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螯虾
✍ dations ◷ 2025-08-12 03:15:54 #海螯虾
另见内文。螯龙虾科(学名:Nephropidae),又名海螯虾科,有一对非常巨大的钳子,是一种大型海生甲壳类的总称,生物学上属于十足目。螯龙虾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域,大中华地区主要是各种后螯龙虾,由于憩息在至少200米深的海底(大多种类更深),不易俘获也较为罕见;日本、印尼则还可找到锯指螯虾,亦憩息于深海。螯龙虾通常栖息于从海岸到大陆棚边缘的石质、沙质或泥质海床。螯龙虾通常以活的鱼类、贝类、其他甲壳类及海草为食,有时也会吃动物尸体;在圈养环境下,还有可能同类相食。螯龙虾终其一生都会不断进行脱壳。成熟的螯龙虾可能有几乎不再老化的能力,在没有受伤、疾病及被捕捉的情况下有着很长的寿命,有可能超过100年。海螯虾的年纪可根据重量来推算,每一磅(0.454公斤)可换算为7到10岁。金氏记录中捕获的最大螯龙虾重达20.14公斤,全长从尾部到大螯尖端达1.06米,1977年捕获于加拿大新斯科舍外海,是世界上最重的海生甲壳类。2009年1月,一只重达20磅(约9公斤)、名为“乔治”的螯龙虾于美国东北部缅因州坎尼邦克港附近放生,该只虾是在约两周前于加拿大纽芬兰外海被捕。因此推估“乔治”已140岁了。欧洲螯龙虾 Homarus gammarus欧洲螯龙虾 H. gammarus欧洲螯龙虾 H. gammarus美洲螯龙虾 Homarus americanus螯龙虾因为体型与龙虾相近,且二者皆可食用,常被人们误认为是龙虾的一种。而在科学分类上:螯龙虾也是一种著名的西方美食。螯龙虾通常被活生生的煮熟;大部分厨师会将活的海螯虾放进滚水中煮熟或蒸熟,部分先用水产品电击机电死减少其痛苦。2017年在澳洲悉尼,一间海鲜市场餐厅未让虾失去知觉再宰杀,被悉尼Downing Centre法庭指控虐待动物,宣布判处餐厅罚款1500澳元。这是澳州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RSPCA Australia)处理的第一起甲壳类动物虐待案件。螯龙虾也可以用炸、烤、烘等其他方式料理,当做主餐、沙拉或浓汤,或是与蛋黄酱混合做成虾卷。大部分虾肉位于尾部和两支大螯,脚部和躯干也有较少部分的肉可供食用。龙虾肉通常会沾酥油,可以提升甜味。旧金山渔人码头贩卖的“龙虾”(螯龙虾)“龙虾”(螯龙虾)大餐煮熟的螯龙虾Lobster in restaurant, Dubrovnik
相关
- 西北非洲西北非洲约位于北部非洲和西部非洲之间的重垒位置,与西班牙及意大利隔海相望,面积约有六分之一个非洲,当中包含了六个非洲国家,区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马格里布国家都比较贫穷,而
-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法语:L'Organisation des Nations Unies pour l'Alimentation et l'Agriculture,缩写为ONUAA; 英语: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
- 超音波超声波(英语:Ultrasound),是指任何声波或振动,其频率超过人类耳朵可以听到的最高阈值20kHz(千赫)。超声波由于其高频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工业、情报等众多领域。某些动物,如犬
- 诸侯诸侯国,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时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广义上指
- 次磺酸在化学中,次磺酸是一种含氧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基,其通式为RSOH,其中R≠H(若R=H则为硫氧化氢)。次磺酸是一种有机硫含氧酸的第一个成员,其他还包括了亚磺酸(RSO2H)、磺酸(RSO3H)等。与
- 豚草豚草(学名:Ambrosia artemisiifolia),也叫猪草、“艾叶破布草”、瘤果菊,为菊科猪草属下的一个种。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适应力极强,生长旺盛的杂草,株高可达一米。每年7-8月份开花,同
- 阴维脉阴维脉,奇经八脉之一。“维”者系也,阴维脉与六阴脉相联系,维系诸阴经。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筑宾穴,沿腿股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素问·刺腰痛论》:“刺飞阳
- 恋靴恋靴(英文:Boot Fetishism),一种与靴相关的恋物。这种爱好也被称为恋靴癖,有恋靴心理或行为的人称作恋靴者。它和恋鞋非常相似,许多由高跟鞋产生的性吸引也可由靴产生。在大多数情
- 债权债权(德语:Obligation (Recht)、英语:law of obligations)是大陆法系法律体系中,一方当事人得请求他方当事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规范此类权利发生、进行及消灭之
- 眶上裂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位于眶腔上部的开口。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眼神经支、外展神经经由此处入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