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光放大器
✍ dations ◷ 2025-07-18 11:39:09 #光放大器
光放大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能对光信号进行放大的一种子系统产品。光放大器的原理基本上是基于激光的受激辐射,通过将泵浦光的能量转变为信号光的能量实现放大作用。光放大器自从1990年代商业化以来已经深刻改变了光纤通信工业的现状。光放大器一般可以分为光纤放大器和半导体光放大器两种。光纤放大器还可以分为掺铒(Er)光纤放大器,掺镨(Pr)光纤放大器以及拉曼放大器等几种。其中掺铒光纤放大器工作于1550nm波长,已经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工业领域。掺镨的放大器可以工作于1310nm波长,但是由于转换效率不理想,现在仍然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拉曼放大器是近几年开始商用化的一种新型放大器,主要应用于需要分布式放大的场合。半导体光放大器结构小巧,方便集成,一直被很多人看好。但是由于偏振效应不太理想,一直没有大规模商用化。掺铒光纤放大器(Erbium-doped Optical Fiber Amplifier,EDFA)的组成基本上包括了掺铒光纤,泵浦激光器,光合路器几个部分。基于不同的用途,掺铒光纤放大器已经发展出多种不同的结构。EDFA的放大原理与激光产生原理类似,光纤中掺杂的稀土族元素Er(3+)其亚稳态(meta-stable state)和基态(ground state)的能量差相当于1550nm光子的能量、当吸收适当波长的泵浦光能量(980nm或1480nm)后,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能阶较高的激发态(exciting state),接着释放少量能量转移到较稳定的亚稳态、在泵浦光源足够时铒离子的电子会发生居量反转(population reverse),即高能阶的亚稳态比能阶低的基态电子数量多、当适当的光信号通过时,亚稳态电子会发生受激辐射效应,放射出大量同波长光子、但因为存在振动能阶,所以波长不是单一而是一个范围,典型值为1530~1570nm、最早研究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是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对于高输出功率,光放大器具有锥形结构被使用。的波长范围为633纳米至1480纳米。
相关
- 脑震荡症候群脑震荡症候群(Post-concussion syndrome, PCS)为脑震荡(轻度的创伤性脑损伤, MTBI)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有时一年以上。PCS为创伤性脑损伤(TBI)最
- 种小名种加词(英文:specific epithet),又称种小名,指双名法中物种名的第二部分,另一部分为属名。在植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指的是物种的完整学名,而在动物学名命名法中,“种名”既可以指
- β-tgβ-血小板球蛋白(β-血小板球蛋白,也称为Pro-Platelet碱性蛋白)是存储在血小板的α-颗粒中并在血小板激活后大量释放的蛋白。它是一种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7的蛋白异型体。他
- 偏旁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慢鼻渊慢鼻渊以鼻流浊涕不止、鼻塞、嗅觉不灵、头胀头重为主要症状。常为急鼻渊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而致,其起病较慢,病程较长,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类似于西医的慢性化脓性鼻
-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简称NHL,是指霍奇金氏淋巴瘤以外的其他淋巴瘤。其症状包括淋巴结肿大(英语:Lymphadenopathy)、发烧、盗汗、体重降轻、容易疲倦。其他症状
- 草禾本科(学名:Poaceae),是被子植物中次于菊科、兰科、豆科、茜草科的第五大科,单子叶植物中次于兰科的第二大科。主要包括稻亚科、竹亚科、早熟禾亚科等12个亚科和少数不确定类群
- 领鞭毛虫类 (choanoflagellate)领鞭毛虫纲(学名:Choanoflagellate)是一种原生生物,是单细胞或群体。拥有一根鞭毛,形态类似于淡水海绵的群体,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也类似于海绵,被认为是动物的姐妹群。领鞭毛虫的
- USS Georgia BB-15佐治亚号战列舰(舷号BB-15)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战列舰,为弗吉尼亚级战列舰的三号舰。她是美军第一艘以乔治亚州为名的军舰。佐治亚号在1901年于缅因州巴斯钢铁厂开始建造,并
- 威廉·肖克利威廉·肖克利(英语:William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英国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一生共获得90多项专利。他和约翰·巴丁、沃尔特·布喇顿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