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兽总目

✍ dations ◷ 2025-04-25 07:12:32 #非洲兽总目
非洲兽总目(Afrotheria)是哺乳动物下的一个分支,包含了金毛鼹科、象鼩科、马岛猬科、土豚、蹄兔目、象及海牛。非洲兽总目的成立主要是基于分子及DNA分析。于1990年代前的基因分析将非洲兽总目看为真兽下纲下的四个大类之一,而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倍受争议。其中一个学说指非洲兽总目与其他三个分支是最古老的分裂,发生于一亿零五百万年前非洲从主要大陆分裂时。基因分析及化石纪录显示贫齿总目是在南美洲演化,并分化成劳亚兽总目及灵长总目。劳亚兽总目及灵长总目之间较为接近,并组成北方兽类(Boreoeutheria)。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分类是初步或受争议的,因为这个分类往往忽略了以往形态学的分类。例如食虫目原是包含了多种细小及吃昆虫的哺乳动物,拥有因趋同演化的相似解剖及行为,但现今则被分开了。不同形态特征的贫齿总目引渡了学者将所有其他真兽下纲都分类到上兽类,而贫齿总目则被视为最远的分类。但是另一项研究则将贫齿总目及非洲兽总目结合在大西洋兽类中。很多非洲兽总目的成员都是濒临灭绝的。若这个分类成立的话,这可能是遗传学及演化多样性上的重大损失。非洲兽总目包含了差不多非洲及马达加斯加三分之一的哺乳类下的目,但生活在这些地区的1200多个物种中只有75种是非洲兽总目的。虽然很多现存的非洲兽总目物种都生活在非洲,但仍有一些是在其他地方发现,共通点则是它们都是濒危的。非洲兽总目是真兽下纲下的一个分类,其下现存有六个目:非洲兽总目相信是源自于从其他大陆分裂的非洲,它们外在的特征是有可动的鼻端。非洲兽总目的最大问题在于其起源是基于化石纪录。最早的非洲有蹄类及象鼩科的化石证据却是在非洲以外的地方发现。非洲兽总目被认为是属于大西洋兽类。非洲兽总目的单源性亦非受到接纳,形态证据将象及其亲属分类在有蹄类中。这亦发生在土豚及象鼩科上,象鼩科可能与啮形类有关。另一类马达加斯加的近土豚属(英语:Plesiorycteropus),其血缘并不清楚,但可能亦是属于有蹄类,与土豚有关。一些形态学证据支持马岛猬科及金毛鼹科是Lipotyphlan(如加勒比海地区的沟齿鼩属)的近亲。

相关

  • 肝脏(英语:liver)为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种器官,以代谢功能为主,并扮演着除去毒素,储存糖原(肝糖),分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角色。肝脏也会制造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
  • 罗切斯特大学罗彻斯特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Rochester,缩写U of R 或 UR)是一所美国私立、无宗派的研究型大学,座落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市。该校授予大学学士、研究生硕士、博士以及职
  • 约翰威立约翰威立(英语:John Wiley & Sons, Inc.,简称威立、Wiley)(NYSE:JWA)是一个世界性的出版社,专注在学术出版,且出版品主要客户是专业人士、消费者、高等教育学生与教职员。约翰威立
  • 太平洋群岛位于大洋洲的三大岛群:密克罗尼西亚(Micronesia,希腊语字根为“小岛”之义) 位于赤道以北,西太平洋,包括:马绍尔群岛、关岛、瑙鲁、帕劳等。美拉尼西亚(Melanesia,希腊语字根为“黑人
  • 格尔德·宾宁格尔德·宾宁(德语:Gerd Binnig,1947年7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的发明者之一,198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47年,格尔德·宾宁出生在法兰克福,他回忆说:“
  • 红螺菌科见正文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是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红螺菌目下的一科。下属:
  • 生精小管生精小管(英语:seminiferous tubule; 拉丁语:tubuli seminiferi;又称曲细精管)位于睾丸,是减数分裂特定位置并继而制造配子(即精子)。生精小管的上皮由支持细胞或称塞尔托利氏细胞组
  • 兄弟姐妹兄弟姊妹,也作兄弟姐妹,又称手足,指有相同父亲和母亲的人。较自己年长的男性为兄(口语中称“哥”),女性为姊(口语中称“姐”);比自己小的男性为弟,女性为妹。最年长的称大哥或大姐,余下
  • Nasub2/subTeOsub3/sub亚碲酸钠,化学式Na2TeO3,是一种无机碲化合物。 它是水溶性白色固体,具有弱还原性。亚碲酸钠是提取元素碲的中间体;它是从阳极泥中获得的产物,是碲的前体。碲的主要来源是铜阳极泥
  • 统合分析统计学上来说,元分析(meta-analysis,或译作后设分析、整合分析、综合分析、统合分析、荟萃分析)是指将多个研究结果整合在一起的统计方法。就用途而言,它是文献回顾的新方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