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萨尼尔·瓦立池

✍ dations ◷ 2025-04-26 17:01:30 #1786年出生,1854年逝世,有命名人缩写的植物学家,丹麦植物学家,英国植物学家,真菌学家,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

纳萨尼尔·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1786年1月28日-1854年4月28日),出身丹麦的植物学家和外科医师。起初他在靠近加尔各答的丹麦殖民地工作,后来加入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他参加了加尔各答的植物园之建立,并发表许多动植物的学名,日后许多动植物学者研究他大量的收藏时,常援用他的名字作为命名他所采集的新种类。

瓦立池出生于哥本哈根,原名纳散·本·乌尔夫 (Nathan ben Wulff),父亲乌尔夫·本·瓦立池 (Wulff ben Wallich 或作 Wolff Wallich) 是一名于十八世纪末期从汉堡西部小镇亚尔托纳 (Altona) 移居至哥本哈根定居的商人。后来他改名为纳散·瓦立池,成年后名为纳萨尼尔·瓦立池。

瓦立池曾于亚伯丁大学求学,并于1806年取得了哥本哈根的皇家外科医学院学位 ,并于同年年底被指定至当时丹麦位于孟加拉的殖民地塞兰坡,当时称为弗雷德里克斯那高尔 (Frederiksnagore),担任外科医师。瓦立池曾向植物学家马丁·瓦尔学习植物学。1807年4月他乘船出发前往印度,绕过非洲南端,于11月抵达塞兰坡。

由于当时丹麦是和拿破仑掌政的法国结盟,所以许多殖民地被英国攻陷,包括了处于外围的塞兰坡亦落入英国军队控制,瓦立池被关入监狱,1809年由于其学历,被假释放出。稍后被指定担任在加尔各答的东印度公司植物学家威廉·卢克斯堡 (William Roxburgh) 的助手。由于极差的健康状况,迫使他在1811年至1813年曾到较温暖的毛里求斯,在那里他继续他的研究工作。

1813年之前,他在植物学上的造诣便已闻名,更展现了对印度当地的植物相与植被极大的兴趣,曾到过尼泊尔、缅甸、西印度等地采集,并成为加尔各答的亚洲学会会员,并曾于1814年2月2日致函至学会委员会建议成立一个博物馆。1814年8月起,瓦立池的名字出现在东印度公司的名单上,担任助理外科医师,直到同年12月退休下来,前往担任博物馆负责人。

学会接受了他的请求并成立博物馆,在筹备期间,他奉献其个人服务与部分植物采集收藏给博物馆。于是亚洲学会指定瓦立池为荣誉馆长,稍后瓦立池成为亚洲学会东方博物馆 (现为印度博物馆) 之负责人,于1814年6月接管博物馆,博物于此时启用。在他的领导与其私人采集者的努之下,博物馆迅速发展起来。大部分瓦立池的私人采集者都是欧洲人,但有一名印度人,巴布·兰卡玛·森 (Babu Ramkamal Sen),他最初是个采集者,后来当上了亚洲学会的秘书。

瓦立池几乎一抵达加尔各答便涉入了东印度公司在加尔各答的植物园,自1817年起则成为植物园正式成员,直到1846年退休为止。

1822年,他曾经受好友斯坦福·莱佛士嘱咐,到新加坡为当地设计植物园,但由于不明原因,他于隔年返回加尔各答。

瓦立池自1828年至1849年间,做了大量的采集工作,制作了一份俗称《瓦立池目录》的植物名录,收录了超过 20,000 份标本资料,标本的来源为瓦立池的采集品,同时还包括了同时期的采集者,如卢克斯堡、戈麦斯 (Gomez)、威廉·格里菲斯、等人的采集品。每份标本的采集者皆明白记载于这份目录之中。目前瓦立池个人收藏的标本在英国邱植物园标本馆(K)中独立存放,称为瓦立池标本馆 (K-WALL)。除了这些收藏,瓦立池把标本的复份寄送给约瑟夫·班克斯爵士 (Sir Joseph Banks),这个部分亦在邱植物园标本馆中,但不在瓦立池标本馆中。瓦立池的采集品除了典藏于邱植物园,其复份亦广泛送至其他标本馆。

瓦立池亦出版了二部重要的书籍《尼泊尔植物图志》(, vols I-II, 1824-1826) 以及《亚洲珍稀植物》(, vols I-III, 1830–1832),并继续从事植物探险的工作。瓦立池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经常帮助抵达加尔各答,欲前往喜马拉雅山区的植物采集者。三卷的《亚洲珍稀植物》书中的绘图,由加尔各答植物园雇用画家完成:Gorachand146幅,Vishnupersaud109幅,(怀特所雇用的)Rungiah1幅,其余的图版则由John Clark与格里菲斯(3幅)完成。书共印刷了250套,其中40套由东印度公司购买。

