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玄岩 (英语:Basanite)是一种火山喷出岩,具有隐晶质到斑状纹理。 它主要由长石、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组成,由含二氧化硅低且含碱金属氧化物高的岩浆,喷出地球表面迅速凝固形成。
碧玄岩是一种细晶质火成岩,二氧化硅含量低,但富含碱金属。 根据QAPF分类图表,碧玄岩含似长石10% 至 60%,超过 90% 的长石是斜长石。 缺失石英。 这将碧玄岩置于 QAPF分类图表的玄武岩/碱玄岩石区域中。碧玄岩 与碱玄岩 之区别在于其标准橄榄石含量大于 10%。 虽然 IUGS 建议尽可能按矿物含量进行分类岩石,但火山岩常能玻璃状或其颗粒非常细,矿物含量难区别。根据TAS 的化学分类。 碧玄岩在TAS 图的 U1(碧玄岩 与碱玄岩)区域。 同样碧玄岩与碱玄岩之区别在其标准橄榄石的含量。碧玄岩与霞石岩(Nephelinite)之区别,则是根据碧玄岩有超过 5% 的标准钠长石和低于 20% 的标准霞石含量,.
碧玄岩中的矿物组合通常含丰富的长石包括霞石(nepheline)或白榴石(Leucite)、斜长石和辉石,以及橄榄石和少量铁钛氧化物,如钛铁矿,钛磁铁矿及钛尖晶石(ulvospenel); 偶有少量碱长石。其斑晶多为单斜辉石(辉石)和橄榄石。 辉石中的钛、铝和钠含量明显高于典型的拉斑玄武岩。 缺失石英,斜方辉石和鸽子石(pigenite)。
在化学上,碧玄岩是镁铁质的。比玄武岩含有更低的SiO2(42% 至 45% SiO2),高的碱含量(3% 至 5.5% (Na2O 和K2O),在TAS 分类的图表中,这种分布很明显。 与霞石相比,碧玄岩含较低的(Na2O +K2O )/SiO2的比率。
碧玄岩是碱性岩浆系列中早期结晶出来的岩石,在碱性岩浆喷发的地方都有 。 它的分布包括大陆,海洋岛屿,热点和裂谷等地区。
大约在12,900 年前的 Laacher See 火山喷发期间,其最后阶段喷发出最深的岩浆,产生了碧玄岩和响石的火山砾 。 这种现象被解释是因为为新岩浆注入,而引发火山喷发。
碧玄岩和其他碱性岩浆的喷发是火山岛晚期的碱性阶段(再生阶段) 的特征,通常在盾状火山主要构建造阶段之后 3 至 5 百万年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