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寺

✍ dations ◷ 2025-11-08 08:08:09 #善导寺
坐标:25°02′44″N 121°31′29″E / 25.04556°N 121.52472°E / 25.04556; 121.52472善导寺(英语:Shandao Temple),全名为财团法人台北市净土宗善导寺,位于台湾台北市忠孝东路,为主祀释迦牟尼佛之佛教庙宇。善导寺原名“净土宗台北别院”,是日本净土宗总本山“知恩院”在台湾的别院,位于日治时期的桦山町,是当时日本净土宗在台湾的布教中心和信仰中心,管理全台湾的净土宗寺庙。明治28年(1895年)在台北城内府前街建立净土宗的布教所,是现在善导寺的前身。明治40年(1907年)因市区改正,移转至圆山忠魂堂内。昭和元年(1926年)又因建物老朽,再移至桦山町(即现在地)并新建庙宇。1936年5月,兴筑开教院本堂,设计者是畠山喜三郎,以钢筋混凝土构筑;1937年11月完工。善导寺因净土宗善导大师而得名。1945年后由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依法接收,1948年交由李子宽居士接管。经过多次整修,今善导寺主体为九层楼现代建筑。另外,善导寺的组织型态为财团法人制,祭典日期则是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善导寺是日本佛教净土宗所设立的佛寺。在日本统治台湾的五十年当中,日本佛教计有八宗十四派传入台湾,不过各宗派的布教活动成效不一。其中台北市内较著名的佛寺约有七所,善导寺是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一所。1926年,由信徒捐资建立,原名“净土宗台北别院”,外观简单朴素,和中国寺庙的精雕细琢有很大的不同。大雄宝殿内更禁止喧哗,充满了庄严的佛教气氛。善导寺并在1981年8月,在大雄宝殿旁兴建九层楼高的慈恩大楼,1986年10月完成,其中四楼是太虚图书馆,五至七楼是佛教艺术品展览场地,珍藏了中国北魏、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的艺术品,其中还有一尊“宋代木刻观音菩萨自在坐像”,年代约在公元1000至1100年,连基座高约一百公分,非常具有历史价值,曾在故宫博物院展示。鉴于魏晋南北朝时之石窟造像(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艺术)、以及唐宋以后在民间广为发展的中国佛教艺术在现代不能普遍被民间欣赏,善导寺佛教历史艺术馆将寺内法师历年收集魏晋以来之各类佛像及书画,辟一陈列馆,予以陈列。目前台湾各大博物馆中,虽然珍藏了许多中国历代文物,但有关佛教艺术的文物不甚完整,尤其是魏晋至唐宋年间的石雕艺术精品甚为欠缺。善导寺为了弥补国内博物馆对魏晋至唐宋年间石雕艺术的不足,广泛搜集魏晋以来各类佛像及文物,于1986年成立佛教历史博物馆,开放民众参观;该馆遂致力于搜藏,以为弥补国内博物馆早于此一内容之缺憾。善导寺设有陈列室三间,分别设于五、六、七等三楼;五、六两楼为艺术馆馆址,七楼艺文馆则展出佛教书画。五楼展出之各形石雕艺术,多为魏晋六朝时期佛教造像之艺术精品,历千百年而完整无缺,弥足珍贵。造像内容包括释迦如来、弥陀世尊、弥勒`菩萨、观音大士,另有男女供养人立像。这些佛像雕刻时代历魏晋六朝、隋唐、北宋、辽、至清等朝。于造形上可以看出隋唐以前圆雕之法相,多以自然柔美为主,形态变化多,有正立相、有倒立相、有倚脚、也有盘坐相、有托腮思维、亦有深入禅定二百左右侧卧,亦有迹跌坐、半迹跌坐等:各各表情不同,个个传神互异,慈容满面,栩栩如生,洋溢着宁静与庄严的美感。六楼收藏唐、宋、明、清以及近代的木雕佛像、陶瓷佛像、玉雕佛像、牙雕佛像以及金铜佛像。木雕佛像多巨大雄伟,有彩色、原色、金色三种木雕,可惜保存不易大多色彩斑驳,材木剥制。陶瓷佛像则以十八罗汉最为显目,其中由宋明时代各名窑烧制的佛像亦有多尊,如越州窑、景德窑、钧窑、口州窑、御窑等。玉雕、牙雕及金铜佛像型体小,较为精致。七楼的艺文馆展出宋、明、清及近代的佛画,其中以宋代阿弥陀佛接引像、明代黄道周绘普贤菩萨像和张大千所绘敦煌唐人壁画吉祥天女像最为重要,亦有文人书昼作更换式展出。

相关

  • 疹为皮肤感染疾病的病征之一,疹通常是皮肤上的红肿、痒或皮肤粗糙。疹并没有特定的病因,可以是任何疾病所引起的。通常的病因包括病毒、免疫系统过量、食物或环境过敏所引起的
  • 出版出版或称发表,是指将作品通过任何方式公之于众的一种行为。在大多数国家,作品一经完成,不论是否出版,即享有著作权。作品获得国际标准书号并经过一定资质的出版机构印刷成书籍称
  • 天文单位天文单位(缩写的标准符号为AU,也写成au、a.u.或ua)是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曾以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定义。2012年8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大会(IAU)第28届全体会议上,天文学家
  • 恐球菌-栖热菌本分类名称尚未确定,目前根据伯杰氏手册暂称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本门包括一些能抵抗严酷环境的球状细菌,分为两个目。异常球菌目只有一个属,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包括几个耐
  • 亨利·蒂泽德亨利·托马斯·蒂泽德 GCB AFC(英语:Air Force Cross (United Kingdom)) FRS(英语:Sir Henry Thomas Tizard,1885年8月23日-1959年10月9日),英国化学家、发明家、伦敦帝国学院校长,设
  • N末端N端(亦作N-端,英语:N-terminus),又称氮端、氨基端,指多肽链具有游离的α氨基的末端。在转译过程中,多肽链是从N端往C端合成的,因而在书写表示多肽序列时,从N端开始书写,从左到右写到C
  • 孟安明孟安明(1963年7月-),四川大竹人,中国发育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遗传系,获博士学位。现任
  • 戈巴特夏尔莱·阿尔贝特·戈巴特(Charles A· Gobat,1843年5月21日-1914年3月16日),瑞士法律博士和政治家。戈巴特曾担任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国际议会联盟大会主席、国际和平局局长,获1
  • abbr class=abbr title=R50/53: 对水生生物剧毒,可能对水生环境造成长期的不良影响R50/53/abb警示性质标准词(英语:Risk Phrases,简写:R-phrases)是于《欧联指导标准67/548/EEC 附录III: 有关危险物品与其储备的特殊风险性质》里定义。该列表被集中并再出版于指导标准2001/
  • 卡尔马战争卡尔马战争(英语:Kalmar War,1611年–1613年),发生在丹麦-挪威与瑞典帝国边界之间的战争,最终由丹麦-挪威获胜。此战争促进了丹麦在波罗的海的海上强权。因为丹麦人控制了北海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