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关系是天文物理中Ia超新星的亮度峰值和最大亮度之后的光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它最初是由美国天文学家伯特·秀在1974年,和苏联天文学家尤里·伯考伏斯基在1977年发现的。他们发现超新星的光度在最大光度过后,衰减的越快它的峰值也越暗淡。
这种相关性在1993年被M.飞利浦在Calán/托洛洛超新星巡天(英语:Calán/Tololo_Survey)时再度发现。它已被改写,其中包括多个光度法的带通,和相对于标转范本在时间轴上的这关系通常用于导出Ia超新星最大亮度的标准烛光值。
它被定义在星等从最大光度至下降15天的星等光度曲线,这个参数称为,给出最大光度和实际的B星等关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