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山歌剧

✍ dations ◷ 2025-10-28 12:01:15 #梅州客家山歌剧

梅州客家山歌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所出现的新兴剧种,流行于梅州、河源、惠州、韶关等客家方言区。客家山歌剧以客家方言来发音演绎。客家山歌剧是广东地方戏曲剧种,现已入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客家山歌剧以广东梅州为主要发展基地,并流行于粤东、闽西、赣南以及广西贺州等客家地区,是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戏曲。

客家山歌从原本独唱和对唱,到连唱与合唱,在1950年代形成山歌剧的剧种,并有“美丽的山茶花”之誉。

梅州客家山歌剧萌芽于明清时期粤东提线木偶戏中的“耍戏”,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形成了“山歌演唱剧”、“客家方言歌剧”等称谓的舞台戏剧演出形态,1951年正式命名为“山歌剧”。

从1949年至1953年,兴梅地区一些演出团体,用客家话演出了一批具有山歌特色的戏剧和演唱表演;后来有一些小戏套用了山歌曲调填词或以山歌为素材编曲演出,观众觉得亲切易懂,称之为客家戏或山歌剧。文化部门举办山歌写作、演唱训练班,推动新的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的创作。1956年成立梅县民间艺术团,专门从事山歌剧的创作演出。该团编演的《一把酒壶》、《争宝》、《花果山前》和移植演出的《柳湖村》、《丹河曲》、《望江亭》、《龙凤锁》等剧目,深受观众欢迎,1958年正式创立客家山歌剧。

1959年至1962年,先后组建汕头专区和梅县、兴宁县、蕉岭县4个专业山歌剧团。创作了一批有山歌特色的剧目,如《挽水西流》、《唱夫归》、《雪里梅花》、《彩虹》、《风雨亭》、《螺蛳姑娘》、《牛郎织女》等,这些剧目成为山歌剧的常演剧目,有些在省内外都获得很好的评价。如《彩虹》参加1965年中南区戏剧观摩演出后,还到北京和华东一些省、市演出,极受欢迎。在艺术创作的实践探索中,对原板山歌作了归类和规范的尝试,并加以适当的发展,同时创造了一些新的曲调;表演上吸收借鉴其他戏曲的表演方式,出现了张振坤、熊莉梅、蓝小田等一批有影响的演员。

客家山歌剧的文学剧本用客家方言使用习惯写成。唱词以客家山歌的基本格式(每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末尾一字押韵)为基础又不拘泥于基本格式,依塑造人物角色、渲染情节的需要,吸收戏曲唱段的手法发展而成具有长短句和大段唱腔的格式,多双关、比喻佳句。台词多为生活村言俚语,富有哲理与情趣,生活气息浓郁。客家山歌剧的表演,有汲收戏曲的身段功,但因剧团、剧目、导表的不同而表演风格呈多姿状态,有的倾向传统戏曲,有的倾向新歌剧。

客家山歌剧的音乐唱腔,以各地原生态山歌为主体,适当汲收木偶腔、竹板歌、民间小调、宗教(佛曲)音乐等,揉和改造而成;以曲牌联缀为主,有少量板腔体。伴奏乐器以竹笛、唢呐、洋琴、二胡、椰胡、高胡、板胡等民族管弦乐器为主,尚无固定的头弦,多以二胡、板胡领奏。

1980年代梅县地区山歌剧团和其他山歌剧团,在艺术实践中逐步创造和形成山歌剧的艺术特色。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长泉情》、《月是故乡明》、《情海漩涡》、《相思豆》、《漂流的新娘花》、《等郎妹》等。剧本唱词有客家山歌特色元素,基本是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间有迭板山歌加衬字;多属借物比喻、语义双关的唱句,以比、兴的手法抒情。唱腔音乐以客家地区的山歌、说唱音乐、杂腔小调和宗教音乐为基础而形成发展,唱腔结构在山歌联缀的同时采用板式变化。表演方面除借鉴民间歌舞、戏曲、歌剧的表现技巧和表演方法之外,还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形体动作,以表现现代生活见长。客家山歌剧正朝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

近代由于新型娱乐兴起,传统客家山歌剧面临濒危,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参见: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关

  • 云南历史云南政权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部边疆地区的一个省份,省会是昆明。历史上东亚多民族在此建立过各种辉煌的文明。旧石器时代早期,约一百八十万年前,省内的元谋
  • 安斋由香里安斋由香里(12月31日-)是日本的女性声优,台湾与福岛县出身。swallow所属。P's Voice Artist School第1期的毕业生 、2017年11月1日加入swallow。特技是日本舞、英语会话。※粗体
  • 十成节十成节,又称重十节,十月节、食新米节、丰收节、庆丰节、双十节,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越南、日本中部地方、关东地方和东北地方南部,是汉族部分地区和族群(如部分地区的客家人
  • 氢气管线输送氢气管线输送(英语:hydrogen pipeline transport)是以管线输送氢气,属于氢气基础设施的一环。氢气管线的主要问题是氢脆及腐蚀。氢原子有一个活性电子,有时反应会类似卤素。因此,
  • 大人 (专辑) /)是东京事变的第二张专辑,由东芝EMI/Virgin Music于2006年1月25日发行。在跨业合作部分,歌曲“修罗场”更成为戏剧‘大奥~华之乱’的主题曲。初回限定称作是“HOMME仕样(CD+DVD
  • 吴佑寿吴佑寿(1925年7月14日-2015年1月14日),广东潮州人,数字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获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 弗兰西斯卡·克罗韦托弗兰西斯卡·克罗韦托·查狄(西班牙语:Francisca Crovetto Chadid,1990年4月27日-)生于圣地亚哥,是一名智利女子射击运动员,主攻定向飞靶,毕业于智利大学。克罗韦托三岁时被父亲带至
  • 林平侯林平侯(1766年-1844年)字向邦,号石潭,福建漳州府龙溪县白石堡吉上社人,是知名的台湾清治时期商人,林本源家族始祖。林平侯1782年前来台湾探望在台北新庄定居,业为教席的父亲林应寅。
  • 宋永彰宋永彰(韩语:송영창,1958年4月12日-),韩国男演员。
  • 圣母像《圣母像》(意大利语:Madonna dei Fusi;英语:The Madonna with the Yarnwinder)又名《纺车边的圣母》,是达芬奇的经典名画之一,在艺术界更与《蒙娜丽莎的微笑》齐名。《圣母像》是达芬奇应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的顾问弗洛里蒙德·罗贝泰所托而绘的。此画作共有两个版本,分别被称为贝克鲁圣母及兰斯登圣母,画中的圣母手抱着婴儿时期的耶稣,而耶稣则手执十字架形状的纺锤。《圣母像》于18世纪被苏格兰第3任贝克鲁公爵购入,之后一直未有易手。然而在2003年8月,该画在德拉姆兰里城堡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