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蝰亚科

✍ dations ◷ 2025-11-13 15:55:06 #蛇亚目,蝰蛇科,1830年描述的分类群

夜蝰亚科(学名:)是爬虫纲有鳞目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单型亚科,科下主要包括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有毒蝰蛇。夜蝰亚科是为了夜蝰属()而特别设立的一个亚科,而这些夜蝰是根据它们于鳞片结构、卵生形态、毒素分泌等各方面的独特性,并且有着圆形瞳孔,因而被独立出来的一种原始蝰蛇。目前夜蝰属下共有六个种已被确认。

夜蝰普遍长得强壮,但长度往往不超于一米。夜蝰其中一个与一般蝰蛇不同的地方在于,普通的蝰蛇头部在鳞片及颜色分布上,均与其颈部以后身体间有着明显的分别。可是夜蝰的头身对比却远远没有其它蝰蛇般显著和强烈。另外,一般蝰蛇的瞳孔都是直线形的,可是夜蝰的瞳孔却是圆形的。夜蝰的牙齿与其它蝰蛇间亦有分别。很多蝰蛇的毒牙构造都属于前沟牙结构,尖锐而修长,然而夜蝰的毒牙却明显较为短小。

夜蝰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带。

虽然夜蝰的名字中有一“夜”字,但实际上夜蝰的活跃时段多数在白天。当受到外来骚扰时,它们的反应异常强烈,并会向对手发出凶恶的嘶叫声。它们会把身体前段昂起,蓄势待发,并瞬即展开强劲的咬击。有些夜蝰更会展现出像眼镜蛇般的攻防姿态。它们的攻击很多时候是以逃脱为最终目的,因此它们多会采取一击脱离的战术。

夜蝰主要进食蟾蜍及青蛙。而且它们相当贪婪,只要食物足够,它们便会不断进食,直至自己真的再吞不下任何东西方才停止。

所有夜蝰都是卵生的,这一点虽然与一般蝰蛇没有太大分别,但它们的繁殖方式依然保留着较其它蝰蛇更为原始的特性。

虽然夜蝰的毒牙含有侵略性的毒素,但它们平常都不会轻易运用毒素伤害猎物。尽管它们的毒素可以容易地制服猎物,但夜蝰多数直接以身体捆缚猎物后,便开始进行吞食。夜蝰的毒素实际上并不太强,而且输毒方式只能透过空心毒牙的尖端进行滴漏,而非迅速强烈地向对手注射。其毒性亦仅能引起被咬者伤口上的痛楚及肿胀而已。即使被夜蝰的毒击咬到,也并不一定要进行抗毒治疗。虽然如此,南非一带仍有一种专门针对至少两个种的夜蝰毒素的血清。

相关

  • 鼻音鼻音是按发音方法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颚下垂,气流通过鼻腔,与气流从口腔流出的口腔辅音相对。 (少数的挤喉音可能同时具有口腔辅音与鼻音的性质。)
  • 虍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一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四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虍部归于六划部首。虍部通常从左、右、上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酸碱萃取酸碱萃取是一种化学分离技术,根据酸或碱不同的化学性质,经一系列的萃取过程后以达致提纯效果。酸碱萃取是化学合成后一连串提纯过程中的常见步骤,也多见于离析过程中。生成物中
  • 年循环在地球科学中,年循环是指地球轨道每年的变化量,对地球的气候有可观的影响,通常可以用精密的仪器测量出来。
  • 三江坝站三江坝站是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三江镇的一个铁路车站,邮政编码628209。车站建于1993年,有广巴铁路经过该站,现仅办货运业务,不办理客运业务。车站距离广元南站91公里,隶属成都
  • 中南暗沙中南暗沙因位于南中国海中沙群岛南部,故名。整个暗沙全部在海面以下,最浅处水深约272米。1983年公布名称为“中南暗沙”。
  • 秘鲁军事秘鲁军(西班牙语:Fuerzas Armadas del Perú)为南美洲秘鲁一支中型武装部队,陆海空总计约14万人其中陆军8.5万人,海军2.7万人,空军1.7万人。另有准军事部队7.8万人,其中国民警察7.7
  • 赵自齐赵自齐(1915年2月14日-2020年8月4日),字治平。热河省绥东县大营子村人,原籍河北省盐山县。民国37年(1948年)在热河省选区当选第一届立法委员。
  • 卡拉·法兰吉莉卡拉·法兰吉莉(Carla Frangilli,1988年10月11日-)是一名科特迪瓦射箭运动员,主攻女子反曲弓项目。她曾获得非洲射箭锦标赛混合团体反曲弓冠军。,
  • 克拉科湖坐标:53°37′52″N 12°17′51″E / 53.63111°N 12.29750°E / 53.63111; 12.29750克拉科湖(德语:Krakower See),是德国的湖泊,位于该国东北部,由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负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