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端足类
✍ dations ◷ 2025-04-25 01:17:34 #端足类
端足类(学名:Amphipoda),亦作片脚类,是一个没有甲壳及两侧扁平的目级甲壳类动物。其学名的意思是“不同的足”,是指它们拥有不同的附属肢形态。它们长1-340毫米不等,栖息在所有的水生环境及一些潮湿的陆生环境。当中有7000个物种,其中5500个被分类到钩虾亚目中,其余的则分到余下的二或三个亚目。端足类的身体共分13节,可以分类为头部、胸部及腹部。头部与胸部融合,有两对触角及一对复眼。头上亦有一个口器,不过大部分的口器都是隐藏的。胸部及腹部各有不同,且有不类别的脚。它们一般都是两侧扁平的,且没有甲壳。胸部有八对单肢附足,第一对是辅助口器的,其后四对向前,最后三对向后。鳃位于胸节,循环系统是开放的,拥有心脏,血青蛋白在血淋巴中运送氧至身体组织。触角上有特别的腺来控制吸收及排出盐份。腹部分为两部分:前尾有游泳肢,后尾有尾节及三对腹足,腹足并不会组成尾扇。端足类一般短于10毫米,但最长活生生的端足类可以达28厘米,是生活在太平洋5300米水深处的地方。于大西洋发现的标本重组后就发现长达34厘米,属于Alicella gigantea的。最细小的就只有1毫米长。端足类的大小受到溶氧供应的限制,如在海拔3800米的的的喀喀湖中,端足类就可以生长达22毫米;而在海拔455米的贝加尔湖,其中的端足类就长达90毫米。成熟的雌性有育幼袋,可以带着受精卵,直至幼体孵化为止。雌性的年纪越大就会产更多的卵。卵的死亡率约为25–50%。它们没有幼体阶段,卵会直接孵化出幼生。经过6次脱壳后,它们就达至性成熟。一些物种在脱壳后会吃下自己的壳。卡尔·林奈在其第十版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中描述了两种端足类,不过描述得十分简单且适用于差不多所有端足类。现时约已描述了7000种端足类,分类在3或4个亚目中。钩虾亚目下就包含了多过5500种,包括了所有淡水及陆生物种。英高虫亚目包含了2科约40种,但这类有时被认为是与钩虾亚目相同,而非独立的一个亚目。端足类因其体型细小而很难辨认,往往都需要将之解剖才能确认。生态及环境研究很多都会将它们混为一谈。端足类的分类尚未得到共识,当中以钩虾亚目内的关系产生最多混乱。以下是其中一个建议的分类法:估计端足类源自下石炭纪,但其化石纪录很稀有,至今只有11个物种标本被发现,最远追溯至上始新世。端足类分布在所有水生环境,由淡水至含有两倍盐份的海水也有。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件。大部分钩虾亚目物种都是浅水底栖的。
相关
- 吸收剂量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是借由辐射方式传到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符号为D,定义为D=dE/dM,其SI单位是戈雷(gray,缩写为Gy),一焦耳的辐射能量被一千克的质量吸收为一戈雷,1Gy=1J/kg。当
- 封建制度封建是源自于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作为食邑的制度。在下,大地主或领主能强行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其领地上行使政府职权。而在现代的汉语使用上,“封
- JoystiqJoystiq是一个电子游戏博客,成立于2004年6月。原为Weblogs(英语:Weblogs, Inc.)公司拥有,后属美国在线旗下。其为美国在线的主要电子游戏博客,主要关注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MM
- 自变量自变量(英语:independent variable)和控制变量(英语:controlled variable)主要用于指实验时各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在实验中,由于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需先设定何
- 辅肌动蛋白辅肌动蛋白(英语:Actinin)是一种微丝蛋白。α-辅肌动蛋白1(英语:ACTN1)是骨骼肌细胞中肌动蛋白附着于Z线所必须的,也是其在平滑肌中附于电子致密部分所需。起功能的辅肌动蛋白是反
- 八字胡斯文八字胡斯文(丹麦语:Svend Tveskæg;960年-1014年2月3日),英语中作八字胡斯韦恩(英语:Sweyn Forkbeard),丹麦国王(985年-1014年在位)、英格兰国王(1013年-1014年在位)、挪威国王(1000年-1014年
- 卡洛斯·富恩特斯卡洛斯·富恩特斯·马西亚斯(西班牙语:Carlos Fuentes Macías;西班牙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
- 税率比较世界各地税率是一件很难而且带有主观意念的事情。税法在很多国家都是很复杂的,而且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税收负担对不同群体都是不同的。下面的列表通过一些常用的税种来进
- 大陆坡大陆坡为向海一侧,从大陆架外缘较陡地下降到深海底的斜坡。展布于所有大陆周缘。大陆坡上界水深多在100~200米之间;下界一般渐变,约在1500~3500米水深处,在邻近海沟地带,下延至更深
- 洋鬼子洋鬼子、鬼子是由清末起国人对欧美、日本人等外国人的贬称。“鬼子”一词始见于《世说新语·方正》:“卢志于众坐问陆士衡(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士衡正色曰:‘我父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