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

✍ dations ◷ 2025-08-27 10:23:24 #独龙族,中国族群

独龙族(Drung:Tvrung vcvng,宽式IPA:/tə³¹ruŋ⁵³ ə³¹tsəŋ⁵³/,音“得戎呃赠”)为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总人口6,930人(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世居地位于高黎贡山以西,担当利卡山以东的独龙江流域的河谷地带,主要分布地区为云南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集中居住地在独龙江乡。独龙族是中国较小的民族,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国大陆地区)中,人数仅多于塔塔尔、赫哲、高山和珞巴,列第五十二大民族。独龙族使用独龙语,没有本民族文字。

独龙族的先民与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古代氐羌原始族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元一统志》“丽江路风俗”条说:“丽江路,蛮有八种,曰磨此、曰白、曰罗落、曰科闷、曰峨昌、曰撬、曰吐蕃、曰卢、参错而居。”“撬”为“俅”字的同声异写,二十世纪五十年以前,俅(撬)族居住地区的河流称为俅江或俅地,贡山西部的独龙江上游则至今仍称俅江,元朝时期俅(撬)族正是居住在俅江流域一带,后来逐渐南移至下游的独龙江流域。清代道光《云南通志》、雍正《云南通志》、乾隆《丽江府志略》等志书中,也都可以找到相互印证的史料,且对独龙族的生产、生活也都作了较为真实的反映。辛亥革命后,独龙河划归菖蒲桶殖边公署统辖,1918年菖蒲桶殖边公署改为菖蒲桶行政委员会公署,1933年又改为贡山设治局,并先后在独龙河设立公安局和区公所。随着“殖边公署”的设立,殖边队的进入,“开宠放雀”政策的推行,仙地的一些汉、白、纳西族商人、手工匠和农民也相继来到贡山,开道路,办学校,兴商旅,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贡山的兴盛发展。1950年4月18日,贡山县政府正式成立,1956年10月1日成立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独龙族旧称“俅人”。独龙族女子年龄到12-13岁时,要纹面(Drung:bvngtuq ru,宽式IPA:/bək⁵⁵tuʔ⁵⁵ ru⁵⁵/),此习俗在1966年之后,逐渐废除。

独龙族习惯一日两餐。早餐以青稞炒面或烧烤洋芋为主;多用玉米、稻米或小米做成的饭作为晚餐,不时也将各种野生植物(野山药、野板栗等)的块根磨成淀粉做成糕饼或粥来食用。再用水漂洗2—3天以去掉苦味,经过日哂后捣成粉后收藏供日后随时食用。当地的树中的植物阿吞和董棕,在长成之后,木质就会变成淀粉。在食用时先将茎咂碎,然后放在用水浸泡,用过滤后得到的淀粉,加入蜂蜜,拌匀后做成甜食。

独龙族保留很多古朴的烹调方法,最常见的是用一种特制石板锅烙熟的石板粑粑。烙制石板粑粑时,多选用阿吞或董棕树淀粉,用鸟蛋和成糊状,然后倒在烧热的石板锅上,随烙随食,别具风味。独龙族日常菜肴有园圃种植的洋芋、豆荚、瓜类,也有采集的竹叶菜、竹笋及各种菌类,食用时通常都是配上野蒜、食盐和辣椒后一锅煮熟而食。冬季独龙族地区的狩猎旺季是冬季,冬天主要的肉食是野牛肉。食用野牛肉时,都先把牛肉煮干,然后微火烘烤,捣成丝状,切成小块或做成肉松,密封在竹筒内随身携带或保存。

独龙江盛产各种鱼类,其鱼皮厚鳞细。独龙族族人多将鱼烤制或煎焙后蘸调料吃,烤制后的鱼常作为下酒的小菜。蜂蛹是独龙族最讲究的菜肴,据说独龙族百岁老人较多与常食蜂蛹有关。一般每个家庭都会有数个火塘,每个子女结婚后便增加一个火塘,做饭各个火塘轮流做饭。

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既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 )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

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通常为期二天或四、五天。年节期间最隆重的祭祀活动是“剽牛祭天”。剽牛时先由年节主持人将牛拴在木桩上,然后由年轻女子在牛背上披盖麻布毯,给牛角是挂珠链,摆好祭品,点燃松明和松树毛(松叶),最后由一名父母双全的青年男子,用锋利的竹矛将牛刺死,然后就地将牛肉切割,当即用大锅煮食。