1835年,瓦立池、格里菲斯、约翰·麦克兰被指派前往阿萨姆,评估开辟茶园的前景。茶业委员会的这项任务中,瓦立池与格里菲斯的关系起了变化,瓦立池控告格里菲斯私占了他的植物采集品,而格里菲斯则抱怨,“如我不断所说的,根本不可能跟这样的人共事,他是个脆弱、偏见与虚荣的综合体。”瓦立池强烈地被讨厌著,这可由约翰·麦克兰在加尔各答博物期刊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格里菲斯重新设定了植物园见得一斑。

1837年至1938年之间,瓦立池担任加尔各答医学院 (Calcutta Medical College) 的植物学教授,同时是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荣誉博士,并为丹麦皇家科学暨文学院 (Royal Danish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Letters) 院士。

1842年,瓦立池前往非洲南端 (the Cape),稍后便回到欧洲。在他不在的期间,格里菲斯被提名管理植物园,在由马六甲前往加尔各答就任的期间,Joachim Otto Voigt (1795–1843)曾接掌一小段时间。

瓦立池对印度的艺术及历史亦感到兴趣。在担任第一任亚洲学会东方博物馆(今日印度博物馆)馆长期间,虽未能成功,但曾尝试让印度艺术家能签署艺术工作。

瓦立池于1846年退休,1847年至伦敦定居,直到七年后过世,被葬在布伦特区的Kensal Green墓园。

瓦立池有一子一女,乔治·查尔斯·瓦立池 (George Charles Wallich, 1815–1899)与汉那·莎拉 (Hannah Sarah)。


瓦立池曾被要求把加尔各答植物园里的标本运回英国,那些年中,他发展出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包括把种子存放黑糖中运送,还有他曾创下在瓦德箱发明之前,把最多活体标本运回英国的记录。

他的标本保存在瓦立池标本馆,是邱植物园标本馆中最大馆藏者。其他的部分,则被收藏在加尔各答的印度中部国立标本馆 (CNH,标本馆代码CAL),约有20,500份标本。 印度中部国立标本馆是1795年由威廉·卢克斯堡博士所创建,瓦立池为其续任者,并大大地扩展了标本馆的规模。

瓦立池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经常帮助抵达加尔各答,欲前往喜马拉雅山区的植物采集者。他所采集的标本除了印度、尼泊尔,还包括马来西亚、缅甸、以及南非。

瓦立池在植物学上的著作,其地理涵盖范围包括印度、尼泊尔、丹麦、毛里求斯、新加坡、以及南非。

部分以瓦立池命名的动植物:


相关

  • 德国人德意志人,或中译德国人(die Deutschen)这个术语在使用中可能有多种含义。族群意义上的“德国人”的概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变化。譬如,瑞士说德语的人早已形成了完全异于德
  • 盐酸盐氯化物在无机化学领域里是指带负电的氯离子和其它元素带正电的阳离子结合而形成的盐类化合物。最常见的氯化物比如氯化钠(俗称食盐)。常见的氯化物列在右表。但有时金属(如金)溶
  • 鬣狗科鬣狗科(学名:Hyaenidae)(旧译:海乙那)是体型中等偏小的肉食性哺乳动物,主要生活在非洲、西亚和印度次大陆。尽管根据动物谱系学,鬣狗科更接近于猫科和灵猫科,然而根据从形态及其习性
  • 伦敦历史伦敦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从那时至今,伦敦从凯尔特人的城镇逐渐发展成为英国首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文化重镇。它在历史上经历了瘟疫、火灾、内战、空袭、恐怖袭击和
  • 伊斯兰国西非省博科圣地(豪萨语:Boko Haram‎‎,阿拉伯语:بوكو حرام‎),后更名成为伊斯兰国下属的“西非省”(ولاية غرب افريقية‎ Wilayat Garb Ifrqiya),原名致力传播先知
  • 生糖氨基酸生糖氨基酸(英语:glucogenic amino acid)是指在体内能转化生成葡萄糖、糖原的氨基酸。生糖氨基酸有15种: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精氨酸
  • 赫伯特·斯宾塞赫伯特·斯宾塞(英语:Herbert 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学家、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他提出将“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但是,他的著作对很
  • 自主武器自主武器是指能够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独立搜索、识别并攻击目标的一种新式武器,包括目前某些防御武器所具有的能够拦截来袭的导弹、火箭弹和炮弹或附近的飞机的自主模式均属于自
  • 广告伦理概论广告伦理(英语:Advertising ethics)是指广告业之中的所有行为都应该遵守的社会道德和内容的检视方式的规则。广告执行人员和广告主都必须遵守其原则,广告业界中的人际交流行为之
  • 卢公明卢公明(Justus Doolittle,1824年6月23日-1880年6月15日),19世纪美国汉学家,美国公理会在中国的传教士。卢公明1824年6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名为拉特兰(英语:Rutland, New York