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桥寨信仰

✍ dations ◷ 2025-09-06 07:50:07 #羊桥寨信仰
佤族(佤文:Ba Rāog / si viex / Brāog / Vax Ba Rāog / Vāx qux (口语) / Vā (文学语),旧佤文:Praok / Va;中国标准罗马字母:Va)是亚洲的一个跨国民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山地,分属于缅甸与中国。在缅甸境内超过60万人,主要分布于佤邦,也分布于掸邦其他地区。在中国约4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澜沧、孟连、双江、耿马、镇康等县。传统上佤族人信仰万物有灵,现在则多信仰基督教或佛教。有木鼓崇拜。佤族使用佤语,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有巴饶克、佤和阿佤3个方言。中国的佤族原来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一套以巴饶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岩帅语音为标准音的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佤族在2000年前就与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居住在高黎贡山和澜沧江地区。先秦时“百濮”的一支。唐代称“濮子蛮”,宋代称“濮蛮”,明代称“古剌”,清代称“嘎剌”、“哈瓦”,也被记载为“野‘左犭右卡’”。佤族分为两种,一是“卡瓦”(佧佤),保有猎人头的习俗,所以又称为“野佧”;另一是“卡喇”(佧喇),常与邻族(尤其是傣族,旧称“摆夷”)接触,且已经革除猎人头的习惯,又称之为“熟佧”,他们受傣文化的影响而接受了南传上座部佛教信仰。“野佧”依猎头方式又分为两种:“湿头”用杀人的方式取得人头,“干头”则以购买或挖掘坟墓的方式取得人头。他们自称“佤”、“巴饶克”、“阿佤”等,都有“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当地傣族与国外老族、掸族称其为“佧佤”,“佧”在傣语中意为奴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称为佤族。佤族有猎头的习俗,最后一次有记录的猎头在1950年代末。他们本来也生活在景栋,后被孟莱王孙儿征服,成为掸族诏法的奴隶。佤族民族学家赵明生提出了与传统史籍相异的观点,他认为晋朝永昌郡的永寿城不仅是普通县城,而是晋朝时归顺中原政权的佤族地方民族政权,可能是民间传说的佤族古城。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和缅甸的佤邦。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两个纯佤族自治县、三个佤族与其他少数民族联合自治县:

相关

  • 鲍氏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学名:Acinetobacter baumannii,俗称:AB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种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的条件致病菌,不具鞭毛,移动性不高,但生命力极强,可广泛地存在于大自然中。该菌
  • 血液检验项目血液检查(英语:Blood test),是指通过采血以获得受检者的血液,并利用其进行临床检查以获取受检者的健康状况。主要通过医检师进行检验。血液检查主要用于判断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身
  • 2006年东南亚霾害2006年东南亚霾害为印尼苏门答腊多达300处的森林大火随季风飘散,并影响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邻近东南亚国家环境污染灾害,事件在2006年9月中旬开始为传媒报道,10月初转趋严重。而
  • 维京人维京人(古诺斯语:víkingr)是诺尔斯人的一支(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是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侵扰并殖民欧洲沿海和不列颠群岛的探险家,武士,商人和海盗。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
  • 积极治疗积极治疗(英文:Curative care)指的是所罹患的疾病因仍有痊愈(英语:Cure)机会,故而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采取的积极治疗策略。积极治疗与预防性治疗(预防性医疗)及和缓医疗不同。预防性
  • 亲本亲本,指的是生成新个体的生物。而父母、家长、双亲、子女的定义则较广泛,只要是养育孩子成长的人,都可以用此称呼。语出《礼记·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 钢铁条约钢铁条约(德语:Stahlpakt,意大利语:Patto d'Acciaio)是法西斯意大利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5月22日通过的协定。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与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代表
  • Insub2/subOsub3/sub氧化铟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In2O3,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且为铟最稳定的氧化物。块状样品可通过铟(Ⅲ)的氢氧化物、硝酸盐、碳酸盐或硫酸盐的热分解来制备。氧化铟的薄膜可以通
  • 吡喃酮吡喃酮(Pyrone)是吡喃的酮类衍生物,是一类六元的含氧杂环化合物。与吡喃一样,根据环中双键和羰基的位置不同,吡喃酮可以有两个异构体:α-吡喃酮和γ-吡喃酮。吡喃酮的结构广泛存在
  • 半岛半岛,是一种三面环海,一面连陆地的地形,相当小的半岛称为海岬(海角),至于像欧洲、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那样极为巨大的半岛称为大陆延伸。阿拉伯半岛被国际普遍认为是世界最大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