节日期间所有的独龙族都要以家族为单位,互相问候,共同祝贺。独龙族民间互相邀请的方式十分独特,通常都是用一块木片做为邀请对方的请柬,届时要把木片送到要邀请的客人家,在木片上刻有几道缺口就表示几天后举行宴请仪式。被邀请的客人要携带各种食品以表示答谢。客人进入寨门后,要先与主人共饮一筒酒,然后落座聚餐,并观赏歌舞助兴。入夜后男子在火塘边喝酒念祝词,然后将酒碗抛在广塘上的竹架上,以碗口朝天为吉兆。有的寨子在宴请的第二天,还要举行射猎庆典,并用荞麦面拌蜂蜜捏出各种动物的头,在日出时供奉在屋后的坡地上,然后青壮年射手持弓箭射事先摆好的靶子,最后把用荞面制作的祭品分送给围观的人。

婚宴时独龙族多以杀猪、杀鸡置酒待客。婚后每当妇女生一个孩子,女婿都要送岳父一头牛或一件其他东西如铁锅、一把刀等表示感谢。独龙族性情淳厚,即使路上相逢,也要置酒相待,认为有饭不给客人吃,天黑不留客人住,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凡建屋盖房,婚丧嫁娶,都要主动相助,遇猎物或杀猪宰牛,都要邀请远亲近邻聚餐,并在聚餐结束后主动馈赠礼品。

独龙族族人大多将先人土葬,死后的当天,村里的人及亲戚都要送酒、鸡、粮食等以示哀悼,一般次日送葬,第三天便由死者家属领村人到自家仓库当场开仓煮酒,一起共用。有的还会杀猪待客,以示酬谢村人的关心。届时,家属成员及亲友也送去礼物,这种治丧酒席,通常从下午开始,一直到深夜,酒席中要不断地分给死者一份,同时村中老人也做些食品到死者家送去。

2018年,独龙族全族脱离贫困水平。

相关

  • 鼠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学名:Hymenolepis diminuta)是一种食源性(英语:Foodborne parasites)寄生虫, 属于绦虫纲圆叶目,可引致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这种线虫以昆虫作中间宿主,最终会感
  • 范懋柱范懋柱(约1718年-1788年),字汉衡。清朝藏书家。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海曙区)人,范钦八世孙。早年曾是诸生。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38种,绝大多数未归还。乾
  • 皇家哥本哈根瓷器皇家哥本哈根手绘名瓷,正式名称为皇家瓷器制造厂(丹麦语:Den kongelige Porcelænsfabrik),由丹麦皇太后茱莉安·玛莉于1775年5月1日在哥本哈根创立。标志上的皇冠代表皇家御用,三
  • 马拉卡纳体育场详细的地图马拉卡纳体育场(葡萄牙语:Estádio do Maracanã;或称马拉卡纳球场),正式名称为马里奥·费劳体育场(葡萄牙语:Estádio Jornalista Mário Filho),是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市
  • 沃尔特·李普曼沃尔特·李普曼(英语:Walter Lippmann 1889年9月23日-1974年12月14日),美国作家、记者、政治评论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代表作《公众舆论/舆论学》(Public Opinion)
  • 阿罗悖论在社会选择理论中,阿罗悖论(英语:Arrow Paradox),又称作阿罗不可能定理(英语: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一般可能性定理(General Possibility Theorem),是指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 约翰·弗里德利希·奥韦尔贝克约翰·弗里德利希·奥韦尔贝克(Johann Friedrich Overbeck) (1789年7月4日-1869年)是德国画家,浪漫主义的“拿撒勒运动”成员。奥韦尔贝克出生于德国北方的吕贝克,父亲是一位法学
  • 英联邦运动会奖牌统计本条目显示英联邦运动会至2014年英联邦运动会的奖牌统计。* Won at least one medal at a Commonwealth Youth Games.
  • 李宣龚李宣龚(1876年-1953年),字拔可,号观槿,又号墨巢。福建闽县人。师事陈衍。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举人,曾任湖南桃源知县,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民国后,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三十年多年。又
  • 清华大学校友列表清华大学校友列表列举部分求学或毕业于清华大学,或曾于清华大学任教和就教的著名学者、知名政治军事人物和其他社会知名人士。根据清华大学章程第三十七条,清华校友是在清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