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食物与燃料之争
✍ dations ◷ 2025-11-23 03:59:17 #食物与燃料之争
食物与燃料之争(Food vs. fuel)是指占用耕地或者挪用粮食作物用以生产生物燃料,可能会导致粮食安全受到损害的全球规模的困境。整个国际范围内都存在"食物还是燃料"的争论,并且争论双方都持有有说服力的论据。关于这一问题有多严重,何者导致了这一问题,以及针对这个问题能够或应该做些什么,目前仍存在分歧。生物燃料的产量近年来有所增加。一些农产品如玉米、甘蔗、植物油等,既可以作为食品、 饲料,也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例如,美国自2006年以来,部分曾用于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现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同时有大量的玉米被用于乙醇生产,这一比例在2007年达到25%。
生物燃料政策多大程度地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水平上升和波动是一个争论的焦点。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假如美国的乙醇产量自2004年起维持不变,那么到2009年玉米的价格将会比实际状况低21%。市场导向造成的乙醇增产导致了玉米价格的上升。 莱斯特·R·布朗(英语:Lester R. Brown)声称,即使将美国的粮食收成全部用于生产生物燃料,也只能满足汽车燃料需求的16%,这使得能源市场与食品市场面对稀缺的耕地资源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目前针对原料为非食品作物,作物残留物和废物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英语:Second-generation biofuels)的生产正在开展大量的研发工作。 第二代生物燃料(英语:Second-generation biofuels)可能会使粮食的和燃料的耕作更好地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同时进行发电,这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带来益处。虽然由于2003年能源危机带来的油价上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减少交通工具温室气体排放的意愿使得全球对于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上升,但这种需求也导致了对自然栖息地被转化为农田这种潜在的破坏的担忧 。 这种权衡几年前就引起了环保团体的担忧 ,但直到2007-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这一争论才拓展到全球层面。另一方面,一些研究显示在不增加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生物燃料的产能可以被显著提高。由此称当前的危机仍然依赖于粮食短缺。从1974年至2005年实际食品价格(经过通货膨胀调整)下降75%。食品类商品价格在2000年和2001年达到低点后相对稳定。因此,近期的快速食品价格上涨被认为是特殊的。世界银行发表于2008年7月的政策研究工作报告发现,2005年增加的粮食商品价格如谷物等带领价格大幅上涨,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有创纪录的作物收获。从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玉米价格几乎增加了三倍,小麦价格增加了127%,而大米价格上涨了170%。在谷物价格上涨之后,随后就是脂肪和石油价格在2006年中期上涨。另外,研究发现,甘蔗产量有迅速的增涨,并且这产量增涨大到足以让糖价上涨小,除了在2005年和2006年初之外。文章的结论是,从粮食生产的生物燃料和其他相关因素的组合,提高了食品价格在70〜75%,但是,从甘蔗生产的乙醇并没有显著推动在近期粮食商品价格的增加。在每个国家,对与食品和饲料粮食生产竞争不大的资源约束原料生产的第二代生物燃料(英语:Second-generation biofuels)研究进展顺利。例如,由于纤维素分解菌种的育种,正在开发可以被用于生产乙醇的原料,如木屑和间伐材等原料生产生物乙醇的技术。
相关
-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VP)(英语:central venous pressure)指的是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值为4~12cmH2O。中心静脉压的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
- 健康传播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在1994年提出一种界定,认为健康传播是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
- 达达尼尔海峡坐标:40°13′00″N 26°26′00″E / 40.216667°N 26.433333°E / 40.216667; 26.433333达达尼尔海峡(希腊语:Δαρδανέλλια,转写:Dardanéllia),土耳其称恰纳卡莱海峡(土
- 开普勒约翰内斯·开普勒(德语:Johannes Kepler,德语:.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电视网电视联播网(英语:Television network)是指电视台以多个地区性频道共同播出同一组节目的运作形式,多由民间业者使用。组成的原因多半基于法令或是经营策略的考虑:在有些国家因为法
- 美式中国菜美式中国菜(英语:American Chinese cuisine)是在美利坚合众国创造的中国菜。其中,美式中国菜与中国菜最大的不同是烹饪和调味方式的改变。在19世纪,有中国人在美国在小村庄里开设
- 李季伦李季伦(1925年3月15日-),中国微生物学家。河北乐亭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于1925年3月15日出生于
- 查德·米尔金查德·亚历山大·米尔金(英语:Chad Alexander Mirkin,1963年11月23日-),美国化学家,西北大学教授。1986年毕业于狄金森学院(理学士),1989年取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
- 天母棒球场台北市立天母棒球场(英语:Taipei Tianmu Baseball Stadium),简称天母棒球场,是一座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天母的棒球场。1997年3月25日开始兴建,1999年8月15日落成启用。球场主体座
- 碳酸根碳酸根的化学式为CO32-,虽然含碳,但含碳酸根的物质却多是无机物。碳酸根是一种弱酸根,在水中很容易水解产生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从而使水偏向碱性。碳酸盐有很多,在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