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宜机场地铁站

✍ dations ◷ 2025-04-26 13:27:12 #樟宜机场地铁站

樟宜机场地铁站(英语:Changi Airport MRT Station,编号:CG2)是新加坡地铁东西线樟宜机场支线的地铁站,位于樟宜机场内。该站由SMRT集团运营,呈东西向,两端直接连接樟宜机场2号和3号航站楼。樟宜机场地铁站是樟宜机场支线的东端终点站,也是现时新加坡最东边的地铁站。

1994年,樟宜机场3号航站楼建设期间,有人建议建造一条新的地铁线路连接机场及其周围。1996年,樟宜机场支线的兴建计划获敲定,随后于1999年开始动工,并与2002年2月8日启用。尽管乘客数低于预期,该站仍提供了一个通往机场的替代交通选择。2019年5月25日,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2040年之前汤申-东海岸线将连接樟宜机场5号航站楼,届时樟宜机场站将成为汤申-东海岸线上的一个站。

樟宜机场于1981年启用,起初没有联外铁路,只有出租车(英语:Taxis of Singapore)和巴士服务。连接机场和市区的东海岸公园大道很短,只有20千米,而且出租车和巴士的车费也很便宜,此外还有巴士来往樟宜机场附近的勿洛站、淡滨尼站和巴西立站,因此政府认为机场的联外交通已能应付当时的需求,不接纳将地铁延伸到机场的建议。

将地铁延伸至机场的提议在建造3号航站楼时获重提。早期规划为从现有的东西线上的丹那美拉地铁站分出一条支线,并概念性地规划沿机场林荫道(Airport Boulevard)通往樟宜机场,然后继续穿过机场抵达樟宜尾(英语:Changi Village),再沿东海岸转向西南方返回市中心的暂定线路。最终计划由时任新加坡副总理(英语:Deputy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李显龙在1996年11月15日正式公布,惟与早期规划不同,最终定线仅兴建原有支线的最初两站,即博览地铁站与位于2号和3号航站楼之间的地底的樟宜机场地铁站。樟宜机场地铁站的位置亦被调整为东西向,使地铁站的两端均可分别通往两座航站楼。作为2001年总统挑战(英语:President's Challenge)的一部分,当年的慈善步行的线路亦经过博览地铁站和樟宜机场地铁站之间的隧道。

1998年10月,熊谷组-三巴旺工程建设(Sembawang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联营投得价值2.045亿新加坡元的504号合同,以建造樟宜机场地铁站及其相关隧道、2号和3号航站楼之间的新行李隧道,以及服务3号航站楼的行车下通道。由于樟宜机场地铁站的建造工程上出现挑战,来自日本的技术、经验与新加坡当地有关外包商、供应商的可用性的知识的相互结合成为该工程项目的一大需求。

奠基典礼于1999年1月29日进行。时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马宝山在奠基典礼中致辞时强调了樟宜机场地铁站的建造工程的挑战,以及陆路交通管理局、新加坡民航局与承建商等各方之间密切合作的必要性。樟宜机场地铁站的兴建过程中透过使用各种地面支撑系统进行了不同的深挖方法。樟宜机场地铁站的建造工程的挑战包括直接在邻近的开发项目(例如现有的2号航站楼)旁进行深挖工程。此外,直穿机场跑道与航站楼、通往樟宜机场地铁站的1千米(0.62英里)长隧道的兴建过程亦需要密切监测。设计3号航站楼的CPG顾问(英语:CPG Corporation)在建造工程期间提供了20名职员予陆路交通管理局团队,以在樟宜机场支线工程上提供协助。

樟宜机场地铁站于2002年2月8日对外开放,并与樟宜机场支线一同于同月27日正式启用。自樟宜机场地铁站启用以来,由于大多数巴士线路仍继续运作,对樟宜机场与各航空公司的新加坡员工,以及并非居住于东西线沿线的旅客而言,巴士服务仍是较受欢迎、廉价且直接的交通工具,因此樟宜机场地铁站的客量一直保持中等水平。此外,由于并非所有的地铁列车均设有行李架,许多乘坐飞机的旅客仍继续乘坐出租车或私人交通工具来往机场。然而,出租车司机则称樟宜机场地铁站使他们的收入下降了20%,而截至2002年3月,每天约有20,500名通勤者使用樟宜机场地铁站。

2016年7月,时任新加坡交通部部长许文远宣布政府正考虑将汤申-东海岸线延长到樟宜机场5号航站楼,以提供更直接来往樟宜机场与市中心的交通连接。2019年5月25日,陆路交通管理局宣布在汤申-东海岸线自双溪勿洛地铁站延长到樟宜机场5号航站楼后,樟宜机场支线将划入汤申-东海岸线。

2002年7月24日,樟宜机场地铁站中庭的玻璃幕墙碎裂。中庭一带迅速封闭,惟地铁列车服务不受影响。2003年9月24日,一名男子因樟宜机场地铁站在自离境大厅堕下五层楼而死。2020年1月17日,SMRT集团称其于晨早检查工作中在樟宜机场地铁站的路轨交叉处发现裂缝。地铁列车须改道至同一站台上下客,并且在接近受影响的路轨交叉处时须以较慢的速度行驶。

