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萨尼尔·瓦立池

✍ dations ◷ 2025-09-07 15:16:24 #1786年出生,1854年逝世,有命名人缩写的植物学家,丹麦植物学家,英国植物学家,真菌学家,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纳萨尼尔·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1786年1月28日-1854年4月28日),出身丹麦的植物学家和外科医师。起初他在靠近加尔各答的丹麦殖民地工作,后来加入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他参加了加尔各答的植物园之建立,并发表许多动植物的学名,日后许多动植物学者研究他大量的收藏时,常援用他的名字作为命名他所采集的新种类。

瓦立池出生于哥本哈根,原名纳散·本·乌尔夫 (Nathan ben Wulff),父亲乌尔夫·本·瓦立池 (Wulff ben Wallich 或作 Wolff Wallich) 是一名于十八世纪末期从汉堡西部小镇亚尔托纳 (Altona) 移居至哥本哈根定居的商人。后来他改名为纳散·瓦立池,成年后名为纳萨尼尔·瓦立池。

瓦立池曾于亚伯丁大学求学,并于1806年取得了哥本哈根的皇家外科医学院学位 ,并于同年年底被指定至当时丹麦位于孟加拉的殖民地塞兰坡,当时称为弗雷德里克斯那高尔 (Frederiksnagore),担任外科医师。瓦立池曾向植物学家马丁·瓦尔学习植物学。1807年4月他乘船出发前往印度,绕过非洲南端,于11月抵达塞兰坡。

由于当时丹麦是和拿破仑掌政的法国结盟,所以许多殖民地被英国攻陷,包括了处于外围的塞兰坡亦落入英国军队控制,瓦立池被关入监狱,1809年由于其学历,被假释放出。稍后被指定担任在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植物学家威廉·卢克斯堡 (William Roxburgh) 的助手。由于极差的健康状况,迫使他在1811年至1813年曾到较温暖的毛里求斯,在那里他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1813年之前,他在植物学上的造诣便已闻名,更展现了对印度当地的植物相与植被极大的兴趣,曾到过尼泊尔、缅甸、西印度等地采集,并成为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会员,并曾于1814年2月2日致函至学会委员会建议成立一个博物馆。1814年8月起,瓦立池的名字出现在东印度公司的名单上,担任助理外科医师,直到同年12月退休下来,前往担任博物馆负责人。

学会接受了他的请求并成立博物馆,在筹备期间,他奉献其个人服务与部分植物采集收藏给博物馆。于是亚洲学会指定瓦立池为荣誉馆长,稍后瓦立池成为亚洲学会东方博物馆 (现为印度博物馆) 之负责人,于1814年6月接管博物馆,博物于此时启用。在他的领导与其私人采集者的努之下,博物馆迅速发展起来。大部分瓦立池的私人采集者都是欧洲人,但有一名印度人,巴布·兰卡玛·森 (Babu Ramkamal Sen),他最初是个采集者,后来当上了亚洲学会的秘书。

瓦立池几乎一抵达加尔各答便涉入了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自1817年起则成为植物园正式成员,直到1846年退休为止。

1822年,他曾经受好友斯坦福·莱佛士嘱咐,到新加坡为当地设计植物园,但由于不明原因,他于隔年返回加尔各答。

瓦立池自1828年至1849年间,做了大量的采集工作,制作了一份俗称《瓦立池目录》的植物名录,收录了超过 20,000 份标本资料,标本的来源为瓦立池的采集品,同时还包括了同时期的采集者,如卢克斯堡、戈麦斯 (Gomez)、威廉·格里菲斯、等人的采集品。每份标本的采集者皆明白记载于这份目录之中。目前瓦立池个人收藏的标本在英国邱植物园标本馆(K)中独立存放,称为瓦立池标本馆 (K-WALL)。除了这些收藏,瓦立池把标本的复份寄送给约瑟夫·班克斯爵士 (Sir Joseph Banks),这个部分亦在邱植物园标本馆中,但不在瓦立池标本馆中。瓦立池的采集品除了典藏于邱植物园,其复份亦广泛送至其他标本馆。

瓦立池亦出版了二部重要的书籍《尼泊尔植物图志》(, vols I-II, 1824-1826) 以及《亚洲珍稀植物》(, vols I-III, 1830–1832),并继续从事植物探险的工作。瓦立池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经常帮助抵达加尔各答,欲前往喜马拉雅山区的植物采集者。三卷的《亚洲珍稀植物》书中的绘图,由加尔各答植物园雇用画家完成:Gorachand146幅,Vishnupersaud109幅,(怀特所雇用的)Rungiah1幅,其余的图版则由John Clark与格里菲斯(3幅)完成。书共印刷了250套,其中40套由东印度公司购买。

