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唑

✍ dations ◷ 2025-08-07 22:12:20 #五唑
五唑,又称五氮杂茂,是一种芳香性的环状化合物,可以看作环戊二烯中碳原子全部被氮原子取代的产物,环上有一个氮原子与氢原子相连。它的分子式为HN5。它的SMILES结构式是n1nnn1。尽管严格地说它是一种同素环状无机化合物,五唑在历史一直被看作唑类杂环(分别含有一到五个氮原子的五元环状化合物)的最后一个化合物。这一类化合物包括吡咯、咪唑、吡唑、三唑、四唑和五唑。一种看法是五唑是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过渡物质之一。含有五元全氮环的化合物称作五唑衍生物。这一类化合物都是不稳定并且易爆炸的化合物。第一种被合成的五唑衍生物是苯基五唑,苯环的共轭效应大大稳定了五唑环使其能被合成出来。4-(二甲基氨基)苯基五唑是已知最稳定的五唑衍生物之一,尽管温度高于50°C时它就会分解。据了解,给电子基团可以使芳基五唑衍生物变稳定。环状的五唑阳离子(pentazolium)(N5+)不曾被发现,因为它可能具有反芳香性,而开链的五氮阳离子(N5+)是已知的。苯基五唑衍生物的分解过程中,用质谱仪可以检测到五唑阴离子(pentazolate)(N5-)的信号。2003年,有报道称已经在溶液中合成了五唑和五唑阴离子,他们得到了用15N同位素标记的叠氮化合物,但该实验中是否合成了五唑阴离子仍然是有争议的。后来的相关实验以及分解产物的进一步分析证明了五唑的生成。这项实验结论也与高层次的理论化学计算相符合。 然而,五唑在没有配位剂稳定的条件在水溶液中最多只能存在几秒钟。五唑及其衍生物的发现促进了合成全氮盐的尝试,这将是一种太空旅行的有力推进剂。2017年首次报道了室温下稳定存在的五唑阴离子盐的合成。具体操作是在低温(-45 °C)下在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五唑溶液中加入甘氨酸亚铁,然后加入间氯过氧苯甲酸,N5-逐渐释放出来。滤去不溶物和柱层析分离,产物经结晶得到白色固体,为稳定的(N5)6(H3O)3(NH4)4Cl盐。通过五唑化钠和金属盐反应,可以制备相应的五唑盐。中国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胡炳成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出室温下稳定的五唑阴离子盐(全氮阴离子盐),发表于《科学》上,中国媒体在解读此成就的应用前景时宣称“中国造出来威力堪比核武器而没有核污染的‘N2爆弹’”、“用于制造不需核裂变起爆的‘干净’氢弹”、“下一代大爆竹方案”。而该课题组的胡炳成教授表示全氮阴离子盐要做为稳定且可量产的高能引爆物还有较长发展时间要走,但相对于美国研发的链状全氮阳离子盐,阴离子优势是环状稳定性更高,制造过程也不必使用剧毒、腐蚀性大的氢氟酸所以潜在工业化能力更大些,媒体所报的炸后无污染这点确实是特性之一,但必须等到全面实用化的那天。

相关

  • 种系发生现代生物分类群体从它们的 共同祖先遗传分化的图示。进化论介绍(英语:Introduction to evolution) 演化的证据 共同起源 共同起源的证据群体遗传学 · 遗传多样性 突变 · 自
  • 唇裂唇裂与颚裂(英语:Cleft lip and cleft palate),常被合称为唇颚裂,是一系列包含唇裂(CL)、颚裂(CP)、或二者皆有的疾病(CLP)。唇颚裂常包含上颚裂到鼻腔,甚至裂到耳朵都有可能;裂口可能发
  • 肋软骨肋骨(拉丁语Costa,复数Costae,形容词costalis)是胸腔中枝状的骨,背起于脊柱胸部。是肋的组成部分,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一种正常的畸变为叉状肋骨。每条肋由肋骨(Os costale)和肋软
  • Mgsup2+/sup3s22, 8, 2蒸气压第一:737.7 kJ·mol−1 第二:1450.7 kJ·mol−1 第三:7732.7 kJ·mol−1 (主条目:镁的同位素镁(Magnes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它的化学符号是Mg,它的原子序数是12,是
  • 果渣果渣(Pomace)是指植物的果实在经过压榨,以提取其汁液或油份之后,所余下的固态部分,包括有果皮、果肉、果籽、果梗等。常见的水果有:葡萄、橄榄等。一般来说,果渣都没有特别作用,只有
  • 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准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指在农业中能模仿人的某种活动,具备特定生产技
  • 郑厚植郑厚植(1942年8月26日-),籍贯江苏常州,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IT前沿中的量子结构、量子器件及其集
  • 澎湖群岛澎湖群岛,亦称澎湖列岛,是位于台湾海峡上的一组群岛,东距台湾本岛约50公里,西离中国大陆约140公里,由90个大小岛屿组成,总面积约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隶属中华民国台湾省澎湖县管辖
  • 高雄州厅高雄州厅厅舍位在今日高雄市前金区,是日治时期高雄州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座落于爱河畔的新州厅,由山下町迁至前金,1931年(昭和6年)3月20日完工,5月21日启用,外型华美,倒映在爱河河面
  • 大坌坑文化大坌坑文化是台湾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中最早的一层,名称来自大坌坑遗址。该文化的分布地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和附近岛屿一带。从各遗址或研究所得的推测年代不一,大致上约于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