樟宜机场地铁站现有东西线樟宜机场支线提供来往该站与丹那美拉地铁站与穿梭列车服务。樟宜机场地铁站于2002年2月8日对外开放后,初期有来往该站与文礼地铁站的贯通运营服务,惟后来因客量低下而于2003年7月22日起停止服务,并改为来往该站与丹那美拉地铁站与穿梭列车服务。自樟宜机场地铁站至丹那美拉地铁站的首班车在星期一至六于05:31开出,而在星期日及法定假日于05:59开出,至于末班车则于翌日00:06开出。自丹那美拉地铁站至樟宜机场地铁站的首班车在星期一至六于05:20开出,而在星期日及法定假日于05:47开出,至于末班车则于23:50开出。列车班距在高峰时段约为7至9分钟一班,而在平峰时间则为12分钟一班。

樟宜机场地铁站的编号原为“EW29”,后于2003年6月20日改为“CG2”。2040年,樟宜机场支线将划入汤申-东海岸线的机场延线,而在樟宜机场支线上的樟宜机场地铁站亦将成为汤申-东海岸线的地铁站。

樟宜机场地铁站的设计中融入了不同的元素,使之更具美感。樟宜机场地铁站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内部空间宽敞,岛式站台上方有一条150米(490英尺)长的连通桥。该连通桥连接樟宜机场2号及3号航站楼,除了有灯光照明外,也附设电动步道。澳大利亚工程公司迈进外墙工程设计(Meinhardt Facades)则负责玻璃幕墙与中庭内两个在站体两端旁、靠近樟宜机场2号及3号航站楼的抗拉结构(英语:Tensile structure)的结构设计工程,而奥雅纳也有参与到其中工程设计。2011年,樟宜机场地铁站被BootsnAll评为全球15个最美丽的地铁站中的第10名。

相关

  • 二尖瓣二尖瓣(拉丁语:valva bicuspidalis;英语:bicuspid valve),又称僧帽瓣(拉丁语:valva mitralis;英语:mitral valve),或左房室瓣(拉丁语:valva atrioventricularis sinistr;英语:left atriovent
  • 甲烷生成产甲烷作用,又称甲烷生成,指合成甲烷是微生物代谢的重要的和广泛的形式。可以生成甲烷的微生物称作产甲烷菌(英语:Methanogen)。这些微生物都属于原核生物中的古菌域,这是在系统发
  • 埃里克·迈耶埃里克·迈耶(英语:Eric A. Meyer)是美国网页设计顾问和作家。他以代表网页标准的倡导工作而闻名,最著名的是层叠样式表(CSS),这是一种管理HTML如何显示的技术。迈耶已经撰写了一些
  • 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2019年太平洋飓风季是每年一度全球热带气旋产生周期的一部分。东太平洋飓风季从2019年5月15日开始;而中太平洋飓风季从2019年6月开始。本条目的范围仅局限于赤道以北及国际换
  • 霍华德·齐默尔曼霍华德·艾略特·齐默尔曼(英语:Howard Elliot Zimmerman,1926年7月5日-2012年2月12日),化学家,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化学教授。他于1980年入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1986年荣
  • 屋良朝助屋良朝助(1952年1月14日-),冲绳县政治运动家、衣料品加工印刷会社代表。他是琉球独立运动重要人物,为现任嘉利吉俱乐部党首。为第二尚氏王朝王室分支向氏屋良家成员,出生美国治下
  • 普朗克月谷普朗克月谷(Vallis Planck)是月球背面一条修长的直线型月谷,它径直朝向巨大的薛定谔盆地,并极可能产生于它形成时的撞击,该月谷的月面座标为南纬58.4°、东经126.1°,长度约451
  • 加拉·登贝莱加拉·登贝莱(Garra Dembélé,1986年2月21日-),是一名出生在法国的马里足球运动员,司职前锋,现在由弗赖堡租借到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球队武汉卓尔。登贝莱出生在法国热讷维耶,先后在克
  • 埃伊尔·丹尼尔森埃伊尔·丹尼尔森(挪威语:Egil Danielsen,1933年11月9日-2019年7月29日),挪威男子田径运动员,主攻标枪。他曾代表挪威参加1956年和196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获得一枚金牌。
  • 加速主义加速主义(Accelerationism)是一种政治与社会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或历史上某种技术相关的社会进程应该被加速以产生巨大社会变革。当代的加速主义哲学以德勒兹和伽塔利的理论为起点,旨在强化加速去领域化(英语:Deterritorialization)的力量,以克服阻碍深远社会变革可能性的对抗趋势。加速主义也可能指更广泛的支持资本主义的深化的观点,这些论点认为这将加速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倾向,并最终导致其崩溃。加速论者的理论分为相互矛盾的左右派系。“左翼加速主义”(L/Acc)试图将“技术演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