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纹章旗

✍ dations ◷ 2025-09-11 15:54:07 #波兰纹章旗

在波兰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段内,波兰纹章旗是波兰国家的主要象征,通常由国家首脑使用。虽然它的设计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动,但它通常是一面纹章旗,也就是说,它是完全基于国徽设计(红底金冠白鹰)的。纹章旗不应与在1919年被正式使用,由白红两色条纹构成的波兰国旗相混淆。

王室纹章旗最早可以追溯11世纪,它起源于早期斯拉夫文化中一种类似旗的物品。作为王权的象征,它主要用于加冕时或战时。在间战期时,它被作为总统标志的波兰共和国纹章旗所替代。纹章旗并没有被现行(2007年)的波兰国家象征条例所提及,虽然今天的总统旗完全基于间战期时所设计的共和国纹章旗。

波兰纹章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一种被称为stanice的斯拉夫人军旗,保守估计它最早可能用于10世纪。尽管没有挖出实品,也没有图像可以依据,stanica可能是一面垂直地挂在水平钉在木杆或矛上的横杆上的布,与罗马的军旗(vexillum)很相似。它既是宗教象征,也是军事象征;在平时放在斯拉夫本土宗教寺庙内或寺庙外;到了战时,则作为军队的标志放在战场上。

在波兰于10世纪末期昄依基督教时,异教的stanice很可能通过将其异教符号替换为基督教徽号或象征圣灵的鸽子来完成其基督化。在公元100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三世向位于1040年之前的波兰首都格涅兹诺的圣阿德尔伯特的坟墓朝拜的途中,他正式将公爵波列斯瓦夫一世立为波兰国王(参见格涅兹诺议会),并送他一支也被称为圣莫里斯之矛的命运之矛的复制品。这个圣髑以及在它上面挂着的军旗也可能是诞生中的波兰王国的第一个标志,与国王波列斯瓦夫统治,及他拥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象征。命运之矛仍然留有一个谜团,那就是命运之矛上挂的军旗(当然,如果有的话)究竟画着,或绣着什么图案。

王室纹章旗最早于波列斯瓦夫二世的统治时期(1076年-1079年)被使用。最早记载含有鹰的纹章旗(波兰语:chorągiew)的是温岑蒂·卡德乌贝克的编年史,称公爵卡齐米日二世“在胜利之鹰的标志下”与鲁塞尼亚人交战。公爵普雷梅斯乌二世自1290年起的印章上是统治者拿着饰有戴王冠的鹰的纹章旗,而且他创造了国徽中的白王冠鹰。在瓦迪斯瓦夫一世的统治时期(1320年-1333年)红底白鹰旗最终被确立为波兰王国的纹章旗(波兰语:chorągiew Królestwa Polskiego)。在纹章旗中,白鹰朝向的方向各不相同;它的头应该朝上或朝向旗杆。白鹰的样式会因时间的变化引起的流行艺术风格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国家纹章旗与波兰1569年之前的首都所在的小波兰地区的纹章旗一样。所以纹章旗是由克拉科夫旗手举着的,直到后来该项职位被波兰王国王冠领地大旗手(波兰语:chorąży wielki koronny,拉丁语:vexillifer regni)所代替。

克拉科夫大旗手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在1410年格伦瓦德之战中举着国家纹章旗的弗罗齐莫维采的马尔钦(-1442年)。这种带着纹章旗上战场的士兵(chorągiew)是波兰骑士中的精锐,包括黑骑士扎韦沙之类的,有骑士风范的人,成为了明显的标志,他们的旗帜被编年史作者扬·德沃格什称为“克拉科夫领土上的伟大旗帜”,也成为了整个王国的标志。根据德沃格什的说明,在战役中,国家纹章旗从马尔钦的手中滑落,落到地面,但很快被捡起来,被波兰军队的大部分勇敢的骑士将其从毁灭的边缘救回来,并诱使波兰人争取与条顿骑士团的战斗的胜利。

