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西施是一种在台湾特有的职业,主要指穿着性感、清凉,且在路边摊位贩卖槟榔的年轻女性。西施,是古时越国的美人,亦是汉语对美女的代称。
槟榔(学名:, LINN.)即槟榔树的种子,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廿米。“槟榔”一词源于印尼语。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可是近现代大部分都拿来充当提神的食品。
台湾嚼食槟榔的风气非常兴盛,保守估计台湾“红唇族”(嗜嚼槟榔的人)每年花钱买此种俗称“台湾口香糖”的金额超过仟亿台币。庞大的收益,根据行政院农业委员会统计资料,台湾种植槟榔的农户,高达七万户,而槟榔也于1990年代之后,成为台湾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不过,疯狂种植槟榔的结果,对台湾的山坡地水土保持,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台湾人的槟榔食用方式有明显加强槟榔的致癌性。即使弊多于利,今嚼食槟榔仍为台湾极为普遍,且还由蓝领阶级男子的食用人口,扩展到白领阶级,甚至女性。也因为消费产值甚高,贩卖槟榔的小摊,充斥台湾大街小巷,最后因竞争激烈,终于衍生出以女性特征来吸引消费者的“槟榔西施”文化。
一般来说,槟榔西施泛指贩卖槟榔且穿着较为暴露的年轻女性。
台湾的槟榔摊,装饰着明亮的霓虹灯,在台湾西部的南北向纵贯公路和郊区马路上相当常见。其主要的顾客组成为货车司机,他们在长途开车时嚼食槟榔来帮助提神。有店铺为了竞争槟榔所带来的高利润,以及获取顾客们的注意,便聘请了穿着性感的女郎去助销。其后更多同业效法,竞争越演越烈,卖槟榔的女孩们开始穿得越来越少。
1976年,由于谢家三姐妹的槟榔摊设在中潭公路双冬路段上,原本是由三姐妹的母亲在卖槟榔,虽然双冬正处于台中往埔里的交通要冲,来往车水马龙的大量车潮不断,但上门客人是寥寥无几,因此突发奇想地让自己的三位原先在工厂工作的女儿卖槟榔。等于是谢家三姐妹接手母亲的行业,结果生意是出奇地好,不久就在双冬掀起一股风潮,各家槟榔摊也都纷纷请出自家女儿或聘雇年轻女性来卖槟榔,草屯双冬成了槟榔西施的起源地。之后综艺节目上所出现的槟榔姐妹花,例如曹兰与姚黛玮在华视《综艺万花筒》所装扮的槟榔姐妹花,即为模仿此三姐妹所出。
2002年,台湾各地方政府开始禁止穿着过于暴露的槟榔西施,政府机关以行政命令或法律条文加以规范。最先是台北市,然后桃园县。至今,在各大都会如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市区内,槟榔西施绝迹,仅有零星部分分布在郊区或交流道附近,但多已不再像过去穿着暴露。
一些槟榔西施为高中高职辍学学生,而且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大部分由于其教育程度和年龄,因此很难在便利商店找到工作;或是由于槟榔摊的较高薪水,因此选择这个职业。
一些妇女团体对于槟榔西施为改善经济情况而作性感打扮的权利加以辩解,然而这些辩解是具有争议性的。她们指出:国际模特儿、明星、展览会女郎的性感形象并不会被社会认为是不妥当的;社会或法律不去规范模特儿、明星的性感穿着,却只禁止槟榔西施穿得稀少,这政策显然是一种阶级歧视。
另外,一些人批评媒体造成了这些女孩的负面形象,并忽略了更重要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反性剥削团体,例如励馨基金会,对于槟榔西施的自主权感到悲观,因为这些女孩比较像被槟榔摊老板或她们的家人剥削的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