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HFRSE(德语: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1799年10月18日-1868年8月29日),德裔瑞士化学家,1845年制出了硝化纤维,1840年发现了臭氧。
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出生于符腾堡公国麦琴根。大约13岁时成为伯布林根一家化学制药公司的实习学徒。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足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在蒂宾根通过了化学教授的考试。经过一系列的搬迁和大学学习之后,1828年终于在巴塞尔大学获得了一个职位,1835年成为全职教授。他一直待在那儿直到1868年去世,葬在巴塞尔。
1839年,尚班的燃料电池理论被发表于《哲学杂志(英语:Philosophical Magazine)》。
在巴塞尔大学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尚班觉察到实验室中有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个气味让尚班意识到实验中有新的产物生成。因为有明显的气味,尚班创造了"ozone"这个词来命名这种新气体,来源与希腊词"ozein",意思是"臭味"。尚班在1840年的出版物中描述了他的发现。后来他还发现臭氧的气味与白磷缓慢氧化产生的气味相似。
尚班发现臭氧的气味与闪电雷暴附近的气味相同,这表明大气中存在臭氧。
尚班偶尔会在家里的厨房进行实验,即使他的妻子禁止他这么做。1845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外出了,他弄洒了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他用妻子的棉围裙擦干后把围裙挂在炉子上烘干,竟发现布料自行点燃并迅速烧尽了。
尚班意识到可能是新的化合物。一般的黑火药在过去数百年间,在战场上占据了主要地位,而爆炸生成浓浓的烟雾,使枪炮手被熏黑,使各种大炮和轻武器变得乌黑,并覆盖了整个战场。由于硝化纤维被看作是一种"无烟的火药"与发射枪炮的推进剂,因此得名"guncotton"。
最初尝试制造用于军事用途的硝化纤维失败了,因为工厂极易爆炸,主要在于硝化纤维的燃烧速度过快。直到1884年,保罗·维埃利成功改造出无烟火药命名为"Poudre B"。后来在1891年,詹姆斯·杜瓦与弗雷德里克·奥古斯都·阿贝尔还设法将胶状的硝化纤维转变成安全的混合物,称作线状无烟火药,因为它可以在干燥之前挤压成细长的绳线。
1990年10月10日德国卡尔·史瓦西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19992以他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