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丸事件,是指1944年11月10日,特设巡洋舰(日语:特設巡洋艦)-护国丸(日语:護国丸)在古志岐岛(33°23′06″N 129°03′08″E / 33.38500°N 129.05222°E / 33.38500; 129.05222)附近,被美国潜舰魮鱼号(英语:USS Barb (SS-220))(Barb,编号SS-220)击沉的事件,共造成约324人死亡,当中包括了212名的台湾籍台湾海军特别志愿兵。
护国丸是日本海军运输船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时,受到盟军攻击而沉没的其中一艘;但因其中阵亡者大多数为台籍日本兵,显示了当时日军受到全面封锁,已无法将兵力迅速且有效调度至各地的事实。事故发生后,日本海军就没有再将台湾海军特别志愿兵载离台湾的记载,一直到日本投降。
1944年9月20日,由舰长水野孝吉大佐指挥,预定返回门司港的护国丸,在航经台湾西方(约当马公附近)时,受到来自中国内陆B-25轰炸机的攻击而损害,勉强撑到基隆港作应急维修。11月5日,驱逐舰响到基隆靠港,后成为护国丸的护卫舰。
11月6日,300名台湾海军志愿兵登船。7日早上七时,护国丸在响的护卫下,由基隆启航,前往目的地吴。11月8日,响突然以旗语通知护国丸,船上爆发痢疾疫情,必须先至佐世保,会通知其他船舰前来护航,于是护国丸便独自航行。同日,福岛基地和大岛灯塔监视哨都有发现敌军潜水艇的报告,并由护卫舰击沉其中一艘。9日,一架侦察机发出通知,在济州岛与朝鲜间有敌舰出没,水野舰长当即下令改变航向,往佐世保前进。
9日下午,两艘接替响的护卫舰与护国丸会合,但因两艘船的航速太慢,至晚上10时后,护国丸又成为独自航行。10日凌晨2时33分左右,护国丸到达古志岐岛灯塔附近10海里附近,灯塔开启指引灯为护国丸指引,于是被魮鱼号(英语:USS Barb (SS-220))发现护国丸没有护卫舰,伺机准备攻击。3点39分,魮鱼号发射4枚鱼雷,护国丸满舵转向闪过2枚,另2枚命中,船身立刻左倾并开始下沉。
随后,水野下令降下救生艇,所有人准备逃生;同时魮鱼号再发射2枚鱼雷,但未命中。随后魮鱼号上浮,护国丸船员曾试图以机枪与高角炮射击,但并未成功,魮鱼号再度下潜,并发射第三波鱼雷,这次受创成为护国丸的致命伤,下沉速度加快。4点6分,水野宣布弃船,自己则没有逃生,随船沉没。当时船上只有数十人坐上逃生艇,其余皆跳海落水。
早上7时,生还者漂流到宇久岛(日语:宇久島)附近,才被赶到的护卫舰救起;下午1时,宣布救援任务结束,行踪不明者为324人,当中包含212名台湾海军志愿兵。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