1835年,瓦立池、格里菲斯、约翰·麦克兰被指派前往阿萨姆,评估开辟茶园的前景。茶业委员会的这项任务中,瓦立池与格里菲斯的关系起了变化,瓦立池控告格里菲斯私占了他的植物采集品,而格里菲斯则抱怨,“如我不断所说的,根本不可能跟这样的人共事,他是个脆弱、偏见与虚荣的综合体。”瓦立池强烈地被讨厌著,这可由约翰·麦克兰在加尔各答博物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格里菲斯重新设定了植物园见得一斑。

1837年至1938年之间,瓦立池担任加尔各答医学院 (Calcutta Medical College) 的植物学教授,同时是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荣誉博士,并为丹麦皇家科学暨文学院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院士。

1842年,瓦立池前往非洲南端 (the Cape),稍后便回到欧洲。在他不在的期间,格里菲斯被提名管理植物园,在由马六甲前往加尔各答就任的期间,Joachim Otto Voigt (1795–1843)曾接掌一小段时间。

瓦立池对印度的艺术及历史亦感到兴趣。在担任第一任亚洲学会东方博物馆(今日印度博物馆)馆长期间,虽未能成功,但曾尝试让印度艺术家能签署艺术工作。

瓦立池于1846年退休,1847年至伦敦定居,直到七年后过世,被葬在布伦特区的Kensal Green墓园。

瓦立池有一子一女,乔治·查尔斯·瓦立池 (George Charles Wallich, 1815–1899)与汉那·莎拉 (Hannah Sarah)。


瓦立池曾被要求把加尔各答植物园里的标本运回英国,那些年中,他发展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包括把种子存放黑糖中运送,还有他曾创下在瓦德箱发明之前,把最多活体标本运回英国的记录。

他的标本保存在瓦立池标本馆,是邱植物园标本馆中最大馆藏者。其他的部分,则被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中部国立标本馆 (CNH,标本馆代码CAL),约有20,500份标本。 印度中部国立标本馆是1795年由威廉·卢克斯堡博士所创建,瓦立池为其续任者,并大大地扩展了标本馆的规模。

瓦立池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经常帮助抵达加尔各答,欲前往喜马拉雅山区的植物采集者。他所采集的标本除了印度、尼泊尔,还包括马来西亚、缅甸、以及南非。

瓦立池在植物学上的著作,其地理涵盖范围包括印度、尼泊尔、丹麦、毛里求斯、新加坡、以及南非。

部分以瓦立池命名的动植物:


相关

  • 卫生假说卫生假说(英语:hygiene hypothesis)是一种医学假说,指童年时因缺少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与寄生虫,从而抑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展,进而增加了罹患过敏性疾病
  • 赫雪尔太空望远镜赫歇尔空间天文台(英语: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是欧洲空间局的一颗空间天文卫星,已在2009年5月14日和普朗克卫星一起于位于法属圭亚那的空间中心由亚利安五号火箭发射升空,
  • 纹银纹银,又称松纹,中国明朝货币单位名称,明代所谓的纹银成色在98%以上。明代后期,由于成色优良的银子在铸造中会出现细密的纹路,人们常把足色的银锭称为“纹银”。纹银的地位深入人
  • 1979年维拉事件阴谋论船帆座事件,又称维拉事件或南大西洋闪光事件,指美国核爆炸探测卫星船帆座号(Vela)于1979年9月22日格林威治标准时间零时53分探测到南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处发生“双闪”的事件。
  • 八大综合台八大综合台(又称:GTV综合台),是八大电视旗下的频道之一。2015年9月14日起启用高清版本“八大综合台HD”;2016年8月17日起提供双语服务。(需申装有线电视数位机上盒方能切换)
  • 拉塞尔·威斯布鲁克拉塞尔·威斯布鲁克三世(英语:Russell Westbrook III,1988年11月12日-),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长滩市,现效力于NBA休斯敦火箭,主打控球后卫,保有NBA史上唯一连续三季场均三双的纪录,也是
  • 铁素体铁素体(α-Fe) 针状铁素体(acicular α-Fe) 奥氏体(γ-Fe) 马氏体 珠光体(88%铁素体,12%碳化三铁) 贝氏体 粒滴斑铁(珠光体及渗碳体的共晶     混合物,含碳量4.3%) 碳化三铁(Fe3C) β
  • 彼得·德鲁克彼得·费迪南德·德鲁克(德语:Peter Ferdinand Drucker;1909年11月19日-2005年11月11日)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作家、管理顾问、以及大学教授,他专注于写作有关管理学范畴的文章,“知
  • 雅琪·潘嘉比雅琪·潘嘉比 (英语:Archie Panjabi,1972年5月31日-) 是一名英国女演员。她最知名的作品是在《傲骨贤妻》中饰演凯琳达·夏尔玛。由于在《傲骨贤妻》中的出色表现,他获得了2010年
  • 周植夫周植夫(1918年-1995年9月28日),台湾基隆市暖暖区人,祖籍福建同安。本名孙园,字植夫,后以字行,为台湾战后重要传统诗人。其父原任清朝硝防营军职,而后从商。周植夫六岁失怙,由母亲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