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号

✍ dations ◷ 2024-12-23 17:40:46 #地号

地号是地籍用语,指土地的编号。地号主要用于不动产登记,由地政单位制订、管理。

与地籍的地号相对,户籍系利用门牌号码作为编号。地号与门牌号之间通常没有规律,需要制作对照表。

土地的编号,法源为《土地法》第40条:“地籍整理以直辖市或县(市)为单位,直辖市或县(市)分区,区内分段,段内分宗,按宗编号。”

因此,完整的地号,形式为“○○市△△区□□段××地号”。有些地区有“小段”的设置,例如台南孔子庙,其地号为“台南市中西区幸段二小段48地号”。

台湾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一种称为“堡、里”的地方自治行政区域。通常数个聚落(称为街、庄、社)形成一堡。堡里与街庄社配合使用,可用来作为指示位置。然而,这套系统并没有明确的空间界线,因此会产生“介于两庄之间的土地,究竟是属于A庄还是B庄”的疑问。

刘铭传接任台湾巡抚后,实施“土地清丈”,并于1886年(光绪12年)在台北、台南成立“清赋总局”统筹规划,是台湾整理地籍之开端。随着清丈进行,各堡里、街庄之间划定较为明确的界线。清丈绘制的《鱼鳞图册》,使用当时的区划制度,以“堡里-街庄”两层区划,加上地号描述土地位置。例如右图为大加蚋堡牛埔庄的图册,每块土地均有编号。而某些街庄,可能会再分成数个“土名”。

进入日治时期后,清丈图册因战乱,多有丧失。为了掌握殖民地,1898年(明治31年)7月17日台湾总督府发布《台湾土地调查规则》,由1900年4月开始,费时五年,于1904年2月完成土地调查事业。

1904年土地调查事业确定了地号(当时称地番)与其界线。日人继承清代“堡里-街庄”的区划制度。日治时期50年,地号维持相当稳定,甚至现今台湾多数地区的地号,多能直接追溯至当年的调查。由于采用了比日本本土的更先进的测量技术,因此至今仍在使用这些100年前制作的地籍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日治时期与当时的日本本土一样,直接将地籍地号作为户籍住址使用,并没有现代的门牌号码系统。

1920年地方制度改正,废除堡里,并将街庄更名大字、土名更名小字,若干地名也有变更。另外,由1916年开始,台南、台中、阿缑(屏东)、台北、基隆、嘉义、新竹等市街,先后实施町名改正。也就是配合城市规划,以新辟的道路为中心,重划为数个“町”(层级等于大字)、下设丁目(层级等于小字),并重编地番。易言之,都市是日治时期地番改变最剧烈的地域。

战后,国民政府引入门牌号码,户籍及日常生活改使用道路与门牌,地号则退居纯粹地籍用途。1952年,台湾省政府颁布《各县市日式地名更改要点》,其中第二点第三项,规定:

“大字”改为“段”,“字”改为“小段”。原表示大字范围之“町”字及表示小字范围之“丁目”二字,一律改换为“段”及“小段”。

此后各县市陆续配合改正。举例而言:台南孔子庙原位于“幸町二丁目48番地”,1953年3月市府公布改换后,更为“幸段二小段48地号”。

另外,也有一部分名称,由于属《要点》第一条中“有伸扬日本国威者、有纪念日人者、显为日式名称者”,而被更名。例如台北市在1953年1月公布地名更改,其中大和町,被更名“抚台段”。

台湾日治时期测绘之地籍原图,原搜藏于总督府,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遭炸毁。战后,以日治时期地籍原图描绘裱装而成之副图办理地籍管理。

由于地籍图使用超过百年,纸张多有伸缩、破损。且因土地分割、地形变迁、边界变动等影响,以及现代要求更精确之比例尺,政府遂开始进行重测。

重测后的地籍,可能会伴随着重编地号、增删地段,因此需要查表才能暸解新旧地号的变动。目前各县市政府均在线上提供“新旧地建号对照”系统,供查询地号改变。

相关

  • 罗曼诺夫王朝罗曼诺夫王朝(俄语:Романовы)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王朝。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逝世后,王朝绝嗣,由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罗曼诺夫王朝取代。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一代
  • 结合能结合能(英语:Binding Energy)是指两个或多个粒子结合成更大的微粒释放的能量,或相应的微粒分解成原来的粒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这两种表述是等价的。比如质子和中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
  • 黑人权力黑人权力是一个政治标语以及协助非洲后裔达到自决的各种相关意识形态的名称。过往被美国的非裔美国人所使用。其主要在1960年代晚期以及1970年代早期,强调种族的骄傲以及黑色
  • 美萩省前江省(越南语:Tỉnh Tiền Giang/.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
  • 尼泊尔国徽目前的尼泊尔国徽是在尼泊尔内战后于2006年12月30日开始采用。图案由上而下包括尼泊尔国旗、珠穆朗玛峰、绿色的丘陵、版图、黄色的平原区、一对互握的手 (象征两性平等)。
  • 矢野良子矢野良子(日语:矢野 良子/やの りょうこ ,1978年12月20日-),日本女子篮球运动员,曾随日本国家队参加了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女子篮球比赛,最终队伍获得第十名。
  • 维纳莫宁维纳莫宁(芬兰语:Väinämöinen),又译作万奈摩宁,是芬兰民间传说的中心人物和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主角。维纳莫宁被描述为一名年老而充满智慧的人,并拥有强大且有魔力的声
  • 真实身份法案真实身份法案(英语:Real ID Act)是美国一项于2005年5月11日生效的国会法案,修订了有关国家安全、身份验证、证件(例如驾驶执照)签发方面的联邦法律条文。该法案强化了进入联邦机构
  • 李蒙 (美国华人)李蒙(英语:Mona Lee Locke),女,美国电视记者,美国政治人物骆家辉的第二任妻子,已离婚。1986年,李蒙在美国加州大学读书期间获得“全美亚裔小姐”称号,此后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大众传播
  • 费鸿年费鸿年(1900年10月29日-1993年5月12日),浙江省海宁县人,中国水产、鱼类及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的开拓者之一,中山大学生物学系的创办者。曾任水产部副总工程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及副所长,中国水产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中国鱼类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名誉理事长,《水产学报》副主编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