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应

✍ dations ◷ 2025-04-28 16:40:00 #儒家,中国哲学,思想史,天人关系

天人感应学说是中国汉朝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的一套神学理论,成为当时君主获得统治合法性的一个依据,同时也是儒生集团制衡君主的一个思想工具。

天人感应之说,起源自《洪范》。《洪范》说:“肃,时寒若”,“乂,时旸若”,意思是说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董仲舒在这个理论基础提出“天人感应”之说。

作为非人格、类似宇宙根本法则,天意会具体显示于种种自然现象中:204。董仲舒把“天”人格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能够支配一切的最高主宰,为“百神之大君”。自然界的一切规律,以及人类的人事变化都是“天”所决定的。而人的生理构造,思想、感情、道德品质也是“天”按照自己的特点塑造的,人是为了体现天意被创造出来的。

进一步,董仲舒认为君主是天的代表,受命于天。当天子行王道、施善政时,自然就会表现得风调雨顺,四季分明,一切变化顺畅:204。尤其是当新天子诞生或好天子出现时,天会显现龙凤麒麟等想像中动物等祥瑞来表示嘉许:204。天现祥瑞是在表彰帝王;灾异则是谴责之意,而施政过失是产生灾异之根本原因。当天子背离王道施行恶政时,天就会以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示警,进而予以惩戒:204。中国天人感应说独特于其结合五行思想:204。

一旦出现灾情,如地震或久旱不雨,皇帝必须发表“罪己诏”,自称无才无德,要避殿、减膳、罪己、求言,或赦免罪犯,诏求直言无隐,以补过失。

中国学者萧瀚统计显示,汉朝15位皇帝下过罪己诏:其中汉宣帝下罪己诏8次,汉元帝13次,汉成帝12次。

萧瀚根据《二十五史》进行的统计显示,共有79位皇帝下过罪己诏。例如曹魏黄初二年(221年)六月,发生日蚀,曹丕下诏罪己。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年),闰九月,有大雷。丙申,以雷发非时,下“罪己诏”。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大旱,皇帝命令相关单位祈雨,宰相等高官上表待罪。又召翰林学士党怀英起草“罪己诏”。北宋末年,金兵兵临城下,宋徽宗也发过“罪己诏”:“言路蔽塞,谄谀日闻,佞幸专权,贪官得志。赋税竭生民之财,戍役困军伍之力。多作无益,侈靡成风。”。

胡适认为天人感应此套理论是源自墨家中的“天志论”。

相关

  • 识字率识字率的定义为一个国家当中,十五岁以上的合法“劳动人口”中能读写文字的人的比率,就目前而言,全球平均识字率正在增加当中,但是世界上依然有不少失学的人口。识字率能反映出一
  • 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英语:GISAID Initiative,简称 GISAID),建立于2008年5月,是由全世界一些较权威的医学科学家组建,致力于改善流感数据的共享。共有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
  • 1098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世界无烟草日世界无烟日(英语:World No Tobacco Day,或译世界无烟草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1987年创立的,现在每年的5月31日就是世界无烟日。第一个世界无烟日是1988年4月7日。世界无烟日的意义
  • 网络空间网络空间(英文:, Cyberspace),又译信息空间、赛博空间、电子世界、网络世界等,是哲学和电脑领域中的一个抽象概念,指在电脑以及数字网络里的虚拟现实。“网络空间”一词是控制论(cyb
  • 克里斯蒂安·玻尔克里斯蒂安·哈拉尔德·劳里茨·彼得·埃米尔·玻尔(英语:Christian Harald Lauritz Peter Emil Bohr,1855年–1911年,生于哥本哈根)是一名丹麦医生,且是物理学家兼诺贝尔奖得主尼
  • 辅警辅警全称辅助警察(英文普遍称为Auxiliary Police,英国称为Special Constabulary,美国称为Special Police),是协助正规警察,提供额外警察力量的人员。辅助警察于不同的国家差异非常
  • 廖慧全公务人员保障暨培训委员会主任秘书
  • 贝德福德公爵夫人安娜·罗素安娜·玛丽亚·罗素,贝德福德公爵夫人(英语:Anna Maria Russell, Duchess of Bedford,1783年9月3日-1857年7月3日),旧姓斯坦霍普(英语:Stanhope),是一名英国女贵族。她是维多利亚女王的
  • 托尔卡曼县托尔卡曼县(波斯语:شهرستان ترکمن‎),曾称为托尔卡曼港县(波斯语:شهرستان بندر ترکمن‎)是位于伊朗戈勒斯坦省的一个县。县治是托尔卡曼港。根据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