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中喙鲸

✍ dations ◷ 2025-05-10 12:00:51 #1963年描述的动物,喙鲸属

哈氏中喙鲸或胡氏中喙鲸(学名)旧称哈氏喙鲸,又称弧喙鲸。仅分布于北太平洋。1945年,在美国加州拉贺亚海滩(La Jolla)曾有1头喙鲸搁浅,美国著名的鱼类学家Carl Hubb对此发表了1篇描述报告,当时他认为那是安氏中喙鲸;不过芝加哥自然史博物馆(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的哺乳动物学家与喙鲸专家Joseph Curtis Moorebe并不这么认为,经他再次鉴定后确立此样本为1新种喙鲸,种名即为他对同僚表达的敬意。

其他俗名:

出生时身长体重:可能少于2.5m;体重未知

最大身长体重纪录:5.4m;约1,500kg

寿命:未知

胡氏中喙鲸的体型中段粗壮,往身体两端渐细。背鳍略呈镰刀形,位于身体中部后方,成鲸背鳍约22-23公分高。额隆呈中等球状,嘴部曲线后半明显拱起,成年雄鲸外露的牙齿即位于下颚最高处。成年雄鲸的体色普遍呈暗灰至黑色,在上、下颚大部分与额隆有白色区域。喷气孔周围有直径可达30公分的大型白斑,其形状多变,外观上容易让人联想到白色帽子,或无边扁帽(beanie,像风帽状的圆形无边帽)。成年雄鲸在侧腹与腹部有许多伤痕。雌鲸与未成年雄鲸的体色呈渐层变化,由背部灰色、侧腹浅灰,直到腹部的白色。其嘴喙颜色明显较身体为浅,但不及成年雄鲸般亮白。

胡氏中喙鲸已知仅分布于北太平洋温带海域。在北太平洋西部,此物种似乎局限在日本本州的东北部海岸,约在北纬38度亲潮与黑潮交会处。在北太平洋东部,其分布北限一般认为在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约北纬54度),最南至加州的圣地牙哥(约北纬33度)。其分布情形似乎与深层海流有关。

成年雄鲸身上的伤痕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现象,虽然有另外数种喙鲸亦具此特征,但胡氏中喙鲸特别的地方在于,其成年雄鲸全身几乎全被白色伤痕覆盖。这些伤痕似乎是其他雄鲸用牙齿造成,可能与社会地位或生殖等的竞争行为有关。另外,它们的身上也有长条单独或成对的擦伤痕迹。胡氏中喙鲸主要以海洋中层的鱿鱼和鱼类为食。对于其生殖状况几乎一无所知,推测可能在夏季生产。

胡氏中喙鲸的族群数量不明。日本渔民在捕捉柯氏喙鲸与小型海豚时偶尔会猎杀它们。它们在加州常因流刺网而死亡,可能在其他地区也有同样的情况,可能已造成局部区域的数量减少。它们的分布似乎有特定地域性,使其对环境变化的因应能力相当脆弱。

相关

  • 森林生态森林生态学(英语:Forest ecology)是指以森林生态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者将森林视为一个生物群落,其中包含天然林地内的所有生物(英语:Biotic component)(如植物、动物、微生物
  •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觉和嗅觉了解病人发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响和口气、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的异常气味,来判断正气的盈亏和邪气性质的一种诊法,四诊之一,可概括为听声音
  • 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弗朗西斯科·巴斯克斯·德·科罗纳多(英语:Francisco Vásquez de Coronado,1510年-1554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西班牙的探险家之一,后成为新加利西亚的总督。他领导过两次雄心勃勃的
  • 柬埔寨内战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第二次第三次(英语:Third Indochina War)柬埔寨内战发生于柬埔寨境内,是柬埔寨共产党(被称为红色高棉)、越南民主共和国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联合对抗美国和
  • 雷德河红河可以指:
  • 热微菌门热微菌门(Thermomicrobia)是一类绿非硫细菌。正如名字所说,是一类嗜热菌。一些学者认为热微菌不构成单独的一个门,而应该并入另一类绿非硫细菌——绿弯菌门(Chloroflexi)。
  • 相对电容率在电磁学里,相对电容率,又称为相对介电常数,定义为电容率与真空电容率的比例∶其中, ϵ r
  • 保守序列保守序列(英语:conserved sequences)在生物学中是指在核酸序列(如RNA及DNA序列)、蛋白质序列、蛋白质结构或多聚糖序列内相似或相同的序列,这种情况可以发生在各物种间(种间同源序
  • 北翔大学短期大学部北翔大学短期大学部(日语:北翔大学短期大学部/ほくしょうだいがくたんきだいがくぶ  *),简称HC,是一所位于日本北海道江别市的私立短期大学。原北海道女子短期大学(日语:北海道女
  • 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科马罗夫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科马罗夫(俄语:Фёдор Иванович Комаров,1920年8月26日-2020年1月25日),苏联及俄罗斯军医,内科医学博士,教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俄罗斯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