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 dations ◷ 2025-09-11 00:43:29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源于《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均出自这则寓言,被用来比喻和讽刺比喻眼光狭隘且自以为是的人。

《庄子·秋水》一开始讲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秋天黄河涨水,河面陡然变宽,宽到连对岸的牛羊都无法看清。河伯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当其来到入海口看到大海之时,才知道自己何等渺小。北海说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本篇其后又讲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说得是一只青蛙住在一个埳阱 之中,某一天遇到了一只来自东海的巨鳖。青蛙对鳖说:“你看我多快乐啊,出去可以在井边跳来跳去,回来了可以在井里的洞中休息,在水中可以只把头和嘴巴露出来,还可以把脚踩在软软的泥里。那些虾米、螃蟹、蝌蚪哪个能比得上我?我就是这一井之主,多么地快乐!你干嘛不常到井里来看看呢?”那只巨鳖于是想进到井里,可井却小得连脚都放不进去。鳖对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其阔何止千里?其深何止千仞?大禹治水之时十年中有九年洪水,也没有使大海水量增加,商汤之时八年中有七年旱灾,海水也没有减少多少。大海如此不受洪水大旱的影响,这才是住在东海的大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惊呆了,方才知道自己所居之地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庄子》这则寓言本无标题,原文中有“井蛙”、“井之蛙”的字样。后人将其演化为“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的成语。

在庄子稍后的《荀子·正论》中有“坎井之蛙”的说法,写道“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在《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记载,东汉的马援曾对隗嚣说:“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这是将《庄子》这则寓言概括为“井底之蛙”的出处。

《庄子》原文中并没有提到井蛙“观天”的情节,从其“出跳梁乎井干之上”的情节看,井蛙是可以跳出井口而看到整个天空的,只是它从未到过大海,所以眼界狭小。而“坐井观天”一词最早见于唐朝人韩愈的《原道》一文,此文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后来,清代的《说岳全传》附会说北宋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国囚禁于陷阱之中而“坐井观天”, 但这种说法并无历史根据。

后人对井底之蛙的寓言还有进一步改编,例如,该故事以“坐井观天”为标题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学二年级教材,内容由青蛙与鳖的对话改为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也因此这个寓言故事和衍生的两个成语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

相关

  • 马赛大瘟疫马赛大瘟疫(英语:Great Plague of Marseille)是18世纪初腺鼠疫在欧洲最强烈的一次爆发。1720年在法国马赛爆发的腺鼠疫导致市内和周边地区约十万人丧生。但是在瘟疫过后马赛很
  •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瑞典语:Alfred Bernhard Nobel,/noʊˈbɛl/;瑞典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
  • 亨利·柏格亨利·柏格(英语:Henry Bergh,1813年8月29日-1888年3月12日)是美国外交官、动物保护人士,动保团体美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ASPCA)的创立者。亨利·柏格于1813年出生,父亲是名造船工程师
  • 莅临指导莅临指导(朝鲜语:현지지도/現地指導),是指北朝鲜一种经济建设和政治宣传模式,金日成和金正日亲自到集体农庄和工厂现场视察和提供意见。这些指导比较接近政治宣传,表示金氏父子有解
  • 土耳其毯帽土耳其毯帽(希腊语:φέσι,拉丁文转写:fesi,土耳其语:fes)又音译为菲斯帽,是一种直身圆筒形(也有削去尖顶的圆锥形)、通常带有吊穗作为装饰的毯帽。名称来源于其起源地摩洛哥城市非
  • 戚昂戚昂(1434年-?),字时望,浙江金华府金华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成化进士。官至贵州副使。早年出身国子生,浙江乡试第十六名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年),参加乙未科会试,得贡士第一百六十二名。
  • Intel Tick-TockTick-Tock是Intel公司发展微处理器芯片设计制造业务的一种发展战略模式,在2007年正式提出。Intel指出,每一次处理器微架构的更新和每一次芯片制程的更新,它们的时机应该错开,使
  • 梅县地区梅县地区(1949年-1952年称兴梅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已撤销的地区,在广东省东部今属于梅州市。
  • 詹姆斯·霍兰德詹姆斯·霍兰德(James Holland,1989年5月15日-)是澳大利亚的一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司职中场。他现在效力于奥地利足球超级联赛的林茨。他也代表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参加比赛,之前他也曾代表澳大利亚各年龄段青年国家足球队参赛。2008年开始,他开始代表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参赛。
  • 康德义务主义康德义务主义或康德主义(Kantianism)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所提出有关人类道德义务的一套道德理论。康德义务主义时常用于当今的精神哲学、知识论以及伦理学。康德伦理(Kantian Ethics)是属于义务伦理学,注重于责任,而非感情或结果。所有的行为应该遵照某种基础的原则,由此决定每个行为的道德标准。康德伦理创建于康德对于合理性的看法:极限程度的善行以及人类所拥有的理性。由此看法,康德建立了绝对命令来决定一个原则的善恶。透过思想实验来标准化一个原则:透过想像所有的人类都完全地遵守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