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莱悖论

✍ dations ◷ 2025-11-25 22:31:15 #阿莱悖论

阿莱悖论(英语:Allais Paradox)是决策论中的一个悖论,由法国经济学家莫里斯·阿莱在1952年提出。阿莱设计出这个悖论,来证明预期效用理论,以及预期效用理论根据的理性选择公理,本身存在逻辑不一致的问题。丹尼尔·卡内曼与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确定性效应,来解释阿莱悖论形成的原因。

1952年,法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里斯·阿莱作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对100人测试所设计的赌局:

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A而不是B。即赌局A的期望值(100万元)虽然小于赌局B的期望值(139万元),但是A的效用值大于B的效用值,即:

然后阿莱使用新赌局对这些人继续进行测试,

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D而非C。即赌局C的期望值(11万元)小于赌局D的期望值(50万元),而且C的效用值也小于D的效用值,即:

而由【2】式得:

【3】与【1】式矛盾,即阿莱悖论。

阿莱悖论的另一种表述是:按照期望效用理论,风险厌恶者应该选择A和C;而风险喜好者应该选择B和D。然而实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A和D。

出现阿莱悖论的原因是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即人在决策时,对结果确定的现象过度重视。

相关

  • 圣徒圣徒本意指圣人的门徒或者圣人思想的追随者,如李东阳《金陵问》:“程夫子,真圣徒。”“圣徒”一词在近代也成为其它宗教的借用译词,也通常指具有特别美德或者修行水平很高的教徒
  • 羁縻地羁縻,《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解释说:“羁,马络头也;縻,牛蚓也”,引申为笼络控制。实行羁縻政策的地区名义上从属朝廷,实际由当地原住民首领自行统治。唐朝对西南、西北等少数民
  • 枕草子清少纳言枕草纸抄(加藤磐斋,1674年) 枕草子春曙抄(北村季吟,1674年以后) 枕草纸旁注(冈西惟中,1681年)《枕草子》(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Makura no Sōshi)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
  • 帆,或称颿、风帆或船帆,是指帆船桅杆上利用风力的布篷。而使用风帆作为动力的船只则称为帆船。帆船可能不止一面船帆,船帆也并非仅仅顺风时才可以推进船只。通过船帆角度的变换
  • 拉特格·扬·希默尔彭宁克拉特格·扬·希默尔彭宁克(英语:Rutger Jan Schimmelpenninck,1761年10月31日-1825年2月15日)尼恩惠斯(Nyenhuis)、佩克丹(Peckedam)和海利坎(Gellicum)领主,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政治家、
  • 超频超频(英语:overclocking)是把一个电子配件的时脉速度提升至高于厂方所定的速度运作,从而提升性能的方法,但此举有可能导致该配件稳定性下降。超频活动多为个人电脑的爱好者所喜爱
  • 胡里奥·特伦西胡里奥·特伦西(西班牙语:Julio Terrazas Sandoval,1936年3月7日-2015年12月9日),是天主教玻利维亚籍司铎级枢机和赎世主会会士(英语:Congregation of the Most Holy Redeemer)。也是
  • 八仙山 (安徽)八仙山是中国安徽省巢湖市境内的一座山峰,被认为是道教洞天福地之一。以其上的巨大洞穴著名。洞中宽30米,深200余米,内部密布石笋和石钟乳,洞外有飞涧。此处相传为吕洞宾、崔子
  • 鲁道夫·柯尼希鲁道夫·柯尼希(Rudolf König)是一位奥地利商人、业余天文学家暨月面学家。1865年8月18日,他出生在维也纳,在莱比锡接受了技术教育,毕业后承继了他父亲的生意。 柯尼希非常热
  • 大卫·阿米蒂奇大卫·阿米蒂奇(英语:David Armitage,1965年-)是一位英国历史学家,主攻国际史和观念史,2004年起任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主要作品有《内战:观念中的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