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蓝卡斯撞击事件

✍ dations ◷ 2025-05-18 22:59:58 #砷,撞击事件,陨石,2007年科学

卡蓝卡斯撞击事件(Carancas impact event)是指2007年9月15日一个球粒陨石落在秘鲁卡蓝卡斯附近一个邻近玻利维亚边境和的的喀喀湖边村庄的事件。该次撞击产生了撞击坑并且使周围地表变形。一位当地官员 Marco Limache 说这次撞击事件使“沸腾的水从撞击坑喷出,并且可在撞击坑周围找到陨石碎片和灰烬”;同时恶臭的毒性气体也从该撞击坑喷出。

在撞击发生后,曾接近该撞击坑的村民都得到了不明原因且有许多种症状的疾病。撞击两天后秘鲁的科学家发表声明确定是一次陨石撞击事件,但蔓延甚广的疾病被认为是因为地球物理的因素引起,而非天体。但并无更进一步资讯显示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疾病。该地地下水已知含有砷,因此该次撞击事件被认为是陨石撞击时的高温让含砷的地下水蒸发造成人吸入后砷中毒。

在当地时间2007年9月15日11:45(16:45 GMT),一个球粒陨石坠落在秘鲁普诺大区接近卡蓝卡斯邻近玻利维亚边境和的的喀喀湖边的一个小村落(见本条目右上方地图)。该次撞击产生了一个深度超过4.5米,宽度约13米的撞击坑;且该撞击坑周围可看到明显地表变形。一位当地官员 Marco Limache 说这次撞击事件使“沸腾的水从撞击坑喷出,并且可在撞击坑周围找到陨石碎片和灰烬”;同时恶臭的毒性气体也从该撞击坑喷出。该撞击坑的大小约为13.80X13.30米,其东西走向的直径最大。当地人观察到造成该撞击事件的火球相当明亮且有大量烟尘,而观测到时该火球高度只有约1000米。该物体的运动方向是 N030E。撞击时产生的强大爆炸将距离撞击点1公里远的地方卫生中心窗户玻璃震破。撞击地点产生的烟雾持续了数分钟,并且该撞击坑内可看到沸腾的水。

在撞击后不久,超过六百名曾到过撞击地点的当地居民因为不明原因而身体不适,症状包含真皮受伤、恶心、头疼、腹泻和呕吐。9月20日秘鲁科学家确认这是一次陨石撞击事件,但无法进一步确认是什么原因造成民众身体不适。撞击坑专家则指出这是一次不寻常撞击事件,并估计撞击的陨石再破碎前直径至少有三米。当地地下水在撞击前就已知道含有砷,因此民众的疾病被认为是因为吸入撞击后产生的含砷水蒸气造成砷中毒。但更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当地地下水的砷含量和供应当地民众水源的砷含量并无差异,因此有报告认为其实是陨石中大量存在的含硫矿物陨硫铁(Troilite,磁黄铁矿的变种)蒸气造成,这种矿物在撞击时产生的相对低温和高压环境时容易融化。

根据芝加哥大学太阳系化学家拉里·格罗斯曼的说法,从该陨石在空中造成的强光和爆炸可发现该陨石包含来自外太空的物质。

而该撞击产生的巨大声音和爆炸威力更让秘鲁人误以为邻国智利发动攻击。

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三位地质学家于同年9月20日公布了相关报告。天文物理学家荷西·石冢(José Ishitsuka)确认这是一次陨石撞击。

同年9月20日,玻利维亚拉巴斯市立圣安德烈大学地质系的 X-Ray 实验室公开了在撞击地点取样的一小块物质检验报告。该实验室检验到了陨石中会存在的铁、钴、镍和痕量铱。而该陨石成分中定量却不和岩石相容的硅、铝、钾、钙、镁和硫则在地球表面被发现。

秘鲁的矿业、地质及冶金协会 (, INGEMMET) 于9月21日对内部公开了卡蓝卡斯撞击事件报告,但对一般大众公开的声明则晚了一星期。研究人员从撞击坑区域取得的物质发现是球粒陨石物质,并有以下矿物:40%的辉石(1)、20%的橄榄石、10%的长石、10%的辉石(2)、15%的锥纹石、5%的陨硫铁、以及痕量的铬铁矿和自然铜。锥纹石在自然中只存在于陨石。

根据亚利桑那大学团队所提出,陨石学会认可的分类方式中,卡蓝卡斯陨石是一个普通球粒陨石,属于角砾岩H球粒陨石,在岩石学分类中属于第4至第5型 (H4-5)。该流星体在最终坠落地球之前曾经历过多次撞击。更进一步研究结果则要再由NASA、英国和日本科学家研究后的相关新闻报导得知。

在撞击之后,当地村落许多居民前往撞击地点一探究竟,不久后接近撞击坑的村民即有 100 到 200 人表示身体不适。第一批前往调查的警察也感觉身体不适。自9月15日起感觉身体不适的人数增加,必须要另派医生建立辅助卡蓝卡斯卫生中心的辅助医疗站 。接受治疗的患者症状是真皮受伤、恶心、头痛、腹泻和呕吐,当地并有家畜死亡的报告。当地政府为了避免疾病扩大,决定停止饮用撞击地点附近可能遭污染水源的水,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撞击后四天大多数当地居民表示身体已康复。

