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定理

✍ dations ◷ 2025-11-24 11:06:43 #角平分线定理

(内)角平分线定理是一个平面几何定理:三角形一角的内角平分线分割对边为两段,两段的长度之比等于两条邻边的长度之比。反过来,有(内)角平分线逆定理:把三角形一边分割为长度之比等于邻边长度之比的两段,则经过分割点与对角顶点的直线为对角的内角平分线。以上两条定理见于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属于平面几何最基本的定理之列。

类似地,存在外角平分线定理和外角平分线逆定理。前者指的是:三角形一角的外角平分线与对边所在的直线相交,交点到对边上两顶点的距离之比等于两条邻边的长度之比。后者指的是:三角形一边的延长线上有一点到该边上两顶点的距离之比等于另外两边的长度之比,则经过该点与对角顶点的直线为对角的外角平分线。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合称角平分线定理(及角平分线逆定理),又称角平分线性质。

内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出现在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第六卷命题三。至于外角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直接采纳了该命题的结论,但没有给出证明。近代苏格兰数学家罗伯特·西姆松(英语:Robert Simson)将内、外角平分线定理视为两个命题,而英国数学家奥古斯塔斯·德摩根、苏联数学家德米特里·别列标尔金(俄语:Перепёлкин, 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等则视二者为一统的角平分线定理。

内、外角平分线定理及逆定理均有多种证明方法。以下列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采用的思路,以及将该思路推广至外角平分线的证法。

A B C {displaystyle triangle ABC} 中,在 B C {displaystyle BC} 边上任取一点 D {displaystyle D} 。过点 C {displaystyle C} A D {displaystyle AD} 的平行线,与 B A ¯ {displaystyle {overline {B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E {displaystyle E}

证内角平分线定理

证内角平分线逆定理

A B C {displaystyle triangle ABC} 中,令 A B > A C {displaystyle AB>AC} 。在 B C ¯ {displaystyle {overline {BC}}}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 D {displaystyle D} 。过点 C {displaystyle C} A D {displaystyle AD} 的平行线,与 B A {displaystyle BA} 边相交于点 E {displaystyle E} 。在 B A {displaystyle BA}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 F {displaystyle F}

证外角平分线定理

易证得,三角形外角平分线与对边直线的交点,必定落在较短的邻边的一侧。

证外角平分线逆定理

易证得,三角形一边所在直线上符合要求的点,必定落在较短的邻边的一侧。

角平分线性质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一个关系相当紧密的应用是,证明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不等于1)的点的轨迹是一个圆。该圆即阿波罗尼奥斯圆。

相关

  • 嘉明湖嘉明湖(布农语:Cidanumas-Buan)位于台湾台东县海端乡,座落于三叉山东侧,距向阳山直线距离7公里处,海拔3,310/11米,是台湾湖泊中第二高的高山湖泊,仅次于3,520米的雪山翠池。日治时期
  • 最后通谍最后通牒(拉丁语:Ultimatum),是指一个团体向另一个团体提出的最后的条件,是一种最高威胁:表明或意隐含着如果条件不被接受就以严厉的惩罚相威胁的声明,尤指在外交谈判中这样的声明
  • 三沙湾坐标:26°41′N 119°40′E / 26.683°N 119.667°E / 26.683; 119.667三沙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宁德市霞浦县、福安市、蕉城区和福州市罗源县间。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25公里。
  • 觉罗伊图觉罗伊图(满语:ᡤᡳᡠᡵᠣᡳ ᡳᡨᡠ,穆麟德:,?-1677年),谥文僖,清朝政治人物、大学士。顺治元年,任内翰林秘书院学士。顺治二年,任明史副总裁。顺治四年,任云骑尉。后任二等阿达哈哈番。
  • 1999年巴基斯坦政变 巴基斯坦军方 巴基斯坦政府1999年巴基斯坦政变,是时任巴基斯坦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的穆沙拉夫将军于1999年10月12日发动的一场不流血军事政变。军方解散了由纳
  • 雅克·埃雷拉雅克·埃雷拉(法语:Jacques Errera,1896年9月25日-1977年3月30日),比利时物理化学家,研究方向为物质的分子组成。他曾在布鲁塞尔自由大学(ULB)工作。1938年,他获得了法朗基精确科学奖
  • 安朝标安朝标(1833年-1886年),字硕卿,号企兰,常州府金匮县(今江苏省无锡市)人,清朝官员、诗人、画家,擅长画兰花。安朝标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十月十五日,卒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年八月二十九日。为明末东林党领袖安希范后裔。咸丰十年(1860年),因剿粤匪有功,获六品衔。同治元年(1862年),随李鸿章克复苏州、常州有功,获五品衔、奉政大夫,世袭云骑尉。筹添海屋岂寻常,更赖绵绵祖德长。鸠杖闲扶情自厚,兕觥欢酌气同芳。兄尤诵咏丝纶美,弟却羞惭学业荒。自寿佳章深致意,伫看兰桂得天章。东阁留吟兴,南
  • 七庙七庙是指中国帝王祀奉祖先的庙。《礼记》规定天子可以追祀七世祖,太祖庙居中,左右各为三昭、三穆。所谓昭、穆,是指宗庙中位次的排列。三昭三穆是从文王起算,单数世代属于穆行,双数世代属于昭行。贾谊《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隳。”杨炯《盂兰盆赋》:“上可以荐元符七庙,下可以纳群动于三车者也。”
  • 熊氏鹿熊氏鹿(学名:)是产于泰国中部地区的一种鹿,为泰国的特有种,1863年由爱德华·布莱思以时任英国驻曼谷领事罗伯特·赫尔曼·尚伯克(Robert Hermann Schomburgk)的名字命名。科学界普遍相信熊氏鹿于1938年绝灭,《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熊氏鹿被归类为“绝灭”。20世纪90年代初,有学者在老挝曾发现新鲜的鹿角,被鉴定属于熊氏鹿,因此有学者认为至少在20世纪90年代熊氏鹿仍有可能处于活跃状态。有人认为在老挝偏远地区熊氏鹿仍有很高的概率存在一小部分种群。熊氏鹿姿态优美,外形与沼
  • 巴巴多斯国徽巴巴多斯国徽为盾徽,黄地,绘有榕戟和两朵金凤花。盾上方有头盔,顶着举起甘蔗的手臂。盾两侧分别由鲯鳅和鹈鹕守护着。绶带上书有国家格言“自尊与勤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