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怡

✍ dations ◷ 2025-05-25 04:53:20 #台湾司法改革运动者,辅仁大学校友,林姓,台湾废除死刑运动者

林欣怡,生于公元1975年,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学系,是台湾社会运动者,现任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首席执行官,亦为21世纪宪改联盟执行委员。

林欣怡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学系,随后在台北市盲人福利协进会担任一年社工员。1999年离职,加入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

2007年,林欣怡担任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首席执行官,负责推动废除死刑运动,在社区大学授课,也在报章撰写专栏或上电视接受访问。

2012年,曾文钦随机杀人事件的嫌犯曾文钦表示他犯案的动机是因为在台湾不会被判死刑,引发不少抗议的舆论声浪直指废死联盟。林欣怡发表〈因为这样,我只能更努力的做废死…〉一文,表示由于死刑是错误的,故只能更认真做废死;文中提到:“死刑无法让已经发生的憾事逆转,死刑却常常变成无辜受冤者的憾事。”;也提到安田好弘、江国庆等冤案遭处死者,表示就算执行死刑,问题仍未解决;为犯罪问题社会与政府亦有责任,希望民众追究政府的责任,改善社会问题、降低犯罪发生;也说许多人批评不应用税金养死刑犯,但目前台湾监狱中的受刑人须劳动以负担膳食费用,而且监狱营收会纳入犯罪被害人保护基金。

林欣怡看到郑捷遭最高法院判死定谳后撰文批评,而判刑的法官黄瑞华则回应,她本人到现在仍支持废除死刑,但目前的社会环境、法治背景可能都没有办法,法官仍须依法审判。

在台湾,废死联盟普遍受到一般民众强烈憎恶,是个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的团体。众多舆论指称废死联盟是个伪善团体,更有人称被害者是废死联盟成员的家属,他们的想法就会不一样了。

首先,死刑存废本身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而民众对于废除死刑可能造成的治安恶化,以及废除死刑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对谋杀受害者公平等问题,普遍存有疑虑,而这些疑虑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的,对死刑吓阻效果的研究也不全然支持“死刑无助治安”的说法,一个综合1996年至2010年关于美国死刑吓阻效果的24篇研究的列表显示,在这24篇研究中,有17篇明确指出死刑有吓阻效果,有5篇明确指出死刑没有吓阻效果,而两篇则认为吓阻效果不明确,而那两篇认为死刑吓阻效果不明确的论文中,有其中一篇指出死刑吓阻效果存在,但证据薄弱;此外对杀人犯处死刑被普遍认为是符合一般人认知的公平正义,废除死刑被认为是在破坏、推翻一般人认知的公平正义。

此外由于废死联盟的目标和诸如尝试拖延死刑执行、甚至不惜因此做出疑似伪造文书的行为,以及每当政府执行死刑后,废死联盟都会出声责骂政府等实际作为,以及废除死刑者经常不能令人信服的言论,因此废死团体的实际作为受到大量的批判。

另外,在台湾,由于废死联盟的网站早年关于受害人的内容常提到“宽恕、原谅”以及前法务部长王清峰的“理性与宽恕”一文等等各种原因,废除死刑已在民众心目中形成“废死是原谅死刑犯”的强烈印象,姑且不论这种印象是否是错的,在这种印象存在的状况下,一些废除死刑人士的实际表现和这种印象不合的状况,像例如卢映洁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疑似指责受害者,事后又试图控告批判自己的人的行为,以及废死联盟执行长林欣怡在面对“如果你家人会被杀你还会不会继续主张废除死刑”这类问题时的表现,给人一种废死人士伪善或者做不到自己诉求的印象。

在面对受害者家属方面,尽管废死联盟声称自己并未忽略受害者,并声称自己会接触并了解谋杀受害者,但采取被动的方式,而废死联盟网站也一直都有和受害者相关的内容以及相关连结,其网站上也有和受害者家属相关的问答,并试图表现同理的态度,同时也有谋杀受害者赞同废除死刑、投身废除死刑运动,甚至也有人在向废死联盟的投书中提及和受害者家属实际接触的状况;然而由于前述的批判政府执行死刑、废除死刑给人的“要求原谅凶手的印象”,以及确实有相当数量的受害者家属期待见到杀人凶手被执行死刑(如美国有研究指出死刑确实对部分受害者有抚慰功效,相当数量的受害者认为执行死刑是“正义得到伸张”)且民众普遍认同在面对杀人时处决凶手是公理正义得到伸张等多种原因,因此包括命案受害者家属在内的很多人认为废死联盟的言行,对受害者没有展现出应有的同理心,使被害者家属再次受伤,更有受害者家属指称自己因为废死团体的行为而感觉自己受到欺侮,而这更加深了废死人士“伪善”的印象。

相关

  • 大纪元大纪元可以指:
  •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是一种自小鼠胚胎中分离而来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MEF细胞和其他类型的成纤维细胞相同,呈现细长的梭形。MEF细胞
  • 动物园假说动物园假说(英语:Zoo hypothesis)是指地球人类居住在“动物园”里或者更大的荒原中,外星人不干涉,让人类以自己的方法发展自己的文明及掌握自己的命运。外星人已经找到地球人,但他
  • 罗拉德派罗拉德派(Lollardy),或称罗拉德主义(Lollardism)、罗拉德运动(Lollard movement)是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产生的一个新教流派。由约翰·威克里夫在1381年发起,旨在反抗天主教的权威。其
  • 帕特里夏·阿奎特帕特里夏·阿奎特(Patricia Arquette,1968年4月8日-),美国演员,初为好莱坞二线影星,后转往电视界。在《灵媒缉凶》中演出身为灵媒的主人翁,亦屡次凭此角入围金球奖、艾美奖及美国演
  • 伯纳德·马拉默德伯纳德·马拉默德(英语:Bernard Malamud,1914年4月26日-1986年3月18日),美国小说家,其小说多描写美国犹太人的日常生活,人物多为受尽苦难和折磨的下层人民。这些小人物都朴实善良,向
  • 澳洲春卷澳洲春卷(Chiko Roll)澳洲春卷由弗兰克·迈克恩克洛(Frank McEncroe)发明。迈克恩克洛本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本迪戈市的一名锅炉制造维修工,后来转行为足球赛及其他户外活动承办
  • 纳赛尔·哈利利Nasser D Khalili website纳赛尔·哈利利(波斯语:ناصر داوود خلیلی‎,1945年12月18日-)是一位伊朗裔英国学者、收藏家和慈善家。 他是哈利利收藏(英语:Khalili Colle
  • 苏仁德拉那加县苏仁德拉那加县(Surendranagar district)为印度古吉拉特邦辖县,属于索拉什特拉(Saurashtra)地区;面积10,489平方公里,人口1,756,268人(2011年),其中城镇人口26.56%。地理上该县位于卡
  • 冯芳冯芳(?-?),东汉灵帝时西园八校尉之一。宦官曹节的女婿。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刘宏因忌惮何进而初置西园军,拜西园八校尉,任用冯芳担任助军右校尉,与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夏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