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釉

✍ dations ◷ 2025-05-19 23:49:20 #陶艺,陶瓷,陶瓷材料

灰釉是由各种木材或稻草的灰烬制成的陶瓷釉料,在东亚历史上,尤其是中国、韩国和日本陶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诸多传统东亚陶器仍然使用灰釉,而且东西方的艺术陶瓷(英语:Studio pottery)也出现了大量灰釉陶瓷的复兴工艺。部分陶瓷艺术家使用柴烧窑来实现随机效果,木材与草木在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灰烬会落到作品上,称为“自然灰釉”;另外的灰釉作品则是将灰分与水混合,使其呈现糊状与黏土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形成作品。

灰釉始于前1500年左右的中国商代,最初是因为窑中烧焦的木材的灰烬降落在盆上而意外发现的制作工艺。前1000年左右,中国人意识到灰烬覆盖会引起釉料的光泽效果,所以他们开始在作品入窑前加入人工灰釉作为釉料。灰釉是东亚地区使用的第一种釉料,仅含灰分、粘土和水。

灰釉中的一种陶瓷助熔剂(英语:Ceramic flux)是氧化钙,通常称为生石灰;并且,大多数灰釉是石灰釉系列的一部分,并非所有灰釉都使用植物灰烬。在一些灰釉中,灰烬中加入了额外的石灰,推测的典型案例是中国越窑。这类灰釉需要相对较高的温度,大约为1,170°C,使胎体成为炻器;或者将之置于约1,200°C并使用正确的材料,使之形成瓷器。

灰釉的表面纹理,具有玻璃状和垂釉(釉料的流动与堆积)特征。灰釉瓷器的外观,效果大多为深棕色或绿色的大地色系。 艺术家会在作品中控制灰分的百分比,若降低灰的比例,控制的程度更高。稻草灰釉的二氧化硅含量很高、产生不透明的乳白色釉。如果釉药厚度高而且有足够的磷,则可以产生乳白色的釉色。

原始状况下的灰釉,是由窑中烧出的灰烬经高温烧熔流下形成,也有艺术家将稻草之类进行捆绑,在进窑烧之前放置在作品上方,以增加釉色的特性。

要制造灰质,需要将植物材料完全燃烧。木材类灰质的质量,约为原始木材质量的1%,稻草杆类,烧尽后质量减少比例则没有这么悬殊。灰釉的制作方式,是将这些木材、草木、稻秆类烧尽,然后将产生的灰收集起来并进行过筛。

有些艺术家会将单一的植物种类收集与分类,可以控制最终釉色的纹理与效果。

大多数木灰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用于许多釉料配方。灰份还含有碳酸钾、磷酸盐和其他金属。这些化学物质的比例取决于灰份来自的产地,土壤和木材类型。不同的化学成分使得釉料在批次之间产生不同的结果;更甚者,两份具有相同批次的釉料会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果灰烬没有彻底清洁或混合,其釉料混合物的某些部分可能含有某种更多的化学物质,而其他部分可能含有更多的釉料,使釉料的每一部分实际上都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学物质。

目前灰釉主要被艺术家作为美感的创造,灰釉制品被认为是艺术品,化工釉才是大量生产的生活用品。只有少部分风俗较原始的国家或地区,因为科技不发达,还保留原始使用灰釉与陶制作生活用品。在韩国,传统的灰釉仅由灰和水组成,用于制作功能性陶器,如碗、杯子和茶壶。

相关

  • 重组DNA重组DN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脱氧核糖核酸。它是把一般不同时出现的DNA序列组合到一起而产生的。从遗传工程的观点来看重组DNA是把相关的DNA添加到已有生物的基因组中,比如细菌的
  • 电子作战电子作战(以下简称电战)泛指利用各种装备与手段来控制与使用电磁波段(包含无线电、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线波段)而进行的军事行动,这些行动包含维持我方使用与控制的能力,与抵挡敌
  • 野村吉三郎野村吉三郎(1877年2月16日-1964年5月8日),日本昭和初期的海军将领、外交官、政治家。位阶勲功等为海军大将从二位勲一等(日语:勲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功二级。1877年2月16日野村吉三
  • 学校列表大日本帝国海军学校列表是个大日本帝国时期海军的学校列表。
  • 塞米伊塞米伊 (Семей‎),俄语称塞米巴拉金斯克 (Семипалатинск),是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的一座城市,位于额尔齐斯河畔。1999年人口269,600人。1718年开埠,建于一座
  • 波恩大学波恩莱茵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学(德语: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 Bonn)简称波恩大学,是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波恩市的一所公立大学。2003年冬季学期波恩
  • 埃利奥特·利布埃利奥特·赫什尔·利布(英语:Elliott Hershel Lieb,1932年7月31日-),美国数学物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和物理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力学,凝聚态理论和泛函分析。利布1953年毕
  • 道格·范恩道格·范恩 (英语:Doug Fine)是一位美国男作家、记者、幽默作家和牧羊人。1989年离开美国东海岸进入斯坦福大学学习。之后成为一名背包客,开始自由记者的生涯,为多家媒体诸如、、
  • 保罗·爱丁顿保罗·爱丁顿,CBE(英语:Paul Eddington,1927年6月18日-1995年11月4日)是一位英格兰演员,最知名于在1970年代到80年代的流行情景喜剧《古德的生活(英语:The Good Life (1975 TV series
  • 史密尔·葛农史密尔·葛农 (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