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等电点
✍ dations ◷ 2024-11-05 20:26:36 #等电点
等电点是一个分子不携带净电荷或在统计平均值中是电中性时的pH值。被称为两性离子的两性分子同时含有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官能团。整个分子的总电荷则由其周围环境的pH值决定,根据pH值的不同整个分子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其原因是因为这样的分子在不同的pH值环境中可能会吸收或者丧失质子(H+)。在pH值等于等电点时这样的分子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抵消,使得整个分子不带电。表面也会自然地带电荷形成固定层。一般假如决定表面电荷的离子是H+/OH−的话那么表面浸入的液体的pH值也会决定表面的总电荷。在这里等电点也是表面总电荷为零时的pH值。等电点会影响一定pH值下的溶解度。两性分子在水或盐水中在其等电点的溶解度最低,一般会在等电点时从溶液里沉淀出来。生物两性分子如蛋白质即含有酸性的,也含有碱性的官能团。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能是带正电荷的、带负电荷的、中性的或者本身是两性的。它们的电荷加在一起是蛋白质的电荷。pH值小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总电荷是正的,大于等电点时是负的。因此使用等电聚焦的技术可以在聚丙烯酰胺凝胶里根据蛋白质不同的等电点把它们分离开来。等电聚焦也是双向凝胶电泳的第一步。使用该分子的酸度系数可以计算一个只带一个胺基和一个羧基的氨基酸的等电点。像赖氨酸这样带多于两个可电离的官能团的氨基酸所使用的公式是同一个,但是在这里所使用的那两个酸度系数是氨基酸从中性丧失或者赢得电荷的那两个官能团的酸性系数。赖氨酸有一个羧基酸性系数和两个氨基酸性系数,因此一个完全质子化的赖氨酸有两个正电荷。要获得电中性我们必须使赖氨酸两次丧失质子。因此使用侧链和胺基的酸性系数。不过更加精确的计算需要对酸和碱以及计算更深入的知识。电泳凝胶的pH值是由使用的凝胶的缓冲溶液决定的。假如溶液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那么蛋白质就会向阳极运动。假如溶液的pH值低于蛋白质的等电点那么蛋白质就会向阴极运动。假如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的等电点那么该蛋白质就不会运动。对于单个氨基酸来说也是这样的。在材料科学里在许多水处理过程中使用金属氧化物的等电点。这些物质在水里一般认为其表面覆盖了一层表面氢氧基。pH值高于等电点时其表面主要覆盖的是M-O−,在pH值低于等电点时其表面主要覆盖的是M-OH+。根据材料因素如纯度、物相以及物理因素如温度不同这些值可能出入很大。此外要精确地测量等电点很不容易,需要非常仔细和现代化的技术。因此不同来源给出的等电点往往不同。
相关
- 同担子菌亚纲同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es),又称无隔担子菌亚纲,在2001年已经被合并到伞菌纲,在此之前是真菌下属担子菌门的一类,并且也是担子菌门中种类最多的一个亚纲。同担子菌亚纲饱含
- 保姆褓姆,也作保姆、保母,是照顾儿童的人。现代的保姆未必会留宿,不少待儿童的父母下班回家就会离开,把儿童交回父母照顾。从前于大宅里工作的保姆通常是直接向女主人负责。在中华人
- 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法,也称为阿Q精神,是鲁迅所著的《阿Q正传》所批判的一个自我安慰法,这个方法侧面以讽刺的姿态描写了中国人的心态,也有贬义之意。精神胜利法其实是在讽刺当时中国人在精
- 培根弗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Francis Bacon, 1st Viscount St Alban,1561年1月22日-1626年4月9日),著名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法学家、演说家和散文作家,是古典经验
- 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特异有机质,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腐殖质是一种分子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形胶体,动植物残体(如植物组织(枯枝落叶)和
- 工工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四十八个(三划的则为第十九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工部归于部首三划。工部通常是从上、下、左、右方均可为部字,字体主体
- 歌剧歌剧(意大利语:opera,opere为复数形)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是唱出来而不是说出来的戏剧)。 歌剧在17世纪,即1600年前
- 金帐汗国钦察汗国(英语:Golden Horde;蒙古语:Алтан Орд,Altan Ord)(1242年-1502年)又称金帐汗国或大帐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元朝称之为大元钦察术赤兀鲁思,对金帐汗庭称为金斡耳朵,称
- 环带纲环带纲(Clitellata),是环节动物门下的一个纲,在系统演化上为一个单系群,包括蛭(蚂蟥,含水蛭、旱蛭)和寡毛类(如蚯蚓)等。它们的特色是身体上有一节像是“衣领”一样的环带,在生育时会产
- 阿瑟·康普顿阿瑟·霍利·康普顿(英语:Arthur Holly 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物理学家,因发现展示电磁辐射粒子性的康普顿效应而于192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那时的人们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