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新伪蕈甲属

✍ dations ◷ 2025-04-12 10:28:51 #白垩纪动物,史前昆虫,白垩纪昆虫

白垩新伪蕈甲属()为伪蕈甲科下一已灭绝的属级分类元。目前仅知有始祖白垩新伪蕈甲一种。

本属可借由下列特征与其他伪蕈甲科属级进行鉴别:身体小型、双眼毗邻。触角细长,延伸至具翅鞘基部1/3处,每节触角小节明显长大于宽。前胸背板前缘突起,后缘有一明显中叶突(mesal lobe)突起。翅鞘长,上有密集纲毛。足修长。身体梭状小型,全身被覆纲毛。眼睛大且表面粗糙,背面观非常接近,无额楯缝,唇横向。触角丝状,11节,基部可由顶端观得。前基节横向,后基节斜向。前足及中足跗节皆有五节,后足仅有四节。

本属根据形态可分入伪蕈甲科优伪蕈甲亚科,同时拥有优伪蕈甲亚科两个族的特征优伪蕈甲族(Eustrophini)及全伪蕈甲族(Holostrophini)的特征,因此暂时归类于族级未定。

现生所有的优伪蕈甲亚科成员触角较为短,触角小节3-7节短而膨大,然而本属成员的触角细长,触角小节修长,早期优伪蕈甲亚科成员的触角形式可能较现今更多样化。

201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助理教授蔡晨阳,发表了一件未描述过的伪蕈甲科的缅甸琥珀化石物种,命名为始祖白垩新伪蕈甲。并确认其无法归入已描述过的属级分类元,故同时描述此一独立新属。

本属根据其模式种始祖白垩新伪蕈甲的生存年代晚白垩世命名。前缀“Creto-”来自拉丁文“白垩纪”(Cretaceous)一词,“Synstrophus”则来自现生属级分类元新伪蕈甲(西班牙语:Synstrophus)的属名。

相关

  • 保育物种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依《野生动物保育法》 公告之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按照族群数量与保护等级,可分为濒临绝种保育类、珍贵稀有保育类及其他应予保育类之野生动物共三大类,内容函
  • 陈肇昌陈肇昌,字扶升,湖广黄冈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顺治十五年(1658年),登戊戌科进士,官至顺天府府尹。工诗,有《秋蓬诗》、《南湖居士集》。
  • 蒋梦麟蒋梦麟(1886年1月20日-1964年6月19日),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是一位生于浙江余姚的教育家、作家及官员,曾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1919年至1927年)及国立浙江大学
  • 林庚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原籍福建闽侯,生于北京。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在新诗格律化方面用力颇深。他创造的九言新格律诗体被称为“林庚体”
  • 新墨西哥新墨西哥州(纳瓦霍语:Yootó Hahoodzo;英语:New Mexico;西班牙语:Nuevo México),简称新墨州,是美国西南方的一州,它曾是墨西哥的一省。该州有许多西班牙裔的居民,亦有不少的美国原住民
  • 奥托·施特拉塞尔奥托·施特拉塞尔(德语:Otto Strasser;1897年9月10日-1974年8月27日),德国政客、纳粹党员。奥托·施特拉塞尔和他的哥哥格雷戈尔·施特拉塞尔一同属于纳粹党左翼领导人。后来改派
  • 可怕多毛苍蝇可怕多毛苍蝇(学名:)是肯雅一种很罕有的苍蝇。它们最初是在肯雅Okazzi山脉中的一个位点发现,其幼虫则是在蝙蝠的粪石中发现。估计成虫是以蝙蝠身体的分泌物为食物。可怕多毛苍蝇
  • 会话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来说,尤其是在网络领域,会话(session,Microsoft Windows 中文版译作工作阶段)是一种持久网络协议,在用户(或用户代理)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创建关联,从而起到交换数据包
  • 弗兰茨·威廉·容洪弗里德里希·弗兰茨·威廉·容洪(Friedrich Franz Wilhelm Junghuhn,1809年10月26日-1864年4月24日)是德国植物学家。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容洪(Friedrich Junghuhn)为理发师和外
  • 李善邦李善邦(1902年-1980年),地震学家。中国现代地震学的奠基人,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重要开创者。其孙李天立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1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从事医疗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