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

✍ dations ◷ 2025-11-12 04:54:19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源于《庄子·外篇·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成语“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均出自这则寓言,被用来比喻和讽刺比喻眼光狭隘且自以为是的人。

《庄子·秋水》一开始讲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秋天黄河涨水,河面陡然变宽,宽到连对岸的牛羊都无法看清。河伯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但当其来到入海口看到大海之时,才知道自己何等渺小。北海说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本篇其后又讲述了井蛙的完整故事,说得是一只青蛙住在一个埳阱 之中,某一天遇到了一只来自东海的巨鳖。青蛙对鳖说:“你看我多快乐啊,出去可以在井边跳来跳去,回来了可以在井里的洞中休息,在水中可以只把头和嘴巴露出来,还可以把脚踩在软软的泥里。那些虾米、螃蟹、蝌蚪哪个能比得上我?我就是这一井之主,多么地快乐!你干嘛不常到井里来看看呢?”那只巨鳖于是想进到井里,可井却小得连脚都放不进去。鳖对青蛙说:“你见过大海吗?其阔何止千里?其深何止千仞?大禹治水之时十年中有九年洪水,也没有使大海水量增加,商汤之时八年中有七年旱灾,海水也没有减少多少。大海如此不受洪水大旱的影响,这才是住在东海的大快乐呢。”井里的青蛙听了,惊呆了,方才知道自己所居之地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庄子》这则寓言本无标题,原文中有“井蛙”、“井之蛙”的字样。后人将其演化为“井底之蛙”和“坐井观天”的成语。

在庄子稍后的《荀子·正论》中有“坎井之蛙”的说法,写道“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在《后汉书·马援列传》中记载,东汉的马援曾对隗嚣说:“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这是将《庄子》这则寓言概括为“井底之蛙”的出处。

《庄子》原文中并没有提到井蛙“观天”的情节,从其“出跳梁乎井干之上”的情节看,井蛙是可以跳出井口而看到整个天空的,只是它从未到过大海,所以眼界狭小。而“坐井观天”一词最早见于唐朝人韩愈的《原道》一文,此文写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后来,清代的《说岳全传》附会说北宋靖康之变后徽钦二帝被俘至金国囚禁于陷阱之中而“坐井观天”, 但这种说法并无历史根据。

后人对井底之蛙的寓言还有进一步改编,例如,该故事以“坐井观天”为标题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小学二年级教材,内容由青蛙与鳖的对话改为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也因此这个寓言故事和衍生的两个成语在中国大陆广为人知。

相关

  • 入声韵入声(checked tone、entering tone)是音韵学之概念,包括入声韵及入声调。在一般行文中,此二概念往往都混同、省称为入声。入声韵又称促声韵,是指传承自古代汉语之一类音节结构,其
  • 鹰形总目鹰形总目(学名:Accipitrimorphae)是猛禽的一个演化支,包括:美洲鹫目(学名:Cathartiformes)和鹰形目(学名:Accipitriformes,例如:海雕、鹰、鱼鹰和秘书鸟等日行性猛禽)。不过,这群鸟类也可
  • 休·波利策休·波利策(英语:Hugh Politzer,1949年8月31日-),出生于纽约,美国物理学家,200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年:伦琴 / 1902年:洛伦兹、塞曼 / 1903年:贝克勒、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 /
  • 番长番长(ばんちょう),日语用语,原指日本律令官制的官职之一,在20世纪时、常用于日本不良少年组织对其领导者的称呼,而女性则称为“女番 / スケ番”,团体为小学生以下者称“ガキ大将”(
  • 布坦妮·翁格布坦妮·翁格(英语:Brittany Wenger,1994年-),是首位得到2012年GSF(线上科学竞赛)奖项的美国学生,目前就读于杜克大学。当时她进入科学博览会,创造一个人工“大脑”,透过基础网络的应用
  • 众包群众外包(英语:crowdsourcing)是一种特定的获取资源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个人或组织可以利用大量的网络用户来获取需要的服务和想法。“众包”(crowdsourcing)是在2006年混合群众(cr
  • 太后太后,主要是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在位君主尊封给其母、祖母、前代君王正配甚至是前前代君王正配,或是其他具有相当地位女性的位号。在中国,太后的起源据宋朝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
  • 李绶章李绶章(1941年10月-1988年7月11日),男,江苏江阴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 米凯尔·贝克曼米基尔·贝克曼(丹麦语:Mikkel Beckmann,1983年10月24日-)是一名效力瑞超球会艾夫斯堡的丹麦足球员。他也是2010世界杯国家队成员。以下是贝克曼的职业数据︰
  • 高致嵩高致嵩(1898年8月25日-1937年12月12日),号子晋,广西省梧州府岑溪县归义镇谢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保卫战中与第262旅少将旅长朱赤一同战死于南京城雨花台,殉国后一同被追晋中将军衔。高致嵩早年就读于县立岑溪中学,1920年毕业后任职于谢孟乡甘桐村任小学。1925年7月,高致嵩弃笔从戎考上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随即参与国民革命军东征、北伐等战争,期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中校参谋。1930年调任国民政府警卫军第二师营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