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酥

✍ dations ◷ 2025-11-14 23:40:32 #法国食品,德国食品,意大利食品,西班牙食品,葡萄牙食品,上海食品,西方甜食

蝴蝶酥(法语:Palmier)是一款流行于德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犹太人之间的经典西式甜点。人们普遍认为是法国在20世纪早期发明了这款甜点,也有观点认为首次烘焙是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所以这款甜点没有一个确切的起源地。一般认为,蝴蝶酥的发展是基于对果仁蜜饼等类似的中东甜点烘烤方法的一次改变。因其外形,在西方又有“棕榈树叶”、“象耳朵”、“眼镜”等形象的说法。在德国,这一甜点又被称作“Schweineohren”,意为猪耳朵;因其外形似蝴蝶,在汉语中则被称作蝴蝶酥。

蝴蝶酥有很多种类,其中比较常见的为做的比较小的千层酥皮甜点,蝴蝶酥外观为淡黄或焦黄有很多层皱折,有一些外表上有白砂糖,一般制作过程为把千层酥皮擀薄,切成长方形状,刷上蛋液,撒糖和其他配料,随后两边分别向中间折叠,最中间留个空, 两面叠起并切成小条,最后经由烘箱做出来。。蝴蝶酥常被用作早餐食用,在法国可作为正餐吃完后的甜点,脆口香甜奶油味浓厚也很适合下午茶,一般搭配茶或咖啡享用。

在西方国家中,蝴蝶酥可以做出许多不同的开胃菜品种,用料包括有各种奶酪、草药和香料,以及大蒜、西红柿干、香蒜。也可用于其他不同配料的组合。这类蝴蝶酥通常作为开胃菜或配菜,而不是甜点食用。

蝴蝶酥在中国的西式面包房中十分常见,上海是最早接触西式蝴蝶酥并成功将其本土化的中国城市,现已成为上海的经典海派小点心,其中以国际饭店西饼屋和有百年历史的老西餐店德大食品最有名气,国际饭店西饼屋的蝴蝶酥以酥脆和奶味重而广受欢迎,其蝴蝶酥的年销量超过了一千万元人民币。

蝴蝶酥也是老北京历史悠久的传统风味小食,融入了中国文化后非常适合过年时的消遣。其口感松脆香酥,香甜可口,具有浓郁的桂花香味。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如成都、天津、哈尔滨、南京、杭州、昆山、合肥等地都有结合当地特色的蝴蝶酥,在一些明显带有传统中国特色的食店中也会有所售卖,可以说蝴蝶酥是在中国本土化非常成功的一款西点。

由于蝴蝶酥属于高糖、高热量的起酥类甜点,多食宜引发肥胖、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

西班牙马德里售卖中的一款蝴蝶酥

西班牙马略卡地区烘培出的蝴蝶酥

涂有巧克力的蝴蝶酥

一块扯开后的蝴蝶酥

中国上海超市所售的一款蝴蝶酥小食

相关

  • 陶片放逐制陶片放逐制(希腊文:ὄστρακον;英文:Ostracism),又译陶片流放制、陶片放逐法、陶片流放法或贝壳流放法等,是古代雅典城邦的一项政治制度,由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于前510年创立
  • 阿尔多·莫罗阿尔多·莫罗(Aldo Moro,1916年9月23日-1978年5月9日)意大利政治家,1963年至1968年及1974年至1976年两次出任意大利总理,是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任职最长的总理之一,共任职六年
  • 蔡斯盐蔡斯盐(或称作蔡氏盐、Zeise盐)为一黄色、在空气中稳定的配合物,其化学式为K。蔡斯盐的阴离子中包含一个η2 的乙烯配体(哈普托数为2,表示乙烯有二个原子参与配位),是以铂原子为中
  • 杂家杂家是先秦时代学术思想中的九流十家之一。杂家之所以为杂家,是因为杂家不具有原创思想,而以取各家所长,避各家所短见长。杂家以《吕氏春秋》及《淮南子》为代表作。杂家的学者
  • 巫医神医,又称巫医,是透过神明、邪灵、符咒、巫蛊等超自然力量来行医治病的人。巫医起源甚早,《大荒西经》云:“有灵山,巫咸、巫即、巫彭、巫姑……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离骚》
  • 蛇颈龙蛇颈龙属(属名:Plesiosaurus)是种大型的海生爬行动物,属于鳍龙超目,存在于早期的侏罗纪,身长约3到5米。在德国与英国的里阿斯统(Lias)发现了接近完整的骨骸,在西欧地区发现较多。它们
  • 玉树玉树可以指:
  • 4f14 6s2 2, 8, 18, 32, 8, 2蒸气压 3, 2, 1 第一:603.4 kJ·mol−1 第二:1174.8 kJ·mol−1 主条目:镱的同位素 镱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Yb,原子序为70。它属于稀土元素,是镧
  • 甲级战犯甲级战犯,指“破坏和平、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作为领袖、组织者、鼓动者或从犯;策划、执行计划或秘密计划;发动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约之战争。另外两类日本战犯分别为更严重
  • 黑木奈奈 除特别注明外,本文所有时间均以东九区时间(UTC+9)为准。黑木奈奈(1982年11月12日-2015年9月19日)是日本女性新闻播报员,所属经纪公司为cent. Force。毕业于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