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兵制
✍ dations ◷ 2025-04-25 08:24:20 #世兵制
世兵制为魏晋南北朝通行的一种强制部分国民世代当兵的制度,世兵制亦称为军户制或士家制。创立于三国时期,盛于西晋,在东晋南朝时逐渐衰弱,北朝后期,世兵制逐渐为府兵制所取代。所谓的世兵制,意旨将士兵全家从普通百姓身份中抽取出来,且担任士兵的人终身为兵。世兵制的士兵会被强制脱离民籍,改为军籍,其家人也需改为军籍,若士兵死亡,其妻子家产皆会分配至士家。春秋初期可被视为世兵制的萌芽期,齐国管仲要求士农阶级的人,平时务农习武,战争时出兵打仗,而国家会赠与这些人土地做为俸禄。三国时期战争量较大,士兵需求日增,但土地非荒废,便是被地主大量兼并。如此的情况下,需有一个募兵制度,来保持固定的兵源和恢复发展生产,三国曹魏变实施了“世兵制”,男丁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不准更改。西晋时期延续了三国曹魏的世兵制,并加以完善。西晋武帝伐吴时,除了17岁以上的男丁为士兵,12、13岁或15、16岁的男丁,有时也会被强制入伍,有时甚至发奴为兵,以补世兵之不足。东晋时期由于长时间的内战,导致军役劳役负担庞大,世兵大量逃亡,世兵制便开始走向衰亡。北魏基本上实施世兵制,原先多以鲜卑部族兵为编入军户的主要来源,但随着鲜卑族日益加深的封建化,归附的士兵,甚至叛逃者、罪人及其家属被强制编入军户,军户的社会地位因此日趋下降,军户要免除军籍为民,必须经皇帝诏书允许。元朝,凡是列为军籍的家户就是军户,世代服兵役。军户的家人、财产皆注明在军籍中,并加盖官印,没有“还为民户”的命令便不得更改。在明朝,则是沿用元朝的军民分籍制(世兵制的另一种称呼),军户由卫所分别管理,并随营屯戍。清朝,鸦片战争爆发后,八旗、绿营兵制败坏,招寡士兵不再世袭,中国历史上辗转实行的世兵制(军户制)也走到了尽头。世兵制是三国时期的一大创造,是在天下残破、户又锐减、征募都难以规模实行的困难条件下诞生的新制度。士家当兵是世袭职业,作战经验丰富,作战技能提高,有较强的战斗力。世兵制通过以众将部曲的家属为人质,加强了对众将的控制,抑制了军中豪强拥兵割据的倾向,保证了军队的集中统一,对于结束群雄割据、形成三国鼎立和全国统一,起了一定作用。但世兵制逐渐全面边缘化,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失去了应该有的合理定位,世兵制在接下来的漫长帝制社会中不但没有随着朝代更替而有过多的改变,还从法规制度层面变得更加系统和规范。因此,世兵制军人地位实现机制,是造成我国传统社会中军人相对地位较低、生活穷困的重要制度渊源。http://www.twwiki.com/wiki/%E4%B8%96%E5%85%B5%E5%88%B6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170361.aspx
相关
- 单氟磷酸钠单氟磷酸钠,化学式Na2PO3F,缩写MFP。单氟磷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饱和水溶液在25°C时含单氟磷酸钠42%。可从0°C水溶液中获得单氟磷酸钠十水合物,结晶水若用加热方式除去,则导致水
- 地瓜叶番薯叶或称地瓜叶、甘薯叶,是旋花科番薯属植物番薯的叶,可作为蔬菜食用。早年种植番薯的农民为求物尽其用,割下番薯叶后多半将它煮熟。亦有农民只摘取嫩叶部分炒熟吃,或加入蒜末
- 纽约书评(2011)《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缩写为NYRB)是一本在美国纽约市发行的半月刊(确切地说是每年二十期,学期段每月两期,寒暑假每月一期,显然是为了配合高校师生的生
- 梅雨梅雨,又称黄梅天,指春夏之交冷热空气交锋而成之锋面雨,即每年5月至6月之间中国大陆南方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四川盆地东部)和江淮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和韩国南部等地持续
- 电子亲和力在一般化学与原子物理学中,电子亲合能(或电子亲和势、电子亲和力,electron affinity,Eea)的定义是,将使一个电子脱离一个气态的离子或分子所需耗费,或是释出的能量。在固体物理学之
- 国光客运中华民国(台湾)国光汽车客运股份有限公司(英语:Kuo-Kuang Motor Transportation Company Ltd.),简称国光客运或国光,是台湾的民营公路客运业者,公司前身为公营事业台湾汽车客运公司(
- 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文(或称圣书字,圣书体,神碑体),是古代埃及的正式书写体系,它由表音字母,表意文字共同构成,并被分为音节。它拥有1000多个单独的文字图形。圣书字有三种字体,其中碑铭体(圣书体)被视
- 观光景点台湾观光景点列表列出具有知名度的台湾观光旅游景点:以下“旅游小镇”为中华民国观光局于2012年举办的“台湾旅游小镇网络票选活动”获选前10名者:
- 铁氧化物铁氧化物、碱式氧化铁和铁氢氧化物是一类性质类似的化合物,目前已知有16种。
- 黎须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第一代黎塞留公爵(也译李希留、利希留,法语:Armand Jean du Plessis, cardinal-duc de Richelieu et duc de Fronsac,法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