该撞击事件详细报告中提到了撞击时产生的热能使泥泞的撞击坑内的水沸腾十分钟等细节,更成为专家们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撞击地点海拔高于 3800 米,该陨石并未像一般陨石一样进入地球密度较高的低层大气造成减速的过程,造成如此体积和质量的陨石撞击地球时的动能可能不寻常地高,这是因为在撞击前陨石外部会因为热能造成烧蚀。后来确定该陨石内有大量的铁和与铁性质相似的铁磁性物质,使陨石进入大气层时能保留较多热能。

相对于其他国际媒体的报导,秘鲁卫生官员对于此事件冷处理。普诺大区的地方卫生中心主任 Jorge López Tejada 否认当地曾发生任何严重的紧急医疗状况。但有一组于9月18日抵达的非官方医疗团队报告,在撞击坑中散发的异味气体造成当地的紧急医疗状况。先前 Tejada 曾表示当地官员感觉晕眩、恶心、更有人因此呕吐。

9月19日,秘鲁的国家通讯社 Andina 报导生病的村民都已有一定程度的康复。López Tejada 表示当地村民正在康复中,没有发生任何紧急状况,患病的 200 人其症状各不相同。政府官员也要求一般民众躲开“从天而降的发光物体”。

科学家一开始的判断把辐射从致病的可能原因中排除。秘鲁国家核能研究所的兰恩·拉米雷斯(Renan Ramirez)表示,这可能是因为硫、砷等有毒物质在撞击时的高温下气化造成。一些不具名的消息来源在这事件发生后表示这确实是一次陨石撞击事件。稍后在9月18日,一位秘鲁火山学家指出这次撞击事件是一个球粒陨石造成。

一些报告则初步怀疑这些疾病可能是心理影响生理造成。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搜寻计划主持人唐·姚曼斯(Don Yeomans)则表示,这更可能是发生在撞击点的下层,而非上层。让前往研究撞击坑的人身体不是的有毒气体显示了这更可能是热液活动,例如当地的气体爆炸,因为陨石本身并不会散发有毒气体。

9月21日有更多的证据让人相信是砷中毒。秘鲁矿业、地质及冶金协会的路易萨·马塞多(Luisa Macedo)表示,气体是因为陨石高温表面和含砷的地下水交互作用引起。在秘鲁南部地区,地下水中含砷并非罕见。秘鲁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荷西·石冢则表示,如果该陨石因为和大气层摩擦,在炽热、高温状态下和地下水反应确实可以产生大量气体,但是撞击地球表面的流星大多在低温状态,使得卡蓝卡斯撞击事件相当不寻常。

相关

  • 脂质脂类(英语:Lipid),又称脂质,这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溶剂(醇、醚、氯仿、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由脂肪酸与醇作用脱水缩合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脂类,其中包括脂肪、蜡、类固
  • 反犹太主义反犹太主义是一种意识型态,对于对仇恨犹太人或犹太教的思想与行为的总称。反犹太主义在世界上由来已久,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动机和表现形式。反犹太主义在世界各地有犹
  • 糖苷酶糖苷水解酶(英语:Glycoside hydrolases,又称糖苷酶)是一种专门水解配糖键(glycosidic bond),并产生两个较小的糖分子的酵素,也是自然界中的常见酵素之一。这类蛋白质在人类的产业上
  • 内质网#光面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阿糖醇阿糖醇(英语:Arabitol或阿拉伯糖醇英语:arabinitol)是一种糖醇,可由阿拉伯糖或来苏糖还原而成。一些有机酸可以与D-阿糖醇起反应,可以作为肠道寄生虫如白色念珠菌或其它真菌的检测
  • 厨房厨房,是指用作烹饪及准备食物的房间或房间区域,根据设计和面积的不同,有时也具备用餐、娱乐和待客等功能。一个最基本的厨房,应该拥有烹饪用的炉灶。除此以外,现代社会的厨房通常
  • 邹祗谟邹祇谟(1627年-1670年),字
  • 第五次反法同盟反法同盟:  奥地利英国 西西里  撒丁法国法国从属国:第五次反法同盟(War of the Fifth Coalition),1809年普鲁士、奥地利等国联合第五次反法同盟,奥地利偷袭法国在德国的领土,
  • 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简称JV(Joint Venture),一般定义为由两家公司共同投入资本成立,分别拥有部分股权,并共同分享利润、支出、风险、及对该公司的控制权,与策略联盟不同。策略联盟与公司股权
  • 阿伊努革命论阿伊努革命论是日本新左翼的一个政治思想,也是穷民革命论的一个亚种,以阿伊努人为焦点。1960年代末,全学共斗会议运动的兴起使新左翼运动中的穷民革命论开始抬头。该理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