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

✍ dations ◷ 2025-11-10 05:40:00 #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
鲁普雷希特(Rupprecht,1869年5月18日-1955年8月2日),全名鲁普雷希特·玛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Rupprecht Maria Luitpold Ferdinand),巴伐利亚王储,1921年后为巴伐利亚王室首领,称巴伐利亚、法兰克尼亚和士瓦本公爵,莱茵行宫伯爵(Herzog von Bayern, Franken und in Schwaben, Pfalzgraf bei Rhein)。同时他也是大部分詹姆士派支持的英国王位继承人,被詹姆士派称为英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和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四世。鲁普雷希特是巴伐利亚末代国王路德维希三世和摩德纳公主、詹姆士派英国王位继承人玛利亚·特蕾莎的长子。1869年生于慕尼黑,7岁起受教于英格兰-巴伐利亚人罗尔夫·克罗伊塞尔男爵。1900年,鲁普雷希特与巴伐利亚公爵卡尔·泰奥多尔之女(茜茜公主的侄女)玛利亚·加布里埃拉结婚,玛利亚·加布里埃拉于1912年去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鲁普雷希特任洛林的德国第六方面军总司令。1914年8月14日,他成功的抵御了法军的进攻,获得了洛林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法国一举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鲁普雷希特于次月发动反攻,但未能攻破法国战线,直到战争结束一直在西线僵持。1916年,鲁普雷希特被授予德国陆军元帅军衔。鲁普雷希特被认为是一战时王室成员中最优秀的军队统帅。1918年,巴伐利亚的君主制被推翻,鲁普雷希特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1921年4月7日,鲁普雷希特与卢森堡大公纪尧姆四世的四女儿安托瓦内特结婚。同年10月18日,其父路德维希三世去世,他成为巴伐利亚王室首领,保王党人称他为巴伐利亚国王鲁普雷希特一世。1939年,他因反对纳粹政权而被迫流亡意大利,不久定居匈牙利萨瓦尔。1944年10月,德军占领匈牙利,他的妻子儿女被捕,拘于萨克森豪森纳粹集中营。1945年被转移到达豪集中营,在那里被美军释放。鲁普雷希特1955年8月2日在巴伐利亚施塔伦贝格附近的洛伊茨特腾堡去世,终年86岁,生前虽未能为王,身后却受到国葬等过世君主应享有的待遇。他的次子阿尔布雷希特继承了他的所有头衔。鲁普雷希特与第一位妻子巴伐利亚郡主玛利亚·加布里埃拉有三子一女,以及一个死产女儿:鲁普雷希特与第二位妻子卢森堡公主安托瓦内特有一子五女:

相关

  • 弓形虫弓形虫(学名:Toxoplasma gondii),亦称为弓浆虫、弓虫,或连同种小名一起称作龚地弓形虫,是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唯一物种,属于寄生性生物。已确定的宿主是猫,而弓形虫的携带者包括了
  • 麝猫麝猫(civet),又名麝香猫,是灵猫科的大部分物种。它们的身体细小及柔软,大部分栖息在树上。一般外表像猫,但鼻端较长及甚至是尖的,有点像水獭或獴。麝猫的长度不一,不计算尾巴约有0
  •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英语: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简称UNFPA)是联合国一个专门机构,其使命是促进所有人健康生活和平等机会的权利。作为一个志愿性的基金机构,联合国人口基金
  • 死亡谷国家公园死亡谷国家公园(Death Valley National Park)是美国国家公园,位于美国干旱的大盆地里内华达山脉东部的加州和内华达州。该公园包围着莫哈韦沙漠(Mojave Desert)的西北角,而且包括
  • 教宗教宗(拉丁语:Papa),或译教皇(华语圈外国家如韩国、日本、越南与部分教外人士目前仍沿用之),是罗马主教,同时为普世天主教会领袖与梵蒂冈城国国家元首,传统上被认为是圣伯多禄宗徒之位
  • 拉斐尔·莫内欧何塞·拉斐尔·莫内欧·瓦勒斯(西班牙语:José Rafael Moneo Vallés,1937年5月9日-),西班牙建筑师,1996年普立兹克奖得主。罗马艺术国家博物馆,梅里达卡德纳尔贝鲁加广场市政厅,穆尔
  • 特提特提(Teti),又译为泰蒂,是埃及第六王朝的首位法老,可能是第五王朝末代法老乌尼斯的女婿。关于他的在位年数的古代记载分歧很大,一些现代学者认为他在位约12年。差不多所有乌尼斯的
  • 南森弗里乔夫·韦德尔-亚尔斯伯格·南森(挪威语: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1861年10月10日-1930年5月13日),挪威探险家、科学家、人道主义者和外交家。1922年,他因为担任国际联
  • 世界记忆项目世界记忆计划(英语:Memory of the World Programme)是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发起的项目,始于1992年,项目下的“世界记忆名录”以保障文献,避免集体性遗忘、忽视、被时间和气候
  • 台湾人口普查台湾人口普查从日治时期开始实行,至今为止共13次。首次于1905年实行,之后于1915年再度实行,此后至1940年止,每5年实行一次,于日治时期共计7次。前两次称为临时台湾户口调查,后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