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门齿兽属

✍ dations ◷ 2025-11-12 08:18:11 #双门齿科,更新世哺乳类

双门齿兽属(学名:),又名古草食有袋属,是最大的有袋类。它于160万年前出现,并于4万年前的更新世消失。双门齿兽的化石在澳洲很多地方都有发现,当中包括完整的骨骼及头颅骨,与及毛发及脚印的轮廓。超过一头雌兽的育幼袋中有发现幼兽。

双门齿兽栖息在森林、林地及草原,可能接近水源或河流,并吃树叶、灌木及草。最大的标本有河马般大小,约有3米长,肩高2米。它现存的近亲是袋熊及无尾熊。有指本耶普的传说就是来自双门齿兽,一些澳洲原住民更将双门齿兽的骨头看为本耶普的。

双门齿兽与其他的澳洲大型动物群,都在5万年前人类到达澳洲后的很短时间内消失。解释的原因就有三个,分别是气候转变、猎杀及栖息地消失,彼此并不排他的,有可能是相互影响的。

澳洲在4000万年前与冈瓦那大陆分裂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干旱化。虽然过程反复,但整体降雨量却明显下降。最近的冰河时期并没有令澳洲大陆结冰,但却使气候变得更冷及干旱。有指降雨量的减少令双门齿兽灭绝。

不过,另有指双门齿兽曾经历了多次类似的冰河时期,不见得最近的一次可以令它们完全灭绝。而且,气候转变得最剧烈的时候是在双门齿兽灭绝之后2万5000年前,受影响地区亦非整个澳洲大陆,当中一些地区仍保存温和及潮湿的气候。

由于双门齿兽的灭绝,正值是人类到达澳洲的时候,有指它们的消失是因人类猎杀所致,像新西兰的大型动物群般。在双门齿兽的化石中亦有发现被宰杀的痕迹。但是这是否直接成因,则未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根据最早的欧洲移民纪录,澳洲原住民经常放火烧森林,开发密林地区,并烧毁废物等,破坏了当地的生态而令双门齿兽消失。

相关

  • NAMN-乙酰胞壁酸(英语:N-Acetylmuramic acid,简称为MurNAc或NAM)是N-乙酰葡糖胺与乳酸形成的醚类,化学式C11H19NO8。它与N-乙酰葡糖胺共同为细菌细胞壁的组成单糖。细菌疾病 · 科
  • 真空采血管真空采血管(Vacutainer)是一种真空无菌玻璃或塑料管封闭的血液收集管,管内的真空促进预定的液体量疏入。这种真空管通常用来静脉采血,也有的用来收集尿液样本。真空管管壁有时会
  • 依赖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英语: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缩写为DPD),旧称无力型人格障碍,是以心理上的过分依赖他人为特征的一种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的状况是长期存在的(慢性的)。
  • 迪维尼奥文森特·迪维尼奥(英语:Vincent du Vigneaud,1901年5月18日-1978年12月11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5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
  • 生物标本生物标本(也称为生物样本),是由(生态基因储存库(英语:biorepository))(biorepository)保存用于研究的生物样本。借由制作标本,以便从样品取得的采样物可以长期被保存。而在理想情况下,他
  • 100年
  • 租借法案租借法案(Lend-Lease Program)是美国国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通过的一项法案,目的是在美国不卷入战争的同时,为同盟国提供战争物资,因租借法案使得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主兵工
  • 进步党冰岛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进步党(冰岛语:Framsóknarflokkurinn)是冰岛的一个自由主义农业主义和中间派政党。该党是国际自由联盟成员之一。进步党在2007年的选举遭受惨败,党主席
  • 海山神社残迹海山神社残迹是位于新北市中和区的古迹,指定范围内除了海山神社的遗迹外,尚包括防空洞与积穗配水池在内。海山神社建于台湾日治时期的昭和十三年(1938年)5月13日,因位于海山郡而
  • 河间府河间府,北宋、金朝、明朝和清朝的一个府,先后隶属于北宋、金朝河北东路,明朝中书分省、北平行省、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北直隶;清朝直隶省。是京都南下途中第一府。北宋大观二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