伴随着与立陶宛大公国的王室合一在1386年确立,在习惯上两面纹章旗——波兰与立陶宛的——被一齐使用,成为同样重要的王权象征。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真正联合)建立的1569年前的16世纪中期,象征完整政体的单一纹章旗也被使用。联邦纹章旗最开始是白底加上由波兰纹章元素(白鹰)和立陶宛纹章元素(白骑士)构成的联邦国徽。在17世纪,纹章旗为分成3或4条白红横条的燕尾旗。获选国王的王室徽章被放在联邦国徽中间。把没有放在纹章里的白鹰和白骑士一齐放在旗底上的旗帜,和将白鹰放在正面,将白骑士放在背面的旗帜也被使用。

但在加冕礼中,联邦两个实体依旧使用各自不同的纹章旗。王冠领地(即波兰)和立陶宛的旗手在去往王室主教座堂的列队中带着卷起来的纹章旗,在那里经过短暂的涂油后,于获选国王的加冕前将纹章旗递给大主教,大主教将纹章旗展开并将它们递给跪下的国王。国王之后站起来再将它们还给旗手。

18世纪末期的瓜分波兰将波兰立陶宛联邦送入灭亡。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建立了半独立,受到俄罗斯帝国控制且与俄罗斯帝国构成共主邦联的波兰王国(被称为波兰会议王国)。那时的波兰国王(俄罗斯沙皇)使用一种白底,嵌入波兰会议王国国徽——黑色双头俄罗斯鹰,身上带着红底白鹰徽的王室纹章旗。

在1919年,新生的波兰共和国瑟姆(下议院)通过了确定波兰共和国纹章旗的法律(波兰语:chorągiew Rzeczypospolitej Polskiej)。纹章旗是国家首脑——国家领导人(波兰语:Naczelnik Państwa)和后来的波兰总统标志的一部分。它是红底,上面饰有戴王冠的白鹰,且在边缘处饰有用于波兰军队,作为将军(波兰语:generał)军衔的象征的波浪线的旗帜。因为国徽上的白鹰有改动,所以在1927年12月27日纹章旗也被修改。

作为总统权力的象征,在国家首脑与总司令同时到场时,会悬挂纹章旗。它被悬挂于总统官邸上,也被用作车旗放置在总统专车车牌的位置上。纹章旗也被用于国家的特殊时候,比如说1918年在波兹南的伊格纳奇·帕德雷夫斯基的欢迎仪式和1920年在普茨克的波兰恢复波罗的海出海口庆祝仪式。它也在1924年盖在亨里克·辛凯维奇的棺材上,在1925年盖在华沙无名士兵之墓上,在1935年盖在约泽夫·毕苏斯基的棺材上。

在德国与苏联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后,总统伊格纳奇·莫西奇茨基逃往罗马尼亚,逃亡时,他带着总统标志,包括两面波兰纹章旗。直到波兰共产政权于1989年被推翻之前,纹章旗一直留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

同时,在家乡的共产政权使用了包括没戴王冠的白鹰与宽边线的改进型纹章旗。它在1945年格伦瓦德之战的周年庆祝中被第一次使用。虽然在1955年被正式废除,事实上纹章旗被总理使用,并在1960年代被这时的集体领导制中的国家委员会使用。

在1990年12月22日,最后一位波兰流亡政府总统雷沙尔德·卡乔罗夫斯基将包括在1939年被莫西奇茨基挽救于战火下的一面纹章旗的总统标志递给波兰战后的第一位民选总统列赫·瓦文萨。在华沙王室城堡举行的庆典被视作是第三共和国与战前的第二共和国的延续性的标志。但是自那时关于国家象征的法律调整不再承认国家纹章旗后,由卡乔罗夫斯基带来的纹章旗不再成为总统的标志,而是以献给王室城堡博物馆,并公开展出作为代替。其他两面纹章旗留在了伦敦的西科尔斯基学会。今天,绣有战前共和国纹章旗元素的一块基里姆地毯被悬挂在上议院总统席的正对面。

