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dations ◷ 2025-09-18 08:56:44 #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英语: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缩写“ipRGCs”),也称作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缩写“pRGC”)或黑视蛋白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英语:Melanopsin-contain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是一种哺乳动物眼睛(英语:mammalian eye)中的视网膜神经元。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在于1923年的一个研究中被首次提及:没有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的老鼠仍然通过瞳孔紧缩的方式对光刺激作出了反应,证明视杆与视锥并非视网膜中仅有的光感神经元。不过有关该神经节细胞的更多研究在1980年代才逐步开始。近年的研究显示,此种细胞与其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因黑视蛋白的存在而在本质上具有感光性。因此,学术界将内在光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归类为视杆与视锥之外的第三种感光细胞。
相关
- 黑猩猩黑猩猩(学名:Pan troglodytes)是黑猩猩属下的两个物种之一,另一种是倭黑猩猩(Bonobo (Pan paniscus))。根据黑猩猩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结果,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与人类具有较高的基因相似
-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或称为脊髓灰白质炎病毒)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的病原,又称小儿麻痹病毒。它是一个没有包膜的病毒,由一条单股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直径约25
- 瓣膜心瓣(heart valve),又称心瓣膜、心脏瓣膜,是心脏中内类似阀的构造,用以维持血液循环在心脏中的单向流动,防止血液倒流。哺乳动物的心脏通常具有四个瓣膜,决定了血液的流向。心瓣前
- 奈培奈培(英文:neper,符号:Np)是量度两个相同单位之数量比例的单位,以发明对数的苏格兰数学家约翰·纳皮尔命名。与相同性质的分贝(dB)一样,这个单位并非正式的国际单位,但可用于国际单位
- 盖br /层br /纪盖层纪(Calymmian,符号MP1)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1600±0百万年(Ma),结束于1400±0Ma。盖层纪期间蓝藻、绿藻发育,出现大型宏观藻类。盖层纪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中
- 碳氮氧循环碳氮氧循环(CNO cycle),有时也称为贝斯-魏茨泽克-循环(Bethe-Weizsäcker-cycle),是恒星将氢转换成氦的两种过程之一,另一种过程是质子-质子链反应。在质量像太阳或更小些的恒星中,
- 艾沙道尔·辛格艾沙道尔·曼纽尔·辛格(英语:Isadore Manuel Singer,1924年4月24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数学家,长期担任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系教授。因1962年与英国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合作
- 圣米歇尔山圣米歇尔山(法语:Mont-Saint-Michel,天主教中文称“圣弥额尔山”)是法国诺曼底附近,距海岸约1公里的岩石小岛,为法国旅游胜地,也是天主教徒的朝圣地,山顶建有著名的圣弥额尔山隐修院
- 海洋分枝杆菌海洋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marinum)是一种存在于海水和淡水中的细菌,属分枝杆菌类,与结核杆菌同属。在28-32℃水温最为活跃,超过37℃则较难生存。所以,一旦入侵人体,只会在人
- 编码序列基因的编码区(英语:Coding region),亦称为“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或“CDS”(Coding DNA Sequence),是指DNA或RNA中由外显子组成,编码蛋白质的部分。该区域的边界范围从靠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