度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7月22日,风暴行进至距约翰斯顿环礁不足290公里海域,并于当晚退化成残留低气压区。
美国国家飓风中心起初预测科斯梅会以热带风暴强度登陆夏威夷州,美国国家气象局因此于7月20日向夏威夷岛发布山洪预警,茂宜岛和夏威夷岛均收到小型船只公告,上述各地的山峦区域还接获风速公告,各沿海地区也收到大浪公告。为应对风暴来袭,夏威夷县民防部门制订方案增加应急人员,并开设多个疏散中心。县内工作人员忙于清理排水沟渠和涵洞,防止洪灾发生。
科斯梅自始至终远离陆地,从夏威夷群岛以南洋面经过时已降级成热带低气压,所以产生的影响很小。不过,气旋北侧的强烈信风产生高2.7米的大浪,雨带产生多达176毫米雨量,致使溪流和防洪沟泛滥成灾,希洛、普纳(Puna)等地部分道路也被洪水覆盖。不过,降雨也有利好的一面,有助于缓解当地已持续数月之久的旱情。夏威夷州南部部分地区测得65公里阵风时速,但没有任何报导表明当地有因大风遭受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