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托夫
✍ dations ◷ 2025-04-04 18:18:11 #范托夫
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荷兰语:Jacobus Henricus van 't Hoff,1852年8月30日-1911年3月11日),生于荷兰鹿特丹,逝于德国柏林,荷兰化学家,1901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852年8月30日出生于荷兰鹿特丹。父亲是医学博士,范托夫从小聪明过人。中学时期,对化学实验有浓厚兴趣。经常在放学以后偷偷地溜进学校实验室,做化学实验。1869年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学习工业技术,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受到该校任教的化学家A.C.奥德曼斯和物理学家范德·桑德·巴克胡依仁的重视。1872年,范托夫在莱顿大学毕业,前往巴黎医学院的武兹实验室。1875年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托夫—勒·贝尔模型),即一个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初步解决了物质的旋光性与结构的关系,这项研究结果立刻在化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而且是毁誉参半;有机化学家咸利森努斯教授写信给范霍夫说:“您在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使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您的文章中,不仅看到了说明迄今未弄清楚的事实的极其机智的尝试,而且我也相信,这种尝试在我们这门科学中……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德国莱比锡的赫尔曼·柯尔贝教授则认为:“有一位乌德勒支兽医学院的范托夫博士,对精确的化学研究不感兴趣。在他的《立体化学》中宣告说,他认为最方便的是乘上他从兽医学院租来的飞马,当他勇敢地飞向化学的帕纳萨斯山的顶峰时,他发现,原子是如何自行地在宇宙空间中组合起来的。”不久,阿姆斯特丹大学聘为讲师,1878年升化学教授,曾任化学系主任。1877年,范托夫开始注意研究化学动力学和化学亲合力问题。1884年,出版《化学动力学研究》一书。1885年被选为荷兰皇家科学院成员。1886年范托夫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范托夫定律——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成正比,它的比例常数就是气体状态方程式中的常数R。1887年8月,与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共同创办《物理化学杂志》。1901年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后应邀访问美国、德国。晚年感染肺结核,身体消瘦,仍孜孜不倦于研究,1911年3月1日病逝于德国柏林附近的施特格利茨。1885年,范特霍夫被任命为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其他荣誉包括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1901年),维多利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1903年)和海德堡大学(1908年)的荣誉博士学位。 他于1893年(与Le Bel一起)被授予皇家学会戴维奖章,并于1897年当选为皇家学会(ForMemRS)的外籍院士。他被授予普鲁士科学院的亥姆霍兹奖章(1911年),并被任命为荣誉骑士(1894年)和威廉皇帝学会参议员(1911年)。 范特霍夫成为伦敦英国化学学会,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1892年),美国化学学会(1898年),Borlase化学学会。和巴黎的法国科学院(1905年)的荣誉会员。 在他众多的荣誉中,范特霍夫认为赢得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1901年:范托夫 |
1902年:费歇尔 |
1903年:阿伦尼乌斯 |
1904年:拉姆齐 |
1905年:拜尔 |
1906年:莫瓦桑 |
1907年:比希纳 |
1908年:卢瑟福 |
1909年:奥斯特瓦尔德 |
1910年:瓦拉赫 |
1911年:居里 |
1912年:格林尼亚、萨巴捷 |
1913年:维尔纳 |
1914年:理查兹 |
1915年:维尔施泰特 |
1918年:哈伯 |
1920年:能斯特 |
1921年:索迪 |
1922年:阿斯顿 |
1923年:普雷格尔 |
1925年:席格蒙迪1926年:斯韦德贝里 |
1927年:威兰 |
1928年:温道斯 |
1929年:哈登、奥伊勒-切尔平 |
1930年:费歇尔 |
1931年:博施、贝吉乌斯 |
1932年:朗缪尔 |
1934年:尤里 |
1935年:F·约里奥-居里、I·约里奥-居里 |
1936年:德拜 |
1937年:霍沃思、卡勒 |
1938年:库恩 |
1939年:布特南特、鲁日奇卡 |
1943年:德海韦西 |