在1996年,国防部设立波兰共和国总统旗,以在总司令登舰时,可以将它悬挂于波兰海军舰艇上。总统旗的设计与过去的波兰共和国纹章旗相同。在2005年,总统旗的使用被延伸到波兰空军的所有支部。它在2005年5月3日在华沙无名英雄纪念碑举行宪法日庆祝时被第一次悬挂于陆地上。

相关

  • 巴克敏斯特·富勒巴克敏斯特·福乐(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1895年7月12日-1983年7月1日),美国哲学家、建筑师及发明家 。曾在1946年取得戴美克森氏投影法的专利。富勒发表超过30本书,发明和普
  • 双生子研究双生子研究(英语:twin study)展现个体中环境与遗传分别造成的绝对、相对影响。双生子研究是行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行为遗传学研究还使用兄弟姐妹关系、领养关系、家族史等
  • 恋玩偶恋玩偶癖(Doll fetishism)是指一种对玩偶的恋物癖,会被玩偶或是类似玩偶,有人形的物品吸引。恋玩偶癖可能包括和玩偶的性接触、幻想和会动或不会动玩偶的性接触、幻想玩偶之间的
  • 普罗瑟普罗瑟(英语:Prosser)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本顿县,也是该县的县治,位于亚基马河岸边。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人口为5,714人。斑顿市 | 肯纳威克 | 普罗瑟 | 里奇兰 | 西里奇兰芬利
  • 蒂鲁马库达尔-纳尔西普尔蒂鲁马库达尔-纳尔西普尔(Tirumakudal-Narsipur),是印度卡纳塔克邦Mysore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9930(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9930人,其中男性4993人,女性4937人;0—6岁人口1118人,
  • 戴大冕戴大冕(?-?),江苏上元人,清朝官员。监生出身。戴大冕于乾隆元年(1736年)担任台湾府诸罗县知县。乾隆三年(1738年)接替赵奇芳,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 飞驒川巴士坠落事故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飞驒川巴士坠落事故(日语:飛騨川バス転落事故),发生于1968年(昭和43年)8月18日,两辆观光巴士在岐阜县加茂郡白川町的国道41号
  • 阿吉尔·法克斯阿杰里科·法克斯(葡萄牙语:Argélico Fucks,1974年9月4日-),简称阿吉尔(葡萄牙语:Argel),出生在圣罗莎,是一名巴西足球主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司职中后卫。他现在卡皮尼斯(英语:Campinense Clube)担任教练。阿吉尔在巴西曾效力过巴西国际、桑托斯和帕尔梅拉斯,期间曾短暂效力日本俱乐部川崎读卖,并且在葡萄牙俱乐部波尔图度过一个不成功的时期,最终他还与俱乐部董事会大吵一顿,从而使他回流巴西。2001年,阿吉尔重返葡萄牙并加盟本菲卡,协助球队赢得葡超冠军和坎迪德奥利韦拉超级杯
  • 梅莉塔·布伦纳梅莉塔·布伦纳(德语:Melitta Brunner,1907年1月28日-2003年5月26日),奥地利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她曾代表奥地利参加192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花样滑冰比赛,搭档路德维希·弗雷德获得双人滑铜牌。
  • 电力捕鱼电力捕鱼(英语:Electrofishing),简称电鱼,是使用电力进行捕鱼。电力捕鱼的效果是捕鱼数量多,成本低,操作简单,这种方法被商业捕鱼广泛使用。因为电鱼会对周边电力可及水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性,同时对使用者也有一定的触电危险,所以目前这种捕鱼方法在绝大多数国家是禁止个人和休闲捕鱼使用的。在中国大陆,电鱼在书面上也是被法律禁止的,但因为渔业管理和执法方面的漏洞仍然屡禁不止。电力捕鱼期间,不论大小鱼类,全部都难以逃脱被电死的结果,虽然有时候鱼类只是被电晕,但是也损坏了鱼类的性腺,导致鱼类不孕、鱼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