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霉

✍ dations ◷ 2025-05-19 22:45:04 #动物身上的真菌病,酵母目

白地霉(学名:),是一种真菌,属于人体微生物的一种,在人体的皮肤、痰和粪便有25-30%的样本发生率。它是常见的土壤真菌,在世界各地的土壤中均可分离到此菌。

白地霉是人体疾病地霉病(geotrichosis)的病原菌,也会造成植物储藏性病害,植物寄主包含柑橘、番茄、胡萝卜和其他蔬菜。

白地霉是生产卡芒贝尔干酪、圣内克泰尔乳酪(英语:Saint-Nectaire)、瑞布罗申起司等环状乳酪时使用的菌种之一。此外,白地霉也是viili(一种北欧酸奶产品)所使用的菌种。借由添加白地霉进行发酵,viili具有天鹅绒般的绵密质地,闻名世界。

白地霉属由约翰·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林克在1809年首次提出,用以描述森林中腐烂树叶上的真菌白地霉。后人依据此分类,在地霉属中加入了130多个物种;然而,在漫长的分类过程中,有许多种是被归类错误的。例如,白地霉在早期文献中被错误归类为乳念珠菌。 

是的有性态,但他在早期被认为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直到研究人员以基因序列确认两者为相同物种。 在广义上包括3个 演化支,分别为 , 和 ,且这三者均被认为具有致病性。 目前研究人员可利用18S rRNA(18核糖体RNA)或ITS(内部转录隔离区)的基因序列分类地霉属的不同种。

白地霉的菌落在无性态时是薄、扩散、柔软且白色的状态, 而菌丝颜色则是无色或者浅色。 

白地霉被认为具有营养体亲和的特征,但大多数生理小种为自体受精。 G. candidum的有性态首度发现于波多黎各的土壤样本中。

白地霉的生长速度相当快,只需要5天即可在Sabouraud-glucose洋菜胶培养基上形成一个直径5-6 厘米的菌落。此真菌能生长在各种的柑橘类水果,导致水果酸败腐烂。 

白地霉是常见的土壤真菌,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 奥地利、印度、南非、日本、巴西和秘鲁的土壤中均可分离此菌。 

白地霉可以被用来制作奶酪(wash-rinds与bloomy rind)。将菌种添加到牛奶,食盐水或喷洒于奶酪表面,并将pH值调整为适合增长的范围(4.4-6.7)。 

相关

  • 生物分子生物分子(Biomolecule)是自然存在于生物体中的分子的总称,包括大分子例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和核酸,以及小分子例如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和天然产物。这类材料的更通用的名称
  • CCu有机金属化学中的有机铜化合物,是指含有碳与铜键结的化学键的有机物。有机铜化学是一门描述有机铜化合物相关的物理特性、合成以及反应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它们通常为反应
  • 米歇尔·福柯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米歇尔·福柯(法语: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
  • 阿尔兹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拉丁语:Morbus Alzheimer、德语:Alzheimer-Krankheit、英语:Alzheimer's disease,缩写:AD),俗称早老性痴呆、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病进程缓慢、随着时间不断恶化的神经退化
  • 碘元素4d10 5s2 5p52, 8, 18, 18, 7蒸气压((正交))第一:1008.4 kJ·mol−1 第二:1845.9 kJ·mol−1 第三:3180 kJ·mol主条目:碘的同位素碘(Iodine)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元素符号是I
  • 大亚湾核反应堆微中子实验大亚湾核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是一个建于中国的研究中微子的多国粒子物理合作项目。参加该项目的研究人员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捷克和俄罗斯。实验包括八个反中微子探测器
  • 红糖红糖(英语:Non-Centrifugal Sugar, NCS,有地区称板糖或者红板糖, 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糖,泛指没有经过完全精炼及未经离心分蜜的带蜜蔗糖,与砂糖、冰糖相对。红糖能保持蔗糖的天然焦
  • 深洋蟹总科深洋蟹科(Bythograeidae)是短尾下目下的一个科,其下生物多生活在深海热泉附近。该科是深洋蟹总科(Bythograeoidea)下唯一的科,含六属十四种蟹。 该科与其他蟹的关系尚不明朗。
  • 秋田县第3区秋田县第3区是日本众议院的选区,始于1994年。北海道 13 | 山形县 4 | 静冈县 9 | 岛根县 3 | 大分县 4福井县 3 | 山梨县 3 | 德岛县 3 | 高知县 3 | 佐贺县 3青森县 4 | 岩
  • 安雷利बाप तहसील安雷利为印度古吉拉特邦安雷利县所辖自治市。该市位于古吉拉特邦南缘,临阿拉伯海,属于索拉什特拉(Saurashtra)地区,是一座港口城市;也是安雷利县政府所在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