1944年:哈恩 |
1945年:维尔塔宁 |
1946年:萨姆纳、诺思罗普、斯坦利 |
1947年:鲁宾逊 |
1948年:蒂塞利乌斯 |
1949年:吉奥克 |
1950年:迪尔斯、阿尔德1951年:麦克米伦、西博格 |
1952年:马丁、辛格 |
1953年:施陶丁格 |
1954年:鲍林 |
1955年:迪维尼奥 |
1956年:欣谢尔伍德、谢苗诺夫 |
1957年:托德 |
1958年:桑格 |
1959年:海罗夫斯基 |
1960年:利比 |
1961年:卡尔文 |
1962年:佩鲁茨、肯德鲁 |
1963年:齐格勒、纳塔 |
1964年:霍奇金 |
1965年:伍德沃德 |
1966年:马利肯 |
1967年:艾根、诺里什、波特 |
1968年:昂萨格 |
1969年:巴顿、哈塞尔 |
1970年:莱洛伊尔 |
1971年:赫茨贝格 |
1972年:安芬森、摩尔、斯坦 |
1973年:菲舍尔、威尔金森 |
1974年:弗洛里 |
1975年:康福思、普雷洛格1976年:利普斯科姆 |
1977年:普里高津 |
1978年:米切尔 |
1979年:布朗、维蒂希 |
1980年:伯格、吉尔伯特、桑格 |
1981年:福井谦一、霍夫曼 |
1982年:克卢格 |
1983年:陶布 |
1984年:梅里菲尔德 |
1985年:豪普特曼、卡尔 |
1986年:赫施巴赫、李远哲、波拉尼 |
1987年:克拉姆、莱恩、佩德森 |
1988年:戴森霍费尔、胡贝尔、米歇尔 |
1989年:奥尔特曼、切赫 |
1990年:科里 |
1991年:恩斯特 |
1992年:马库斯 |
1993年:穆利斯、史密斯 |
1994年:欧拉 |
1995年:克鲁岑、莫利纳、罗兰 |
1996年:柯尔、克罗托、斯莫利 |
1997年:博耶、沃克、斯科 |
1998年:科恩、波普 |
1999年:兹韦勒 |
2000年:黑格、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2001年:诺尔斯、野依良治、夏普莱斯 |
2002年:芬恩、田中耕一、维特里希 |
2003年:阿格雷、麦金农 |
2004年:切哈诺沃、赫什科、罗斯 |
2005年:肖万、格拉布、施罗克 |
2006年:科恩伯格 |
2007年:埃特尔 |
2008年:下村脩、查尔菲、钱永健 |
2009年:约纳特、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 |
2010年:赫克、根岸英一、铃木章 |
2011年:谢赫特曼 |
2012年:莱夫科维茨、科比尔卡 |
2013年:卡普拉斯、列维特、瓦舍尔 |
2014年:贝齐格、赫尔、莫尔纳尔 |
2015年:林达尔、莫德里奇、桑贾尔 |
2016年:索瓦日、斯托达特、费林加 |
2017年:杜博歇、法兰克、亨德森 |
2018年:阿诺德、温特、史密斯 |
2019年:古迪纳夫、惠廷厄姆、吉野彰
相关
- 淋巴腺淋巴结(lymph node)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以往亦称做淋巴腺,但其并没有分泌物质的功能,故称为“腺”并不对),作用类似过滤器,内部蜂窝状的结构聚集了淋巴球,能够将病毒与细菌摧毁,当身体
- 脸部脸(“脸”通“面”、脸又称脸孔、脸庞、颜脸)是人类和动物的多种感觉器官的集合。脸通常位于头部的正面,而且通常只有一个。脸的范围约为额至颔。包括额、眉、睫毛、眼、鼻、耳
- 机鼻鼻锥,亦作头锥或前锥,用来指火箭、导弹或飞机等各种飞行器前端的部分。鼻锥的存在是为了减低空气动力学上因为运动而产生的湍流,减低飞行器在飞行时受到的阻力。鼻锥的设计亦可
- 挪威语挪威语(norsk),中文也称挪威文,是日耳曼语族的一个分支,普遍通用于挪威,也是挪威的官方语言。挪威语与瑞典语和丹麦语十分相似,所以这三种语言的人可以互相沟通。由于丹麦语从十六
-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是中华民国的一个公益性社团法人组织。1998年11月7日成立,旨在提升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英语: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的医疗品质。
- 示波器示波器(英语:oscilloscope)是一种能够显示电压信号动态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够将时变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时间域上的曲线,原来不可见的电气信号,就此转换为在二维平面上直观可见
- Mg镁(原子量:24.3050(6))共有22个同位素,其中有3个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山梨糖醇山梨糖醇(Sorbitol),是一种己六醇,是一种能缓慢代谢的糖醇。山梨糖醇分子式C6H14 O6,与单糖的结构相似,可通过还原葡萄糖上的醛基为羟基来获得。山梨醇最早是从花楸树(学名Sorbus p
- 车臣人100车臣人(车臣语:Нохчий)是北高加索地区众多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在现代,所谓的车臣人有多种划分方法:比如,按照所生活的地域,可分为山地车臣人和平原车臣人或者用组成车
- 巴伦支海巴伦支海(挪威语:Barentshavet、俄语:Баренцево море、英语:Barent Sea),位于挪威与俄罗斯北方,是北冰洋的陆缘海之一。名字取自于在该海域病逝的荷兰航海家威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