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朴异构酶

✍ dations ◷ 2025-10-30 02:14:27 #拓朴异构酶
拓扑异构酶(英语:Topoisomerase;type I:EC 5.99.1.2,type II:EC 5.99.1.3)是一种异构酶,能使DNA长链断裂与接合。专门参与DNA拓扑构形(DNA topology)改变的过程,最早的发现者是出身台湾的生化学家王倬。DNA在结构上主要有三种拓扑构型的变化:超螺旋(supercoiling)、纽结(knotting)与连锁(catenation)。能够使DNA在不进行DNA复制与转录的时候,尽量维持其紧密性。反之在转录或复制过程中,这些拓扑构型将会阻碍反应。由于DNA一般是以双螺旋形式存在,因此较难将这些长链分开。但为了要让某些酵素能够参与转录作用或DNA复制,必须先由螺旋酶将两股DNA分离。在复制完成之后,两股环状DNA会产生拓扑学相连(形状上联成一体,但实际上没有化学键相接)的现象,或称纽结。当特定的DNA环以不同程度的扭转形式存在时,称为拓扑异构物,除非打断DNA链,否则无法经由任何方式相互转变。而拓扑异构酶就是负责催化并引导一些化学反应,以使DNA的纽结状态得以解除。此外当病毒DNA插入染色体时,或是在其他型态的重组现象中,也可能会有拓扑异构酶的参与。拓扑异构酶可依据其作用方式,而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型拓扑异构酶(Type I topoisomerase):该类型与DNA转录及翻译有关。可将一条DNA双股螺旋完全包覆,并以破坏磷酸双酯键的方式切断其中一股DNA,使其产生一个小缺口,此时另一股完整的DNA将会穿过此缺口,之后通道重新黏合。属于这类型的有拓扑异构酶I(topoisomerase I)与拓扑异构酶III(topoisomerase III)等。第二型拓扑异构酶(Type II topoisomerase):该类型与DNA复制有关。可将一条DNA双股螺旋上的两股DNA皆切断,产生缺口,使另一条双股螺旋能够穿过此缺口,之后再将通道重新黏合。属于这类型的有拓扑异构酶IIα与拓扑异构酶IIβ等。两种类型皆可改变DNA的环绕数。许多药物经由干扰拓扑异构酶以产生疗效。例如广效氟化奎林酮类(fluoroquinolone)抗生素能够破坏细菌第二型拓扑异构酶的机能。另外还有一些化学治疗药物能干扰癌细胞的拓扑异构酶作用,进而抑制细胞生长,或使细胞死亡:

相关

  • 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是空气由鼻或口到肺的肺气泡之间的通道,而分支下层不再包含软骨或腺体。小支气管是支气管的分支。小支气管具有微丝血管。Template:Lower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
  •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简称K-Pg事件、K-Pg灭绝),旧称为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简称K-T事件、K-T灭绝),俗称恐龙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上的第五次以及最后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也是
  • C05AAA·B·C·D·G·H·QI·J·L·M·N·P·R·S·VATC代码C05(血管保护药)是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的一个药物分组,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合中心(The WHO Collabor
  • 中文古典典籍中文古典典籍是指中国及其他汉字文化圈地区(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地)古代的汉文典籍,主要是指经过历史的淘汰选择,被人们所公认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深
  • 心肺运动测试心脏压力测试(英语:Cardiac stress test)也称为心脏诊断测试(英语:Cardiac diagnostic test)或心肺运动测试(英语: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是有关心脏病学的测试,是在受控的临
  • 西蒙西蒙(英语:Simon)是一个西方名字,源于西缅,可以指:
  • 食物盲从现象食物盲从现象(fad diets)指某些与食物有关的健康(包括节食减肥)资讯,在未受科学证实之下,借由似是而非的伪科学论点在社会中快速传播,有时夹杂玄学宗教论点,导致大量民众盲目跟
  • 经前综合症经前综合症(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有时被称为经前紧张症(PMT),是在女性月经来潮之前一至二周出现的生理及心理相关症状。症状的程度因人和时间而异,约在月经出现时结束 。常见
  • 移液器移液器(英语:pipette, pipet, pipettor 或 chemical dropper),又称“定量吸管”、“移液管”、“吸量管”,港台口语上常以英语名称来称呼。是一种实验室器材,专门用来量测液体体积
  • 内共生假说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