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形石纲

✍ dations ◷ 2025-09-02 22:56:48 #牙形石纲
牙形石(Conodont)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海生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微体骨骼化石。外部形态可分三大类:单锥型、复合型和台型。主要功能为捕捉、切割、研磨、过滤、吞咽食物颗粒。牙形刺内部构造极其复杂,根据组织学研究可把牙形刺划分为三大类:原牙形、副牙形和真牙形。从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的生物分类位置问题争论了140年。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有鱼牙说、虫颚说。80年代后,又有牙索动物说、触手环动物说。1995年,产自苏格兰和南非的化石表明牙形刺是一大类没有骨骼和上下颌的鱼形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无颌类。这类动物体长一般可达5厘米,其中美丽普罗米桑牙形石(英语:Promissum pulchrum)体长可达40厘米,是大型牙形石之一。看起来像长着凸出的大眼睛和一条尾鳍的鳗鱼。每个鱼形动物的头的底部都有许多种牙形刺。牙形石化石的主要化学成分由磷酸钙组成,一般呈琥珀光泽,浅褐黄、灰白色。化石大小一般在0.1~4毫米之间,属微体化石,牙形石的化石在各种沉积岩中分布甚广,灰岩和页岩中最多,白云岩、燧石次之,但是牙形石仅限于海相沉积物,非海相沉积物中至今尚未见到。牙形石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出现,几经盛衰,绝灭于中生代三叠纪末期,其演化历程达3亿年。牙形石在这个期间演化十分迅速,使得它成为标准化石,有效地用于地层的划分和对比。牙形石形体很小,在钻探工程中的少量岩芯和岩屑中同样可以采集到,这是大化石所不及的。所以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尤其是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中,牙形石正日益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

  • 运动医学运动医学(英文:Sports Medicine)为医学的一个分支,为复健医学的一个次专科,范畴为研究体适能、防止及处理与运动及体能锻炼相关的创伤。20世纪后期,运动医学才从医疗卫生中分门别
  • 兹卡热兹卡热(英语:Zika fever),又称作兹卡病毒感染症、寨卡热,是一种由兹卡病毒所引发的疾病 。大部分被感染的个案并无明显症状,但若有症状出现,则与登革热的症状相似 。兹卡热的病人可
  • 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庙(希腊语:Ναός του Δία στην Ολυμπία)是一座位于希腊奥林匹亚的古代希腊神庙,建造于公元前472年至456年间,目的是祭祀天神宙斯。426年被毁,
  • 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又名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undulant fever)、波状热,是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由布鲁氏杆菌属(英语:Brucella)引致。这种细菌可寄宿绵羊、山羊、猪和牛等动物
  • 蝶骨蝶骨(sphenoid bone)为构成颅骨的29块骨骼之一,共一块。当从前方观察时,其形状如同蝴蝶,所以得名。蝶骨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蝶骨分为以下部分:两个蝶甲(英语:Sphe
  • 卡宾卡宾(Carbene),又称碳烯、碳宾,是含二价碳的电中性化合物。卡宾是由一个碳和其他两个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碳上还有两个自由电子。最简单的卡宾是亚甲基卡宾,亚甲基卡宾很不稳
  • 古斯塔夫·基尔霍夫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德语: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年3月12日-1887年10月17日),德国物理学家。在电路、光谱学的基本原理(两个领域中各有根据其名字命名的基尔霍夫定律
  • 威尔森氏症肝豆状核变性(英语: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亦称威尔森氏症(英语:Wilson's Disease),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的体内会积聚铜。典型的症状都跟脑部和肝脏有关,肝脏相关症状有呕
  • 那楚克·巴嘎班迪那楚克·巴嘎班迪(蒙古语:Нацагийн Багабанди,1950年4月22日-)蒙古族,蒙古国扎布汗省雅鲁县(Яруу)人,蒙古国政治家,1997年至2005年任蒙古总统。巴嘎班迪生于扎布
  • MI6英国秘密情报局(英语: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缩写:SIS),通称“军情六处”(英文:Military Intelligence, Section 6,缩写:MI6),是英国对外的情报机构,于1909年成立,负责在海外进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