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人东渡美洲论

✍ dations ◷ 2025-11-06 13:45:32 #殷人东渡美洲论
殷人东渡美洲论是一些中外学者提出的假说,将奥尔梅克文明之出现和商朝被周武王所灭时商族人军民渡海联系起来。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假说的是19世纪英国翻译家麦都思,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可能发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风,被吹到美洲。美国学者迈克尔·科(英语:Michael D. Coe)(Michael D. Coe)在一篇1967年发表的论文《圣洛伦佐与奥尔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文塔(英语:La Venta)的奥尔梅克文明有很强烈的殷商影响。在他于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个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奥尔梅克文明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接近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大风暴发生时间,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来自殷商。在中国,国学大师罗振玉和王国维最早提出殷人东渡美洲的可能性。后来郭沫若、卫聚贤也相信殷人东渡美洲。近年美国俄克拉荷马中央州立大学教授许辉的《奥尔梅克文明的起源》和中国学者王大有等的《图说美洲图腾》进一步阐明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根据。殷人东渡美洲论是近年在考古学、人类学界争论得十分剧烈的课题之一,反对殷人东渡美洲论的有夏鼐、罗荣渠等学者。有媒体宣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现某处易洛魁联盟的莫霍克人有两张鹿皮画《轩辕酋长礼天祈年图》和《蚩尤风后归墟扶桑植夜图》,证实是易洛魁人是轩辕黄帝族的商胄,并且还有中国学者把图片放入自己书籍《中国人发现美洲》当引用,但其实是假证据,两幅画都是1991年某白人画家作品,是根据莫哈克文化知识发挥的想象。

相关

  • 淋巴腺淋巴结(lymph node)是淋巴系统的一部分(以往亦称做淋巴腺,但其并没有分泌物质的功能,故称为“腺”并不对),作用类似过滤器,内部蜂窝状的结构聚集了淋巴球,能够将病毒与细菌摧毁,当身体
  • 普通B细胞初始B细胞(naive B cell / virgin B cell)系一类还未与抗原接触的B细胞。一旦与抗原接触,它就会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或者能产生能与刺激它的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的浆细胞。与
  • 前视人体解剖学方位是解剖学中用来描述人体器官的相对位置、以及运动方向的标准术语,以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且掌心面向前方的标准解剖姿势(英语:Standard anatomical position)为准。在
  • 终端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是空气由鼻或口到肺的肺气泡之间的通道,而分支下层不再包含软骨或腺体。小支气管是支气管的分支。小支气管具有微丝血管。Template:Lower respiratory system anatom
  • 异体字表《异体字表》(variant character table)是中华民国教育部编制之异体字字表,位列《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之后,简称“丁表”。最新
  • 昆图斯·恩纽斯昆图斯·恩纽斯(拉丁语:Quintus Ennius,前239年-前169年)也作恩尼乌斯、埃纽斯,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诗人、剧作家,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早期拉丁语诗人和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其代表
  •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又称为基因多样性(英语:genetic diversity)。同种个体间因为其生活环境的不同,经历长时间的天择、突变所产生的结果。如果遗传多样性越高,则族群中可提供环境天择的基
  • 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铁
  • 标准氨基酸标准氨基酸(英语:Standard amino acids)或称蛋白氨基酸(proteinogenic amino acids),是生物细胞中用来合成蛋白质的共20种氨基酸。本列表主要描述其名称、标示方法、结构与性质。
  • 詹姆斯·利尔蒙斯·高万斯詹姆斯·利尔蒙斯·高万斯(英语:James Learmonth Gowans,也写作:James L. Gowans,学界昵称:Jim Gowans,1924年5月7日-),生于英格兰谢菲尔德,英国医学家。高万斯早年在伦敦国王学院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