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戏剧院
✍ dations ◷ 2025-04-24 22:21:25 #国家戏剧院
国家戏剧院(英语:National Theater),位于中华民国台北市,属国家两厅院的一部分,为台湾重要的戏剧、舞蹈表演场地。与国家音乐厅合称为“国家两厅院”。国家戏剧院造型采中国传统明清殿堂式建筑,它是属于镜框式舞台,建筑外观上拥有台湾罕见之重檐庑殿顶,围绕建筑四周有大型红色柱廊罗列,门厅内有高达4层楼高的水晶吊灯。国家戏剧院的观众席有4层楼共1,498席,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视野,座位不能离舞台太远。这里的演出包罗万象,为了特殊需要,四周安装了环绕音响,设计着重于吸音,所以戏剧院的地板铺上地毯,墙面采弧形设计,楼座前缘则是用良质木材,加上金色雕花装饰,更加强吸音效果。剧院舞台的最前缘是乐池,可容纳70人的管弦乐队现场伴奏;也可作为舞台的延伸,更可以将前片改变成两排座椅。舞台则有主舞台、后舞台、旋转舞台、侧舞台及后下舞台,主舞台面由4部升降平台组成,每台中央有1mx1m陷阱洞6个,可同时或个别打开;后舞台储放旋转舞台,旋转舞台直径为13米可作360度旋转,可坐平于主舞台上成为舞台面。舞台上方有53根吊杆,可吊设灯光或布景用,分为手动及电脑控制三种,其中有19支手动吊杆,最大载重量为300公斤;34支电脑操作,最大载重量为300公斤;后舞台与侧舞台则另有其悬吊系统。戏剧院有585个灯光回路可供演出使用,除了舞台吊杆上及两旁的侧光塔外,镜框的两侧、4楼观众席后上方和观众席顶棚的后半圆,以及大水晶灯座的前半缘都有演出灯光设备。实验剧场又称“黑盒子”,位於戏剧院3楼,可容纳180至242席,是亚洲地区第一个采用“张力索式顶棚”(俗称“丝瓜棚”)的小剧场,“张力索式顶棚”由许多钢索编织而成,可同时承受20位75公斤以下的工作人员进行装台工作,设计者可以在任何地方悬吊布景及灯光。国内主要的演出团体,均曾在此累积表演的经验,近来两厅院也在此举办小剧场艺术节,如“国际剧场艺术节”,邀请许多国外的前卫团体前来大展身手。为使实验剧场空间动线更顺畅,2007年进行公共空间改造,并重新装修前台空间及后台化装室,以明亮的色彩、更具现代与朝气的面貌,重新展现在大众面前,提供优质的表演艺术空间。广场里的垃圾筒国家戏剧院国家戏剧院匾额
相关
- 双链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英语:RNA virus),又称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为RNA,这些核糖核酸通常是单链RNA(ssRNA),但是也可能是双链RNA(dsRNA)。由RNA病毒感染造成的著名人类疾病包括艾滋病(AIDS)、埃博
- 转录因子在分子生物学中,转录因子(英语:Transcription factor)是指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调控其基因的转录。方法是转录因子可以调控核糖核酸聚合酶
- 表演型人格障碍戏剧化人格违常是人格违常的一种,又称表演型人格障碍。患者常显得、情绪不稳,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个人表现欲。他们富敏感而夸张的情感,追求感官刺激,喜欢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夸
-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language contact)是一个语言学研究的现象,发生在不同的语言系统相互互动或影响之时。此种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contact linguistics)。当不同语言的说话者密切的接触时,
- 章鱼八腕目(学名:Octopoda)通称章鱼,学名为蛸,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章鱼是所有头足纲动物中最聪明的一支,章鱼完全褪去了外壳、也褪去了头部用于游泳的鳍,不过却获得了软体动物中最灵
- 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胺(INN:Procainamide,发音: /proʊˈkeɪnəmaɪd/)是一种Ia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治疗心律不整。普鲁卡因胺在1951年由百时美施贵宝研制成功。 它在1950年6月2日被美国食品
- 硫氰化物硫氰酸盐是硫氰酸根离子SCN−所成的盐,常见的包括无色的硫氰酸钾、硫氰酸钠、硫氰酸铵和硫氰酸汞。硫氰酸酯指含有SCN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硫氰酸根离子与氰酸根离子−同类,只
- 希罗尼穆斯·博克希罗尼穆斯·博克(德语:Hieronymus Bock,拉丁名:Tragus,1498年-1554年2月21日)是文艺复兴时期德意志植物学家、医师和信义宗神职人员。他的著作是《新草药志》,其中涉及了近七百种植
- 地理分布世界生物地理分区是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存在的许多生物类型的总体,是在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植物的种或其他分类类群,最初是从一个地
- 香根鸢尾香根鸢尾(学名:Iris pallida)是鸢尾科鸢尾属的植物。分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香根鸢尾的根称为鸢尾根,是西方草药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草药,现在已成为香水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