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蚊属

✍ dations ◷ 2025-09-14 11:09:57 #疟蚊属
见内文疟蚊属(学名:Anopheles),别称按蚊或马拉利亚蚊,是蚊科(Culicidae)下的一属,成虫的特征是翅膀大多数有斑,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其中有30—40种是疟原虫属生物的寄主,会传播疟疾给人类。冈比亚疟蚊(Anopheles gambiae)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因为它是最危险的疟原虫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宿主。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而有一部分的疟蚊也是犬心丝虫症的病原体,犬心丝虫(Dirofilaria immitis)的宿主。其他还包括丝虫科的寄生虫,例如:班氏丝状虫(Wuchereria bancrofti)及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等。蚊科的其他种类,例如斑蚊,也是多种寄生虫的宿主。就像所有的蚊一样,疟蚊是完全变态,必须经过四个阶段:卵、幼虫(孑孓)、蛹及成虫,才能够完成发育。前三个时期居住在水中,为时大约5-14天(随种类而有所不同,温度也有影响)。疟蚊的成虫为多种寄生虫的宿主,且会经由摄食(吸血)的过程将寄生虫传播出去。雌成虫最长可以活一个月左右(在实验室饲养可能更长),但在自然情况下大多只活1-2个星期。雌成虫每次约产下50-200个卵。疟蚊的卵为船形,有浮囊,一个个独立浮在水面上。平面向上,凸面向下。卵完全不能适应干燥环境,故在干燥情况下约2-3日就会提早孵化(通常孵化须2-3周)。疟蚊幼虫的身体可分为具有口刷以摄食的发达头部、大型的胸部及分节的腹部三部分,不具有附肢。与其他的蚊类不同,疟蚊幼虫缺乏呼吸管,因此身体须平行贴于水表。疟蚊幼虫透过位于第八腹节上的气孔呼吸,因此必须不时浮至水面。幼虫大多时以藻类、细菌和其他表层微生物为食,只有在受到干扰的时候才会潜入水中。孑孓既可整个身体急动来游泳,又可用口中的刷状物来推进。幼虫的发育经过四个阶段(蜕期),之后便变态进入蛹期。在每一个蜕期的结尾,幼虫会蜕皮,脱去外骨骼,以提供继续生长的空间。孑孓栖息地的范围甚广,但很多种类还是更喜欢清洁和未受污染的水。疟蚊的孑孓会生活在淡水或咸水的沼泽、红树林、稻田、长满草的沟、小溪、河流及临时的小储水池。很多种类都比较喜欢有植物的栖息地。了解疟蚊的型态、发育与行为能帮助我们找出疟疾是如何透过它传播的。这能帮助我们找出适合的方式来控制疟蚊的数量。影响疟蚊传播疟疾能力的因素包括它对疟原虫的易感性(容易被感染的特性)、它的寿命以及它的摄食特性。如果要控制疟蚊的繁殖,应该要考虑疟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摄食习惯以及成蚊的栖地。大多数分布在热带地区,最主要的分布区是在附属于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地区。本属已知约450种及亚种,分为6个亚属,包括疟蚊亚属(Anopheles)及塞蚊亚属(Cellia)等。以下只列出一部分的种类。

相关

  • 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指相关法律建立的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地质构造及水资源等自然综合体的核心区域。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的各种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确保一区域内的保护对象
  • 去氧孕烯去氧孕烯(英语:Desogestrel;品牌名为“妈富隆”、Cerazette、Mircette等许多品牌销售),是一种口服孕激素药物,用于女性避孕药。它还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症状。该药物可单独使用或与
  • 火星观察者火星观察者号(Mars Observer)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火星探测卫星,任务目标是研究火星的气候及地质,于1992年9月25日发射升空。火星观察者号在预计进入火星轨道的3天前失去
  • Fe(Csub2/subHsub3/subOsub2/sub)sub2/sub&乙酸铁(II)或乙酸亚铁是一种白色或浅棕色固体离子化合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可以形成浅绿色的四水合物。乙酸铁(II)的制备是通过铁屑和乙酸发生反应。一般用于在印染工业
  • 水螅纲见内文水螅纲(学名:Hydrozoa),又名水螅水母纲(学名Hydroidomedusa),是刺胞动物门水螅虫总纲的一个纲,包括一部分水母及水螅类动物。水螅纲动物的分类如下:
  • 有翅亚纲见内文有翅亚纲(学名:Pterygota)为昆虫纲下的一个亚纲阶层。此类的昆虫拥有翅膀,也包含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飞行能力和翅膀的物种。这个亚纲包括昆虫中的大多数物种,至今尚存的仅
  • 昴星团昴宿星团,简称昴星团,又称七姊妹星团,梅西尔星云星团表编号M45,是一个大而明亮的疏散星团,位于金牛座,裸眼就可以轻易的看见,肉眼通常见到有九颗亮星。昴星团的视直径约2°,形成斗状
  • 郭劲宏郭劲宏(英语:George Ching-Hung Kuo),台湾裔病毒学家,1989年与迈克尔·霍顿、朱桂霖(英语:Qui-Lim Choo)和丹尼尔·布拉德利共同发现并成功培养了丙型肝炎病毒。在1970年代,医学界发
  • 施特恩奥托·施特恩(Otto Stern,1888年2月1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裔美国核物理学家及实验物理学家。他发展了核物理研究中的分子束方法并发现了质子磁矩,获得了194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
  • TRACE太阳过渡区与日冕探测器(Transition Region and Coronal Explorer,缩写为TRACE)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英语: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缩写为NASA)于1998年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