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客冲突

✍ dations ◷ 2025-07-07 13:29:18 #明朝社会,清朝社会,广东历史,广东社会史,本地人,分类械斗

土客冲突专指明清时期,在中国南方的部分地区,本地人与客家人之间的激烈械斗冲突,其最高峰是清朝末年发生在广东的土客械斗。土、客二字,土是指珠三角本地人即广府人,客是指客家人。土客冲突的双方在不同地点均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广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壮族及当地的汉族人,客方为客家等民系。江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江西本地人即江右人,客方为客家人。

土客冲突发生的地点很多,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的许多地方都曾经发生过。土客冲突发生的时间跨越度也很长,从明朝中期到清末均有发生,但绝大多数土客冲突均发生在清末(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十九世纪末)。

土客冲突给当地人民,无论是土方还是客方,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归究其原因,不同研究者的说法都各异,但普遍接受的一点是:土客冲突的本质,在于争夺生存资源;而其极端形式—土客械斗,则是乡村争夺资源的一个极端形式。此外,当时政府的挑动,以及地主土地制度的限制等,也是土客冲突的重要原因。土客冲突自明朝以前就在中国南方不时出现,但都规模不大。

但到了清末,清朝政府为要彻底清算消灭太平军等反清势力。同时,广东沿海等地的人口剧增(各地移民及自然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困苦,生存资源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因为当时政治、经济都非常急剧变动,因此惨烈的土客械斗发生就在这种背景下。其中尤以四邑一带的土客械斗最为惨烈。

由于清廷长期以来的一口通商政策,促使广东经济以及人口快速增长,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因开放五口通商,使得广东位置下降。原来累积的人口由经济动力变成经济压力。最终酝酿而成土客冲突。

其中客家人方面据山为险,扼踞险要位置。加上筑有土楼等高防御设施,使得防御力战斗力并不低。而本地广府则因经济充裕,长期贸易使得广府人占据着巨大资源,并且雇佣了欧洲雇佣军作战。促使双方战斗力平衡。由于客家人在战斗力据有上风,进而引发太平天国起事。而广府人雇佣欧洲雇佣军,也促使英法等欧洲国家扩张其贸易范围,进而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广东多地都发生过土客械斗,其中尤以“四邑地区”的土客械斗,最为惨烈,死伤最为惨重。四邑地区处于广东珠江三角洲西部,原本是本地人世代居住之地,明清年间,来自粤东地区的客家人涌入到四邑地区。在初期,由于涌入人口还不多,生存资源足够需求,一直相安无事,但慢慢随着客家人涌入越来越多,双方开始发生不同规模的冲突。发展到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双方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械斗(注:“土”于此例中指四邑本地广府人)。最后客家人战败,大部分被赶回粤东程乡县(今天换名字成梅县州)和嘉应州一带的原居地。

土客冲突的双方在不同地点均并不完全相同,例如广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壮族及当地的汉族人,客方为客家等民系。江西的土客冲突,土方为江西本地人,客方为客家人。而在四邑地区土客大械斗的双方之一的客家人,其原籍均来自赣南、闽西、粤东、粤北,使用客家话,有着相同的习俗。作为土客冲突的客方,他们处于少数,因此在土客冲突最激烈的几十年间,即清末土客械斗期间,这些移民到外地的人与原籍地的人相互之间有着强烈的民系认同,最终的结果是这些人普遍接受以客家作为民系通用的名字,这也就代表着客家民系的正式形成。

在中国,受政府意识形态的限制,土客冲突从清末到二十世纪末均未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才有《被遗忘的战争》等学术作品问世。

相关

  • 尿素酶脲酶(Urease,EC 3.5.1.5)是一种含镍的寡聚酶,它催化的是尿素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的反应:脲酶存在于细菌、酵母和一些高等植物中。1926年,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得到脲酶的结晶,并用
  • 葛蕾丝范葛蕾丝·艾弗里·范德瓦(英语:Grace Avery VanderWaal,2004年1月15日-),是一名美国创作歌手,年纪轻轻即赢得美国达人秀。她最为人所知的即是她独特的嗓音和总是带在身上的乌克丽丽
  • 国王企鹅国王企鹅(学名:),是企鹅家族中体型第二大的属种,成年国王企鹅高约90厘米,重11至15千克,仅小于皇帝企鹅。全世界,国王企鹅数量约有400万只,被分为两个亚种(和),种群数量仍在继续增加中。
  • 尼古拉斯·勒布朗尼古拉斯·勒布朗(1742年12月6日-1806年1月16日),法国化学家。出生于法国谢尔省的伊瓦莱普雷。父亲是铁厂的一名下级官员,于1751年去世。随后勒布朗就被送往布尔日,原先的家庭密友
  • 雅克·德瑟姆雅克·德瑟姆(法语:Jacques Dessemme,1925年9月16日-2019年3月23日),法国前男子篮球运动员。他曾代表法国国家队参加了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获得第八名。
  • 比干比干(?-?),子姓,殷商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殷商宗室,因封地为“比邑”(今山西汾阳),故称其“比干”,商纣时宰相,文丁之子、纣王的叔父,为三大忠臣之一,《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
  • 新井彬之新井彬之(日语:新井彬之,1934年9月15日-2017年3月7日),兵库县人,日本政治家、日本公明党众议院议员。1957年,毕业于关西大学(日语:関西大学)法学部。后担任神户市议员,1969年,在第32届日
  • 克洛德·约瑟夫·若弗鲁瓦克洛德·约瑟夫·若弗鲁瓦 (法语:Claude Joseph Geoffroy,1685年-1752年)是位法国药剂师与化学家,为法国医师暨化学家的艾蒂安·弗朗索瓦·若弗鲁瓦(法语:Étienne François Geof
  • 阿里·本·侯赛因阿里·本·侯赛因,大英帝国勋章(阿拉伯语:علي بن الحسين بن علي الهاشمي‎ ;1879年-1935年2月13日),哈希姆王朝成员,阿拉伯起义领袖侯赛因·本·阿里之长子,
  • 董嗣昭董嗣昭(?年-1595年),字叔弢,号中条,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董道醇三子。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礼部观政。仅五十日,殁于京师。曾祖父董环,赠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